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文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作為一名文學專業即将畢業的大學生,我認為我對這個問題是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的。
從這個學科的構成上來說,文學,一般而言,在我們所進行的探讨之中,主要是包括以語言文字符号内容為承載的研究性學問。
一般大學開設文學專業,其專業課一般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以及文字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寫作等等學科,這是文學學科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基本設置。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文學并不是包括語言學科在内,但是我認為文學和語言學科本來就不應該被分開,他們倆是緊密相連的。很多文學作品,他們的特殊之處,正在于他們的語言,而對于這些語言的研究,也更容易幫助我們去了解一個文學作品它的特點和特色所在。
比方說,研究《金瓶梅》和研究《紅樓夢》的學者,對于裡面人物所操持的語言所進行了分析了之後,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尤其是金瓶梅,作者在這部小說中所采用的方言俚語,日常化的表達,成為記載當時明代市井生活最鮮活的資料和最生動的證明,這些對于小說語言的分析,其實就是屬于語言學方面,或者說有語言學研究的傾向。
但一般來說,很多人頭腦中一談到文學,主要是指用文字符号來創作的文體形式,比方說詩歌,小說,散文,戲曲等文學形式和文學作品。
所以,下面我們的讨論,主要是圍繞大衆一般而言的認識來進行,不做過多深刻的學術性的探讨。
文學學科的構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他由文學家以及文學家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文學批評家和文學史家依賴文學作品建立的時間點,構建起來整體的文學史觀念,其中包含批評史、文學史、文體發展史等等多方位的因素構成的一個綜合性的學科。
通俗一點來講,我們談到文學這個學科,一般都會涉及到三種人,第一種人就是文學家,第二種人就是讀者,第三種人就是理論家、批評家。
從文學理論的角度來說,文學作品乃至于藝術品,它的誕生,也是經過這三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
首先,首先一件藝術作品,他必須由藝術家來創作,而藝術家創作這幅藝術作品的動機,或者說創作文學作品的動機,通常是由他的讀者,也就是它的受衆促成的,或者說是由藝術家自己内在的心靈沖突沖突、心理體驗所激發的。
在他創作出來文學作品之後,這件文學作品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即面向讀者的階段,而讀者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它的含義更為廣泛,在第三種人中,也就是我們所談到的理論家和批評家,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也可以被歸結到讀者的行業,但是他們是讀者中比較特殊的人,因為它們是較為“專業的讀者”,而我之所以把較為”專業的讀者“這五個字加上引号,是因為他們經過一定的訓練和一定的理論學習,是較為合格的讀者,也是對文學作品的解讀有權威性的人。
而很多大學之所以會開設文學專業,實際上他的目的并不是培養作家,也不是培養一個文學家,它所培養的,是專業的讀者及專業的理論家和批評家的地方。
從文學作品創作者的角度來說,也就是從文學作品的作家角度來說,一個作家在創作文學作品的時候,它主要是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曆以及對于當前問題的思考,對于往事的回憶,對于未來的設想,基本上是以時間、空間尺度,這兩個标準來進行他的文學藝術創作的。
如果他的創作是着眼于過去,那麼他所創作的類型就是屬于曆史類的,比如曆史類的小說,曆史類的詩歌和曆史類的散文,在古代文學中,有專門的一類詩人,他們會寫詠懷詩,或者說會涉及到這個主題,他們所創作的這類詩歌就是以過往的時間尺度作為他們藝術創作的活動空間的。
而如果文學家所創作的是當下,那麼它對當下的态度往往要麼是贊美,要麼是批判或者是表現,基本上不會跳脫出這三種态度之外。多數作家仍然是表現,而不會輕易對時局判斷,或者說對時代進行批判。
因為對于時代的批判和對于時代的贊美,往往是由後世的文學理論家和文學批評家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通過一定的理論分析方法來得出的結論,它并不能真正的代表一個作家真實的意圖,比如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撰寫紅樓夢的時候,曹雪芹并不一定對于封建時代是持有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他的态度是較為複雜和微妙的。比如,曹雪芹塑造賈寶玉這個形象,到底想要通過賈寶玉真正的告訴世人什麼,我們并不知道,但是後世的理論家可以從某一個側面,以他們所知道的各種理論和各種動機的角度作為出發點,對這一個人物進行不一樣的闡述,但是這個闡述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脫離了作者當初所要創立這個主人公的意圖,并不屬于作者所要探讨的初衷。
而如果藝術家或者說是文學寫作者,他所進行的寫作的時空是在未來,那麼他的文學作品其實就屬于科幻性質的作品,比如說現在非常火的劉慈欣的《三體》以及《流浪地球》等作品,實際上就屬于科幻性的作品,藝術家把他們的視野着眼于未來,而這類文學作品,其長的現實訴求有三種:
