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河北省滄州市抗癌協會、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根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組織多學科專家,通過網絡在線直播科普、義診、抗癌明星評選等形式,為公衆進行科普講座和義診咨詢。 傅新春攝
防癌 朱慧卿作 新華社發
癌症,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2015年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230萬人因此喪生,更為嚴峻的是,每年新發病例超過393萬。每年4月15日—21日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對于癌症防治,人們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今年3月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明确指出,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
其中,作為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措施,疫苗對于癌症的預防發揮着重要作用。自新冠疫情之後,民衆雖對疫苗的關注度有了空前提高,但在疫苗接種方面還存在諸如“一次接種,終身獲益”“兒童沒有接種的必要”等很多認知誤區。
乙肝治愈難 預防易
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老齡化,我國大多數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以肝癌為例,中國的肝細胞癌病例就占世界肝細胞癌病例的5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國肝癌的主要病因,約85%的肝細胞癌患者攜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在近日舉辦的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線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趙方輝教授表示,乙肝和宮頸癌,這兩大癌症已經被證實可以通過疫苗接種得到有效預防,但由于各種認知誤區,我國疫苗接種的現狀并不樂觀,亟需提高大衆對于疫苗接種的正确認知水平,提升我國整體免疫水平,為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築起健康屏障。
慢性乙肝雖然很難治愈,但是很好控制、預防。迄今為止,接種乙肝疫苗仍是預防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國在新生兒及兒童乙肝免疫接種方面取得了矚目成就,低齡幼兒發病率很低,但20-40歲的中青年乙肝發病率相對較高。相關研究顯示,5歲以下的低齡兒童發病率很低;但兒童和青少年随着年齡增長,乙肝發病率有所遞增。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030年消除慢性乙型肝炎’的目标,而乙肝疫苗的普及,将是達到這個目标非常重要的手段。2018年有數據顯示,在1-29歲人群中,乙肝感染率隻有2.64%,5歲以下的兒童當中是0.3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許潔教授表示,“現階段我國免疫策略是保持新生兒優先接種乙肝疫苗,同時在兒童當中進行查漏補種,并且把目光放到了成年人身上。考慮到我國慢性乙肝的流行率仍然比較高,提升公衆對于成人免疫的正确認知十分必要。”
宮頸癌有疫苗 接種要趁早
作為高發惡性腫瘤,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居于第一位,然而很多人對于宮頸癌的發病率及危害性缺乏正确認識,同時還有很多人對宮頸癌疫苗存在諸多認知誤區。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十分常見,有正常性行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至少一種型别HPV的幾率達80%。HPV持續感染可造成宮頸病變,甚至發展成為宮頸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明确指出,将9-14歲未發生性行為的女孩作為首要接種對象,免疫接種策略應優先保證該人群的高接種率。接種三劑之後,HPV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免疫應答在9-15歲的女童中最高。然而,家長讓女兒接種HPV疫苗的意願非常低,數據顯示,僅26.7%-36.7%的家長願意讓孩子接種。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不需要接種疫苗,而家長的這種認知将有可能讓孩子錯過最佳的疫苗接種時間。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喬友林教授說:“高危型HPV-16和HPV-18是全球最常見的HPV基因型,約占所有侵襲性宮頸癌病例的70%以上。目前我國已上市的三種宮頸癌(二價、四價、九價)疫苗在免疫原性,預防16型、18型HPV相關宮頸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無差别,都可預防大多數的宮頸癌,其中進口二價疫苗采用了創新佐劑系統,能夠提高免疫預防的效果,産生比較高的抗體。預防宮頸癌,适齡女性、越早接種越好。當務之急是,家長應改變認知,盡早為适齡孩子接種宮頸癌疫苗,盡早受益。”
