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單位和個人如何繳納社保

單位和個人如何繳納社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5:37:33

對于社保,或許很多人并不陌生,而為了充分保障員工的權益,國家也在法律層面規定了單位是必須要給員工購買社保的。

單位和個人如何繳納社保(在單位繳納社保有3件事要注意)1

而社保裡面包含着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可以說關乎到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單位所交納的社保,一般單位會出一大部分費用,個人會出一小部分費用,單位出錢的這部分全部進入了國家的統籌賬戶。統籌賬戶相當于一個公共基金賬戶,對于那些生病報銷,以及退休之後領取養老金的費用,那麼統籌賬戶都要貢獻不少錢。另外一部分個人繳納的全部進入個人賬戶,當于自己辦理了一張儲蓄卡,定期在裡面存錢,到了退休的年齡,可以按月拿錢。

也正是因為需要單位出一部分費用,而不少公司為了節約這方面的成本,不想出這一部分錢,從而就會出現不給員工交社保或者漏交社保的現象。

如果你在單位上班的話,那麼,以下3點一定要提前了解,以免自己權益丢失了都不知道。

1.單位不給你交社保,選擇每月給你補貼300元

社保作為國家對于企業的一種強制性行為,某企業是必須要給員工買社保的。一般員工在入職一個月以内,單位就要為員工辦理社保手續。

那麼也有一些單位為了能夠省一些錢,同那些剛畢業或剛入職的員工,私下達成協議,以給員工每個月補貼300元,從而讓員工放棄繳納社保。

很多對于社保知識根本不了解的人,以為自己賺到了,覺得社保沒有什麼用,還不如每個月能夠多領300元直接。

如果說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麼實際上,對于員工來說,損失是巨大的。

單位和個人如何繳納社保(在單位繳納社保有3件事要注意)2

因為如果有了社保,你所獲得的權益遠遠不止300元。

比如說,因為生病去醫院看病,整體花了三萬元,如果有社保的情況,基本上能夠報銷百分之50到60%,那麼也就是說,自己隻需要償還12000元到15000元。

但是要是沒有社保,有沒有購買其他的保險,那麼這剩下的12000元到15000元都需要自己來出了,這是非常不劃算的。

更何況還有其他的生育養老以及工傷失業保險等,這些保險所起到的作用,遠遠要比每個月多出300元有價值的多。

如果單位不給你交社保,而采取這樣的方式,那麼你可以直接拒絕,也可以打電話進行投訴。

2.社保繳納的基數和什麼有關系呢?

我們都知道,關于社保的費用,都是按照不同的比例測算出來的,并非憑個人意願,想交多少就交多少。

社保的基數一般是由這個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确定的。工資水平越高,那麼,社保的基數也就越大,繳費也就越多。

但是目前,一般在單位工作的話,一些私營民營的企業為了能夠省錢,一般來說,都是按照當地最低的繳費基數來交的。

其實,對于員工來說是有一些損失,因為有的人工作單位的工資比較高,要能夠在社保方面享受到更多的權益的。

而基于養老金的領取特點,也是遵循多交多得的原則,早期交的越多,那麼,未來能夠領取到退休金也就越多。

所以你在單位工作的話,最好也是要了解一下自己的繳費基數,免得吃了虧還不知道。

3.因為單位的原因出現社保漏交的情況

有些單位,雖然口頭上答應了給員工繳納社保,但實際上一直在拖着。不少單位對于員工都有着實習期的要求,很多單位,哪怕是員工已經轉正了,但是沒有給員工買社保。

如果被員工發現,他們單位的人事往往和員工商量,我之前的社保沒有辦法補交,從次月起開始正式給你繳納。

而很多人對于社保的知識是空白的,覺得單位這樣說也是比較合理的,實際上如果你了解社保,我國的社保制度是有所規定的。

如果是因為單位的原因,給員工出現漏交社保的情況,那麼是可以進行補繳的。

如果說是因為個人的原因,造成社保漏交或者斷交,那麼是沒有辦法進行補繳費。

所以說,作為員工,最好是能夠了解一些社保的常識,那麼以免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失,還并不知道。

單位和個人如何繳納社保(在單位繳納社保有3件事要注意)3

如果你在單位上班,那麼對于社保方面,我也給你幾條建議:

1.在入職之前,要和單位的人事了解清楚,什麼時間點會給自己買社保,社保的繳費金額是多少;

2.過了實習期,到月發工資的時候,要看一下自己的工資條,是否扣了社保的部分,如果沒有扣錢,那麼說明單位并沒有給你買上社保,那你要學會和人事及時的溝通,讓公司在下個月一起補交上;

3.如果單位給你買了社保,你也想了解自己社保的更多情況,那麼可以登錄當地的社保局在線官網,進行在線查詢。

尤其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餐飲行業,以及貸款催收行業,往往因為人員流動比較大,多半是不給員工買社保的,如果你在這些行業,那麼要看一下自己的社保是否交上了。

你在單位工作,單位有給你繳納社保嗎?都來說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