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的航天
木星環·1996年11月6日·伽利略号拍攝·圖源NASA
說起宇宙探索,讀者朋友的腦海裡浮現的,一定有航天飛機、火箭、人造衛星這些符号,還有一些長得漂漂亮亮的行星,像是戴着寬寬的草帽。
這個大草帽的原型,就是咱們太陽系的土星。圍着它的這個冰雪行星環,使它成為太陽系的顔值擔當。
但你知道嗎?其實,四顆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有行星環的,隻是另外三位沒有土星的這麼酷炫罷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天王星和木星的行星環吧。
怎麼就想起來要說它們了呢?因為日子:1977年3月10日,人類确知了天王星環的存在;1979年3月4日,旅行者1号拍到了木星環。所以,今天談談它們,是把四十多年前的兩個發現擱到一起,辦個紀念慶典。
相信你一定留意到了,當提到“天王星環”時,我們用的詞是“确知”而不是“發現”。這是因為,早在1789年2月,威廉·赫歇耳——對,正是發現天王星的那位大神——就在觀測筆記裡記下了“February 22, 1789: A ring was suspected……a little inclined to the red.”(懷疑有個環……顔色有點紅)。可是,他的觀測結果在随後的兩個世紀内未能确認,成了一條難立的孤證。現在,雖然我們知道天王星确實有個環系統,其中幾條确實有點紅,但當年赫歇耳究竟有沒有真的看到它,卻成了永遠的謎。
天王星掩SAO 158687·1977年3月10日·Stellarium軟件模拟
1977年3月10日,兩位天文學家和一位數據分析師使用柯伊伯機載天文台,飛到12500米的高空去觀測天王星掩蔽恒星SAO 158687。他們原本隻是想研究星光通過天王星大氣之後的光譜變化,這樣就可以分析天王星的大氣成分。
咦?意外發生了!在天王星遮蔽恒星之前和之後,這顆恒星都短暫地消失了五次,如下圖數據所示。三位觀測者由此判斷,天王星有個環系統,至少五條。恒星的每次消失,都表示它正從一條行星環身後經過。根據觀測數據,人們還推算出了五條環的半徑在44000~51000km之間。
天王星掩SAO 158687時的恒星亮度變化·《自然》雜志1977年5月26日,267期
你可能不信:細細的行星環怎麼可能擋得住恒星嘛!這裡要說一下,我們伸出一根手指,就可以遮住整個太陽。遙遠的恒星(SAO 158687距離我們約5800光年)即使在天文望遠鏡裡,也隻是一個亮點,并不會像天文模拟軟件呈現的那樣,被放大成一個火球。
相比天王星環的傳奇故事,木星環的發現就直截了當,枯燥無味:它是旅行者1号飛掠木星時直接拍到的。不過,鑒于之前還無人看到過木星環,事先也得有所準備,知道該往哪兒瞧、怎麼拍,對不對?旅行者1号就是有備而來,它把鏡頭對着木星赤道上方的黑暗虛空,曝光了672秒,最終發現了木星環。
旅行者1号拍到的木星環·1979年3月4日·圖源NASA
在上面這幅照片裡,中間的傾斜光帶就是木星環。每條曲曲折折的亮線都是太空背景裡的一顆恒星,它們不是點狀,因為672秒的長時間曝光把它們拉成了星迹。這些星迹呈波浪狀,是因為探測器本身有個78秒周期的振動。
大家可能會奇怪,木星那麼大、那麼近,怎麼它的光環發現得比天王星還要晚兩年呢?還有,發現天王星環的方法,直接套用到木星身上就是了,為什麼還非要旅行者1号湊到跟前、幾乎瞪瞎眼才能看到?我們比較一下木星環和天王星環的異同,或許能意識到其中的必然性。
它們的相同之處是二者都黑暗而窄細,不像土星的冰質寬邊大檐帽那麼bling bling。木星環由微米級的塵埃組成,天王星環的原料是直徑小于十米的黑暗顆粒。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從地球直接觀察它們反射太陽光輝,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所以赫歇耳的觀測記錄難以置信)。
直接觀察非常難,就看誰的條件更有利于間接觀察了。
天王星環的材料顆粒個頭大,能結結實實地擋住恒星星光。相比而言,木星的微米級塵埃可以視作透明。
天王星的姿态特别,它的自轉軸傾斜98°左右,躺在軌道上打滾,是它的日常。所以,它的星環和公轉面幾乎垂直,我們從地球上有機會“俯視”天王星環的全貌。從前面的軟件模拟可以看到,1977年,天王星環就處于這麼一個被俯視的姿态。如果發生天王星掩星,那顆恒星不論從哪個角度過來,要想走到天王星身後,就必須殺入圓環套圓環的重圍,出現閃爍消失事件。而木星環和黃道面基本平行,從地球上隻能看到它的側面,近似一條線段,大概率擋不住恒星。
恒星被天王星(左)掩蔽時,必然被光環遮擋幾次。被木星(右)掩蔽時,卻有很大幾率漏網。筆者制圖
所以,天王星雖然遙遠黯淡,它的星環卻早于木星環發現,還是要靠天資 個人努力的,并非全靠運氣。
行星環是怎樣形成的呢?目前一般認為有三個來源:一是原本就在行星周圍,因為靠得太近(術語稱“洛希極限”以内),無法凝聚成一顆大衛星的;二是天然衛星被撞擊或自然噴發出的物質産生的碎屑;三是原本成形的小天體,飛到行星的洛希極限以内,被潮汐力撕成了碎片。
從天王星環内顆粒的反照率、尺寸和星環結構來判斷,科學界主流認為,天王星環的含冰量低并且相當年輕,應該是由潮汐力撕碎的小天體形成的。
塵埃組成的木星環,則有很強的證據認為是第二種來源。木星的光環系統由四個塵埃環構成,每個環的外緣邊界都非常整齊,并且“很巧”地都各自和一顆衛星的軌道重疊。這說明,環内物質是衛星被微隕石撞擊後飛向太空、又被向内旋入木星方向的塵埃。每顆塵埃本身在環内隻能維持千百年左右,但木星大胖子可以源源不斷地拽來小天體,持續制造撞擊,為光環提供原料。
木星的四層星環的外緣和衛星軌道的關系·圖源NASA
對行星環尤其是對土星環以外的行星環的發現和認知,确證了探索宇宙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讓人類發現了天體的新形式,在心智中搭建起來的“世界”,離真實更近一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