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老人便血是直腸癌嗎?12月5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透露,該院通過達芬奇機器人為一位“鏡面人”實施腹部無切口的直腸癌根治術獲得成功,64歲的患者朱先生于日前康複出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24歲老人便血是直腸癌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2月5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透露,該院通過達芬奇機器人為一位“鏡面人”實施腹部無切口的直腸癌根治術獲得成功,64歲的患者朱先生于日前康複出院。
主刀醫生、胃腸專科主任姚宏亮教授介紹,這是國内首次為“鏡面人”實施機器人下直腸手術,經文獻檢索,國内外尚無給“鏡面人”實施全機器人下腹壁無切口的直腸癌根治術的相關報道。
朱先生是湖南長沙人,上小學一次就醫時發現他的心髒不在左側,而在右側。後來的檢查發現體内器官左右“反長”。“除了内部器官位置相反,生活方面沒有什麼異常,運動健身也沒有任何影響。”朱先生說。
(患者朱先生是“鏡面人”)
今年上半年,朱先生在一次旅遊途中突然出現便血,大便也變細了,開始并未重視,後來症狀逐漸加重。11月中旬到醫院就診後,确診為直腸癌,醫生建議手術治療。
因為朱先生内髒位置與正常人完全相反,其心髒位于右胸腔,本該長在右上腹的肝膽長在了左上腹,胃長在了右上腹,腸子的解剖位置也是反的。而手術器械全是按正常人内髒體位設計的,對醫生手術習慣是個不小的考驗。
(達芬奇機器人做手術,資料圖)
“相當于看着反光鏡倒車,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姚宏亮教授介紹,“鏡面人”的出現幾率僅為百萬分之一,團隊專門成立了針對這位患者的治療小組,考慮到機器人高度靈活性及創傷小、恢複快的特點,大家決定用機器人為其進行腹部無切口的直腸癌根治術(NOSES術)。
11月23日,醫生為朱先生進行了全達芬奇機器人下腹部無切口經肛門标本拖出的直腸癌根治術。
術中充分利用機器人靈活的“手臂”,快速的在狹小空間内,有效完成超低位直腸荷包的縫合及其他腹腔鏡難以完成或無法完成的操作,避免吻合後“貓耳朵”的形成。标本經肛門拖出,術後腹壁僅留幾處手指粗的戳卡疤痕。
(網絡圖,僅供參考)
術後第一天,朱先生就可以自主下床走動并能進食,第二天,朱先生的腸道恢複排氣,術後第五天普食,12月1日康複出院,并保留了肛門功能。
醫生介紹,“鏡面人”腹腔器官的完全轉位,使這一類患者的手術難度和風險都大大增加,而達芬奇機器人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微創技術系統,以其高清、靈巧、精準的優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鏡面結構解剖、狹窄腔隙操作等帶來的不便,使創傷最小化,讓患者最大獲益。據悉,目前,湘雅二醫院胃腸外科已累計完成達芬奇機器人手術350餘台,而“鏡面人”尚是首例。
周末,不出去野太浪費啦!點擊“了解更多”,租個房車隻要258元!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 湘雅二醫院 劉奎傑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權威、有趣、實用、及時的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獲健康,收獲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