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何恒正教授帶領團隊,為一名“贲門失弛緩症”患者成功實施了腹腔鏡食管下段括約肌切開Heller術加胃底折疊術。
該名患者陳奶奶今年60歲,湖北恩施人,近二十年來她長期飽受食物從胃和食管反流入口鼻這種“怪病”的痛苦,在省内外多家醫院就診被确診“贲門失弛緩症”。
【陳奶奶“巨食管”影像】
但因陳奶奶另患有風濕性心髒病等基礎疾病,醫生綜合考慮手術風險高及陳奶奶全身情況差,而未得到有效治療。
目前,陳奶奶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慕名找到科主任何恒正教授為其實施手術治療後,症狀不适全部解除,五天即康複出院,困擾她近二十年的“怪病”終于治愈了。
那麼,贲門失弛緩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恒正教授介紹,贲門失弛緩症是由于人的食管、胃交界處的神經肌肉功能發生障礙所緻的一種功能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段括約肌高壓和對吞咽動作的松弛反應減弱,表現出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食物反流等症狀。
患者吞咽時,食管體部及下端括約肌區壓力升高,食物不能順利進入或者不能進入胃内,因此又稱贲門痙攣、巨食管症等。
贲門失弛緩症作為一種少見病,發病率約為10萬分之1,其治療相當複雜,對醫生的技術和能力要求非常高。
何恒正教授解釋,食物咽下困難是贲門失弛緩症最常見也最早出現的症狀,可有胸骨後及中上腹的悶痛、灼痛、針刺痛、割痛或錐痛,不同患者疼痛的部位或感受不同。
大多數贲門失弛緩症患者有像陳奶奶這樣的食物反流現象,食物可潴留在食管内至數小時或數日之久,而在體位改變時反流至口鼻。
久而久之,患者可有體重減輕、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貧血等表現。
【何恒正教授團隊查房】
由于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增高、病程較長,極度擴張的食管可壓迫胸腔内器官而産生幹咳、氣急、紫绀和聲音嘶啞等表現。
由于食物反流是本病的典型症狀之一,反流物被呼入氣道時可引起患者支氣管和肺部感染,尤其在患者熟睡時更易發生,約1/3患者可出現夜間陣發性嗆咳或反複呼吸道感染。
另外,病程長者可繼發食管炎、食管粘膜糜爛、潰瘍和出血、憩室、食管-氣管瘘、自發性食管破裂和食管癌等。
贲門失弛緩症患者患食管癌的機會顯著高于一般人群,應予重視,出現症狀不适時應盡早就醫。
贲門失遲緩症以往的治療隻有口服藥物、内鏡治療、食道擴張、食道支架植入等方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問題,且容易複發。
而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采取的腹腔鏡下Heller術聯合抗反流措施,充分體現了“微創治療”的優越性,減少了傳統開放式Heller術的手術風險,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後恢複快、患者痛苦小、住院日縮短、術後胃食管反流發生率低等優點,是當今治療贲門失弛緩症的首選方法。
(編輯Rainbow。)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微創外科 劉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