疫苗接種并非某一群體的專利,對于兒童和成人來說同等重要。盡早接種、盡早獲益,做好癌症防治的“防”,不僅是為自身健康負責,也是對社會健康負責。趙方輝呼籲,希望大衆正确認識疫苗接種,堅持防治并重,從源頭預防癌症的發生。
肺癌免疫治療 創新成果不少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肺癌年發病78.7萬人,死亡63.1萬人。其中,小細胞肺癌一直是臨床的“硬茬”,預後極差。直至2019年,全球小細胞肺癌患者首選方案仍是含鉑化療,大部分患者往往很快出現耐藥,生存期不足一年,全球小細胞肺癌治療需求遠遠未被滿足。
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近日在以“生命之間”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會(CSCO)小細胞肺癌網絡會上表示,30年來,中國在肺癌領域做了很多的工作和探索,開啟了我國精準醫學和免疫治療的大門,讓更多的患者看到“生”與“愈”的希望。
肺癌是中國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癌種,其根據病理類型,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15%—20%。小細胞肺癌是一種侵襲性強、增殖迅速的惡性腫瘤。
在肺癌診斷中,如果确診是“小細胞肺癌”,可要提高警惕,因為這類肺癌的惡性程度高,它往往有進展快、易複發、生存時間短的特點。小細胞肺癌若不及時治療,中位生存期僅為2—4個月。目前,化療是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臨床治療方案。據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介紹,全球科學家一直在針對小細胞肺癌進行各種創新藥物研究。對于晚期腫瘤患者來說,即便生存期能延長幾個月,對他們的意義都是無比重要的,這意味着他們有機會享受更長時間的親情與關愛,對未來長期生存的改善和獲益都是很明顯的。
肺癌免疫治療領域在不斷探索更多的創新治療模式。北京醫科大學臨床腫瘤學院暨北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内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王潔教授指出:“近些年來小細胞肺癌的多學科協作,讓很多患者從中受益。特别是随着免疫2.0時代的到來,臨床上可以進行更多嘗試,比如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不同方式的聯合,針對不同亞型療效預測生物标志物的不同,選擇适宜的治療方式等,相信今後中位總生存期的提升會是5個月、10個月,甚至更長。”
在抗擊小細胞肺癌的道路上,相關專家在用堅持和信仰為患者迎來一縷縷生命的曙光。目前中國免疫治療在各癌種均開展了大型Ⅲ期臨床試驗,除了非小細胞肺癌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外,還包括肝細胞癌一線、三陰性乳腺癌一線、卵巢癌和高危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輔助治療等,未來期望免疫治療能夠發揮更多的神奇作用,造福更多腫瘤患者。
科學預防肺癌 早戒煙早篩查
降低肺癌死亡率已成為目前我國公共衛生的一個重大任務。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強調,一定要在肺癌的高發地區開展癌症的早診和篩查工作,到2030年國家癌症死亡率要下降15%。這是從國家層面第一次提出了癌症防控的目标值。
提高公衆肺癌科學預防認知,強化公衆自我檢查和定期健康體檢的健康意識,是降低肺癌高發病率最有效的預防策略。吉林省腫瘤醫院院長、吉林省肺癌診療中心主任程穎呼籲:“小細胞肺癌與吸煙有着非常密切的關系,100個患者中大概有97或98個人是吸煙者,隻有兩三個不吸煙。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女性和青少年的吸煙率在逐年增加。這讓肺癌特别是小細胞肺癌的發生率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除了盡早戒煙,《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2019年版)》指出,治理大氣污染、盡量減少烹調油煙的刺激、加強職業接觸中的勞動保護、室内要經常通風換氣等措施都有利于預防肺癌。”
另外,肺癌高危人群,如年齡在45歲以上、吸煙史在20年以上,有肺部疾病史、有腫瘤家族史,更需要定期體檢,使用胸部低劑量CT進行肺癌篩查。目前已經有大量證據表明,使用胸部CT做肺癌篩查可以及早發現早期肺癌,并能夠降低20%的死亡率。(記者 喻京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4月24日 第 09 版)
原标題:腫瘤要“治”更要“防”(健康直通車(第15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