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納豆激酶科普平台

納豆激酶科普平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6 04:05:04

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都有大豆或者豆渣進行發酵而得到的食品。不同地方的原料選擇和發酵流程不盡相同,通常也都叫做“豆豉”。有一種做法是把煮熟的大豆包在稻草裡發酵,得到含有很多粘液、味道濃郁的産品。這種做法傳到了日本,被他們改進并且發揚光大,就成了日本經典的傳統食品——納豆。

納豆激酶科普平台(納豆激酶的昨天)1

跟中國人相信“傳統的就是好的”不同,日本人喜歡用現代科學的方式探索他們的傳統食品。納豆很給他們面子——在實驗中,它似乎對于心血管能有一些額外的“功效”。

其實豆制品對于健康本來就有很多好處,發酵的豆制品有利于一些成分的吸收。實驗是用納豆做的,日本人當然很高興,很快把它營銷成了“功能食品”“保健食品”。日本人再以“保健功能”為賣點把納豆送回中國,受到了保健品愛好者們的追捧——對納豆來說,這也可以算是衣錦還鄉了。

不過日本人并不滿足于此,他們想進一步搞清納豆中有什麼特别的成分。1980年代,日本學者須見洋行(Hiroyuki Sumi)從納豆中發現了一種具有溶血栓功能的酶。1987年,他發表了一篇論文,把這種酶命名為“納豆激酶”,并且展示了其溶血功效。人體血清中有一種人們熟知的酶能夠溶解纖維蛋白凝塊,叫做纖溶酶。在體外實驗中,納豆激酶展示了數倍于纖溶酶的溶纖活性。

納豆激酶是枯草杆菌在大豆發酵的過程中産生的。隻要有枯草杆菌或者類似活性的菌,就可以産生這種酶或者具有類似活性的酶。比如,研究者們就從中國的豆豉、韓國的大醬等發酵豆制品中找到了同樣或者類似的酶。但因為它們已經被命名為“納豆激酶”,人們也就往往望文生義或者接受暗示,認為它是納豆中特有的——這種發現者的“特權”,在現實中也大量存在。

納豆雖然在日本被廣泛食用,不過其味道很奇葩,一般人難以消受。如果其“活性成分”是納豆激酶,那麼提取出來做成補充劑,就解決了味道的問題。于是,納豆激酶膠囊就此誕生。在優化了培養條件之後,發酵産生納豆激酶的效率大大提高。而更先進的技術,是克隆出納豆激酶的基因,通過基因重組在微生物中表達,生産納豆激酶的效率就更高了。

納豆激酶科普平台(納豆激酶的昨天)2

不過,體外試驗畢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酶作為一種蛋白質,吃到肚子裡要經過消化,通常都無法保持空間構型,更無法保持活性。在體外具有良好的溶纖活性,跟吃了之後是否“有用”,完全是兩碼事。

納豆激酶的研究進行了幾十年,發表的體外實驗、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也有不少,不過一直也沒有太好的證據。前面所說的這些,商人們拿去說服保健品愛好者,也能夠讓許多人接受了。于是,就有了幾種納豆激酶産品,還頗有市場号召力。不過,這些證據用科學标準來衡量,隻能說是“初步結論,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尤其是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來驗證”,所以科學家們和監管機構的意見是“不足以支持推薦服用”。2005年,一家美國公司在銷售納豆激酶産品時宣稱其溶纖功效,就受到了FDA的嚴厲警告。

盡管它“看起來很好”,卻遲遲沒有“進一步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發表,監管部門的審核認可也就更無從談起,它也就隻能繼續以“膳食補充劑”的名義銷售,不能宣稱任何療效。

從目前的科學證據來看,納豆激酶的确具有一些有趣的特質。但是它要想成為一種治療或者預防血栓的藥物,還有很遠的路要走。而沿着這條路走下去,或許能修成正果,但更大的可能是到什麼時候就走投無路了——在藥物研發中,“初步結論很美好”而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死在前進路上的藥物,比比皆是。

昨天,納豆是一種傳統的風味食品;今天,納豆的“功效成分”納豆激酶在初步研究中顯示了一些希望;明天,這種希望可能被确認,可能被否定,也更可能是不了了之。

那麼在今天,值不值得去服用納豆來保護心血管呢?答案是:它的明天,就像一樣,僅僅有着微茫的希望。就象一個富有的人承擔得起買打了水漂的後果,一個完全健康的人也承擔得起這種折騰。但對于一個血栓病人或者高風險人群,把希望寄托在這種微茫的希望上,就相當不明智。就象一個溫飽尚且成問題的人,還是去買點生産工具踏踏實實去勞動緻富的好——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買一夜暴富,那賭輸的可能性很大,後果也很嚴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