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催眠術是一種專業術語,用于心理學。
快速催眠術有時也叫瞬間催眠術,是指在極短的時間内使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态,但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瞬間催眠。
正确定義是:在極短的時間内使個人進入催眠狀态則稱為"快速催眠",通常在三分鐘以内。而在三十秒鐘内使個人進入催眠狀态的則稱之為"瞬間催眠",比較理想的時間應在十秒鐘左右。
實驗發現,每個人進入催眠狀态都有些不同,進入催眠時的腦波形态也有許多種型态,有些人腦波會與清醒時的相同,因此不支持 "催眠是睡眠的另一種特殊狀态" 的看法。
下面是三種較重要的理論:
1、部份退化(partial regression)理論
催眠使受試者思維退化至某種較幼稚的階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時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種較原始的思維方式,因而憑沖動行事并進行幻想與幻覺的制作(Gill, 1972)。
2、角色扮演(role playing)理論
認為是受試者在催眠者的誘導下過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受試者對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們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動作(Barber, 1979 & Spannos, 1986)。但很多學者堅持催眠是意識的另一種狀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為即使最合作的受試者也不會同意在不給麻醉藥的情況下進行手術。角色扮演學者則認為,在适當的誘導下譬如酬勞或獎賞,還是有可能使受試者接受無麻醉的手術。
3、意識分離(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理論
希爾加德(Hilgard, 1977)根據實驗觀察,認為催眠将受試者的心理過程分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時進行的分流。第一個分流是受試者所經曆的意識活動,性質可能是扭曲的;第二個分流是受試者難于察覺、被掩蔽的意識活動,但其性質是比較真實的,希爾加德稱之為"隐蔽觀察者"。意識分離是生活中一種經常出現的正常體驗,例如長途駕車的人對路上狀況作出了一些反應但多不能回憶,就是由于當時意識明顯地分離為駕馭汽車與個人思考兩部分了。
瞬間催眠術常用折疊壓手法、折疊磁力法、後倒法。
催眠的功效
催眠療法(Hypnotherapy)是指 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極度狹窄,借助暗示語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催眠方法,将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态,将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産生治療效果。
催眠可以很好地推動人潛在的能力,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是 使用催眠來治療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強迫症、憂郁症、壞習慣、情緒問題等。
催眠的運用
催眠的運用在于:治療憂郁症、治療肥胖、協助戒煙、改善睡眠品質、解除心理壓力,信心重建、治療創傷綜合症(如美國衛生部輔導的伊拉克戰場士兵回國的創傷治療計劃)、恐懼症狀克服(如:幽閉空間恐懼症、飛行恐懼症、演講恐懼症)、戒除強迫行為 ......
催眠的深度
催眠狀态的深淺可分成:淺度催眠;中度催眠;深度催眠,一般粗分為6級深度。
六級深度測試順序:1級眼皮膠黏;2級手臂僵直;3級數字遺忘;4級疼痛喪失;5級正性幻覺;6級負性幻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