生活中和他人接觸,我們往往習慣給一個人标簽化。而人性幽微且複雜,因此以偏概全的做法,最容易産生誤會。
對于讀書這件事亦是如此,一千個人讀,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初讀這本書,還是在情窦初開的年紀,也隻是奔着寶黛钗的愛情故事。對賈寶玉的印象并不友好,恨他不能給林妹妹一個歸宿,又怨他終是辜負了寶姑娘的一片癡心。
但是随着閱曆的增長,意識到這樣理解寶玉肯定是偏頗了。正如董梅教授在《董梅紅樓夢講義》這本書中所說,在賈府過得最不容易的就是賈寶玉了。
董梅教授三十年潛心研讀《紅樓夢》,她秉着從文本出發的主旨,為我們條條梳理,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寶玉。
01“異類”寶玉
說起賈寶玉,他是賈母嘴裡的“混世魔王”,丫鬟們喜歡的“寶二爺”,婆子們議論的“呆傻癡”。
“時常沒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裡看見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籲短歎,就是咕咕哝哝的。”
寶玉的行為,如今在我們看來,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把心事說給周邊的花花草草而已。而在書裡卻被人們視為“怪胎”。
這不禁讓人感覺寶玉肯定是個孤獨的人,諾大個賈府,上上下下幾百口子人,看似身邊莺莺燕燕一大幫,他卻沒有人能交心,也就隻有和林妹妹心有靈犀。
猶記得在林黛玉初見寶玉時,他就說這個妹妹我見過。寶玉的直抒胸臆,在外人看來不過是胡話,而在林妹妹這裡,卻增進了對他的好感。
寶玉的另類還表現在不願讀書,不願踏入仕途。在他看來諸如打着儒學旗号卻争名逐利的賈雨村,貪婪荒淫的賈赦,不過都是些“祿蠹”,也就是以仕途謀取私利的蛀蟲。
在第三十三回中,寶玉挨打因為蔣玉菡一事被父親毒打。當賈政得知寶玉可能由于一個戲子而得罪忠順王府,表現地又驚又怒。他甚至恐懼地以為,再不管教,這個兒子恐怕是要弑君殺父。所以他命令下人把寶玉堵上嘴,着實打死。
可以說,在整個賈府,寶玉最怕父親,但在他被打以後,黛玉勸他:你從此可都改了吧!
這話也就隻有林姑娘說了,他才能這樣回答:即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隻因為一個“懂”字,便不用多說一個字。
所以在史湘雲勸寶玉,多去和賈雨村這樣為官做宰的人會會。寶玉這樣說,姑娘請别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髒了你的仕途經濟學問。林姑娘就不會說這樣的混帳話。此時林黛玉恰巧來到窗外于是感慨,果然我沒有看錯。
02“情種”寶玉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董梅教授認為,寶玉的價值觀代表了作者的價值體系。寶玉是儒家精神的代表,在他身上體現了愛和深情。所謂“仁者愛人”,說的就是這麼回事。
在書中,作者借警幻仙子給寶玉的性格定義為——意淫。如果用今義來理解這個詞,肯定帶着不懷好意。而警幻仙子給出這樣的解釋,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世俗意義上淫,是“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世人看到的隻有欲望,沒有關愛。但是寶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對女子,對朋友,對自然萬物,皆有憐愛之心。
董梅教授還說,寶玉内心中充盈的這種情,不是男女之間小情小愛,而是人家大愛。他不但對有情之人有情,還對無情之物同樣有情。
綜上所述,賈寶玉稱得上真正的情種,如此也就不難理解,他會選擇出家,正是因為他身上帶着儒學的真精神。
經過董梅教授這樣一番梳理,腦海裡浮現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賈寶玉,他的優點和不足,他人生的無奈和痛苦,和世間的你我無二。
可以說,董梅教授的這本關于《紅樓夢》的講義,猶如一張地圖,帶領讀者去破解百年前曹雪芹留下的文化密碼。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顔小同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