第一種是給人以新鮮和刺激感,帶給人不一樣的視野體驗和想象力,感受,比如說著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實際上就是一個帶有想象性質的科幻小說,他不一定是想通過這部小說告訴人什麼,而隻是想要展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給人有一種不一樣的想象力的體驗
科幻小說創作的第二個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創設一個與我們現代社會迥異的陌生環境,使得讀者或者說觀衆從當前的生活場景中抽離出來,故意營造一種陌生化的生存環境,通過這種環境中人物的表現,以及人物對于各自命運的選擇來呈現出人身上一些永恒不變的特質,這個特質其實就是人性,所以很多科幻作品,雖然它的時間設定是在距離我們遙遠的未來,但是它所探讨的主題其實是具有非常大的當代性,當下性,根本性和深層次性的。
比方說,英劇中有非常多這樣的例子,著名的科幻電視劇《黑鏡》其實就是這樣的代表,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并不是屬于科幻文學作品,但是,《黑鏡》這部英國電視劇卻能夠代表科幻小說借科幻探讨人性的目的訴求,包括美劇《西部世界》也是如此。而劉慈欣所撰寫的三體,實際上也是這種科幻小說的代表。
科幻小說創作的第三種主題實際上就是暢想未來,未來生活和未來人們生活的樣子,作為推演,加之以嚴密的科學論證,給人們展現一個奇異的世界,營造一種奇幻的感受。
在這三種主題中,對藝術家的藝術水平考驗要求比較高,而且思想性和它的藝術成就比較高的類型,我認為還是第二種,即對人性的挖掘、思考,對現實環境關系的思考,這是科幻作品最難達到,也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所以很多文學作品為科幻文學作品,他探讨的雖然是未來,但其實着眼于當下。
從文學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來看,尤其是文學與當下的社會政治時局,當下的文化語境以及當下的藝術風尚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非常微妙而複雜的。
在文學與其他各個事物之間的關系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也最為人所關注的,其實就是文學與政治之間的關系,魯迅早在他的雜文其中就尖銳的指出了文學和政治之間矛盾而不可調和的關系,他認為,政治的目的在于整合和穩定,而文學的目的則在于制造懷疑和質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政治所要維持的穩定,所以他不免對政治主導下的文學産生一定的悲觀看法。
而長期以來,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又會告訴我們,文學就是一種表現,一種社會的表征,是從屬于社會的其他學科作為一種附屬品而存在,沒有自己的地位,是一種社會生活的奢侈品,是一種存在于人類社會物質基礎之上的升華品,而不是必需品,但是從人類精神生活的角度而言,他和人類的衣食住行一樣是必不可少,也是必不可缺的。
每一個人或許都不會成為文學家,或許都不會成為哲學家,但每一個人都會在人生的旅途當中,遇到許許多多的人生之問,文學之問,比如說人的一生究竟如何才能算是有意義,愛情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樣的愛情算是好的愛情,愛一個人是什麼樣的表現,恨一個人又是怎麼回事?這些略帶哲學意味和略帶哲理思辨性的問題,不僅僅是哲學家所要探讨的,也是文學和文學作品所要探讨的。
所以文學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基礎的,他是我們整個人類社會乃至于人性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内需,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石,沒有了文學,沒有了對于人性的思考和探索,那麼我們整個文明就不可能構建起來,僅僅追逐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質條件和基本的物質享受,那麼人就不能稱之為人,而是野獸了。
所以,文學并不是被動的去表現社會,也不是被動的去接受社會所給他的安排,而是有所主動,有所反應和有所推動的,許許多多的曆史事件和人類社會偉大的曆史進程,往往是由我們不經意間的文學藝術作品,或者說某些作品中某一個理念所促成的,比如說影響美國内戰爆發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就是以文學的形式來推動曆史、來影響曆史的有力證據。
而文學與政治之間複雜的關系也并非完全像魯迅說的那樣,是尖銳的對立,是不可調和的對立,如果我們看魯迅的作品就會非常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他的作品之所以會有一種深度和思想的力度,實際上就是滲透了他的思考,滲透了魯迅本人對整個政治的看法和政治的态度,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他的作品就會減少許多尖銳性,批判性和它的思想性。
政治以及政治影響下的文學,在某種程度上會為文學的發展産生一定的激勵和推動作用,它會使得文學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廣度和深度大大的拓寬和延展。
以上就是我對文學學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