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加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就要深入學習和認識傳統文化。這就講到學習的問題,一個是學習的内容,一個是學習的方法。我們今天側重講學習内容,即中國傳統文化的内容主要是什麼。要認識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基礎性的方法就是讀書。所以,我們要談到經典的閱讀問題。而在談經典的閱讀問題前,我們要先介紹經典。要先了解有哪些經典,再讨論怎樣閱讀經典。
中國傳統文化廣義上的經典,按照中國古代固有的圖書分類方法,分為“經、史、子、集”四個部分。我們今天就講“經、史、子、集”中的“經”的部分。
在中國古代,孔子剛剛開始傳播古代文化的時候有六部經典,所以叫“六經”。“六經”後來怎麼樣變成了“五經”呢?我們今天就要講這個過程。所以我今天講課的關鍵詞就是“五經”“十三經”“四書”。這就涉及傳統文化中“經”的部分。當然,我們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能隻單純學習“經”的部分,還要學習“史、子、集”的部分。“史”就是曆史,包括各種體裁的曆史著作。“子”包括政治、哲學、科技和藝術等類書籍。“集”就是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詩、詞、散曲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著作等。
已故學者朱自清先生在1942年寫過一本書,叫《經典常談》。從1942年到現在,雖然已經過去70多年,但是我認為這仍然是一本非常好的書。雖然這本書很小很薄,但是内容非常好,價值非常高。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講今天的重點——“經、史、子、集”中“經”這部分,具體來說就是“五經”“十三經”“四書”。 為什麼說“經”在“經、史、子、集”裡特别重要呢?因為中國古代的這些經書,即狹義的經典,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主要承載者,而儒家思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又占特别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們分四個問題來讨論中國古代的“經”。
第一,我們講經典現象。第二,我們講經和經學。第三,我們講經學的發展和演變,即從“五經”到“十三經”的發展過程。“五經”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豐富,變成“十三經”。清代有一個大學者叫阮元,他主持編寫了一部書,叫《十三經注疏》。第四,我們講另外一個經典——“四書”。“四書”是從“十三經”轉化而來的。為什麼會有這種轉化?“四書”有什麼意義?下面我們就一一展開讨論。
作者:任大援 北京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長青學者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任大援:堅定文化自信 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識》
點擊“了解更多”查看完整文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