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腿或軀幹一側肌肉緊張導緻骨盆向一側傾斜(骨盆側傾),會出現脊柱側彎。
骨盆傾斜是指骨盆偏離相對于身體的正常位置,會引起許多運動力學鍊問題。
骨盆傾斜的主要原因是肌肉失衡。骨盆缺乏活動性、穩定性以及姿勢、運動控制力是骨盆傾斜的常見病因。
骨盆傾斜對髋屈肌和髋伸肌影響最大,因髋屈肌和髋伸肌連接骨盆與下背部肌肉,對保持盆腔穩定性有重要作用。這些肌肉包括腰大肌、股直肌、腰方肌,能否維持正常體态與其密切相關。
骨盆傾斜有哪幾種?最常見的骨盆傾斜包括:骨盆前傾、骨盆後傾、骨盆側傾。正确區分骨盆前傾、後傾、側傾至關重要。
1.骨盆前傾
骨盆前端向前旋轉,而骨盆後部向上旋轉。骨盆前傾、後傾、側傾都會影響脊柱穩定性與健康。
久坐、懷孕會導緻髋部屈肌緊張,影響脊柱穩定性,引起骨盆位置變化。
這種肌肉失衡常與腹部肌肉和臀大肌無力同時出現,稱為下交叉綜合征。骨盆前傾通常伴有脊柱過度前凸。
2.骨盆後傾
骨盆後傾與骨盆前傾正好相反,骨盆後傾是骨盆前端向上向後傾斜,而骨盆底部向下旋轉。
骨盆後傾與骨盆前傾一樣,都會令脊柱偏離正中位置,引起損傷。骨盆後傾常伴有脊柱後凸。
通過康複運動可以矯正骨盆後傾。 腘繩肌緊張是骨盆後傾最主要原因之一。
3.骨盆側傾
骨盆側傾是指骨盆左右移動時,一邊臀部比另一邊高。骨盆側傾會導緻單側機體肌肉失衡。
為了保持腰椎保持在中立位,骨盆應與肩膀平齊,兩側肩部、骨盆不會出現一邊高一邊低。
豎脊肌群與骨盆側傾密切相關。
骨盆處于中立位置時,機體重量會均勻分布在脊椎和椎間盤,保持機體平衡,不容易受傷。
如果骨盆向前、向一側或向後傾斜,則令脊柱生物力學失衡,容易出現損傷。
骨盆側傾與脊柱側彎骨盆側傾會導緻全身各處一側肌肉失衡,患者常出現:椎間盤退變、椎間盤突出、骶髂關節疼痛、痙攣等。
骨盆側傾和脊柱側彎密不可分,對于脊柱側彎引起的骨盆側傾,脊柱出現“ S”或“ C”形彎曲。
脊柱側彎是引起骨盆側傾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姿勢異常引起的長短腿,也是會引起骨盆側傾。
脊柱側彎可能病因有:出生前脊柱異常生長、神經肌肉病變、脊柱損傷或感染等,多數病因未明(特發性脊柱側彎)。因一側軀幹肌肉組織緊張或長短腿會引起骨盆側傾,出現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涉及脊柱側屈、旋轉,其對椎間盤和經過脊柱的神經造成不同程度壓力。
NSCA規定,脊柱側彎患者需避免脊柱負重過大,以防止脊柱、骨盆受傷。
骨盆側傾症狀與自查1.症狀
對于骨盆側傾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2.自查
以下方法可以自查是否有骨盆側傾:
正常人雙手之間的線或繩子應與地面平行,否則提示骨盆側傾的可能。
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有骨盆側傾,或者不肯定自查的準确性,可以咨詢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進行檢查。
骨盆側傾怎麼治療?請關注下期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