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号”賬号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号的立場及觀點。新華号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盡管國内疫情已被控制,
但我還是想把當時拍攝的
北京奔馳長軸距GLC
和東風英菲尼迪QX50 的“硬碰硬”
看成是“肩并肩”,或者幹脆比喻為“炸醬面”
對“熱幹面”的鼓舞。
沒有刺鼻的火藥味,空氣中滿是溫情,雙目對視,沒有仇恨,盡是“中央”對“地方”的關愛和支持。來自首都的長軸距GLC是去年上市的中期改款版本,兩年後則将完成徹底換代;而産自武漢的全新一代QX50前年問世,今年還會推出小改款車型,但新車計劃有可能被推遲。
GLC現在隻有加長版,
好在加長的部分沒有直接放在後門上,
而是均勻地灑在B柱往後的地方,
所以車身依舊很協調,
而QX50則沒有這個煩惱。
英菲尼迪最擅長運用曲面來塑造産品性格,在QX50上我們找不到一根硬朗的直線,全部線條均帶有漂亮的弧度。進氣格栅面積巨大,并采用了經典的波浪紋路,彎月形D柱也已成為英菲尼迪的外形特征。車尾整體感更強,後45度帶來的既視感極為優雅。
反觀GLC,即便有AMG套件加身,也依然是一派沉穩風。全新多光束LED大燈組與“滿天星”中網相得益彰,展現出SUV應有的精緻肌肉感。而奔馳新一代SUV尾燈組“外部圈圈 内部葡萄顆粒”的設計手法,也已正式成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兩款車的車頭Logo都夠大,可謂霸氣十足。
必須承認,在造型上,QX50拔得頭籌,GLC則希望在車廂内扳平。如償所願,這套奔馳風濃厚的内飾,确實在同級沒一輛能打的,哪怕你頂着“十佳内飾”的光環。新增的AMG三幅式方向盤、12.3英寸全液晶儀表、全新MUBX系統加持下的中控寬屏/觸摸闆,以及64色氛圍燈,将精緻二字推向了極緻。内飾材料的搭配,奔馳更是頗有心得,胡桃木、亮面金屬和軟塑料的組合,堪稱經典。
畢竟是拿過獎的,QX50也僅僅是惜敗。非對稱的中控布局、不同配色及飾件勾勒,令車内氛圍靈動且富有層次感,本人則對小巧的電子換擋杆情有獨鐘。座椅一直是英菲尼迪的核心賣點之一,QX50采用源自航天技術的零重力座椅,能最大程度保證座椅靠背與人體脊椎曲線相貼合,材質則為半苯胺真皮。試駕車雖未選裝聖托裡尼套裝,但内飾工藝完全不輸對手。
空間和配置的較量将為上半場畫上句号,率先出招的是奔馳。這款中國特供車的後排坐墊進行了加厚設計,腿部支撐也做了30毫米的加長,對大腿的承托變得更好。加長100毫米後的軸距,都快趕上大哥GLE的了,後排腿部空間可謂格外寬敞,來個“北京癱”也不在話下。同時,新車還為後排客戶預備了七種專屬體驗,比如化妝鏡、天窗遮陽闆控制器和發光迎賓踏闆等。
除了豐富的後排舒适性配置外,GLC頂配車型還具有道路交通标示識别、内置行車記錄儀、手機無線充電、運動風格座椅和座椅通風等功能配置。其配備的越野技術組件,在原車5種模式上又增加了“越野”和“越野增強”模式,還可提升20毫米的離地間隙。不過,新車在使用上還是有些槽點:拿最基本的聽歌來說,多功能方向盤不支持一鍵切歌,需要分散注意力來手動操作屏幕;另外,前排設置的是需要轉換器的type c接口,不太方便。
對比奔馳誇張的後排空間,2798毫米軸距的QX50的後排腿部空間隻能說夠用,腳如果要伸到前排座椅底下是有難度的。坐姿也稍顯拘謹,但由于靠背支持角度調節,頭部空間倒是非常充裕,因此整體空間表現算是中規中矩。好在後排質感還不錯,中央扶手、空調出風口也都是标配。
鑒于試駕車為中配款,公平起見,我們将拿QX50的頂配車型做配置的比較。很明顯,這款車的主動安全配置水準和對手一樣出色,例如車道偏離預警、随動轉向大燈、遠近光感應系統等。其他亮點配置則包括遠程啟動發動機、車載WiFi、可變轉向比和HUD擡頭顯示。當然,畢竟10萬元的差價在那擺着呢,這個回合英菲輸得并不丢人。
帶着“兩球”的優勢進入下半場,奔馳能保住勝果嗎?打開發動機艙蓋,英菲的自信來了。去年,他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在天籁上的普及讓很多朋友了解到它的厲害,簡單說,這項技術改變了過去130年裡發動機壓縮比固定的模式,做到了動力和經濟性的平衡。試駕車搭載的是其高功版,日産看家的CVT變速器也沒有缺席。再看GLC的動傳系統,同為2.0T機型的指标便要略遜一籌,也沒什麼噱頭可講,但新替換的9擋變速器“存在感”極低,在重度塞車的路段表現得更體面,油耗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即便不算褒貶不一的線控轉向,在硬件層面,QX50有能力将劣勢縮小至“一球”。
下面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雙方都屏住了呼吸。隻見奔馳先發制人,可惜在舒适模式下,他的起步比較慵懶,跑起來後的動力輸出也相對平緩,對于急性子的我而言有些抓狂。但變速器的邏輯沒得挑,用各司其職來形容再合适不過。運動模式則與前者有着天壤之别,深踩油門,可從6擋瞬間降至3擋,不止一面的個性顯露無疑。而Eco模式存在小的不足,即松開油門踏闆後再次踩下時,會出現動力銜接不順暢。其實這樣也好,乘客的舒适性一定要有所保證。轉向不必多說,自然也是偏舒适取向的調校,輕盈的手感适合任何駕駛者。至于底盤和NVH,不乏奔馳該有的水準,也符合其自身定位。
雖然身為老款GLC車主,但在駕駛感受方面,我卻對QX50更有好感,而好感是從迅速的起步動作開始的。速度拉起來之後,更能體會到動力之充沛。CVT變速器沒有“打滑感”或是延遲現象,而是像标定優秀的AT那樣,快速領會駕駛者的意圖,這樣的動力在中途加速上體現得尤為突出。有趣的是,如果是普通模式,不把油門踩到底,很難讓轉速超過3000轉/分,隻是此時動力輸出已完全過剩。他的懸架韌勁十足,在通過複雜路面時的回彈俨然已具備國人喜愛的“德味兒”。相對于GLC上的小柏林之聲,這款車的BOSE至臻系列音響還具備主動降噪功能,車内噪音控制很得當。
正如開頭所講,
這是一場不會分出勝負的“硬碰硬”,以3:3的比分結束全場比賽似乎更合理。在災難面前,任何是非評判都顯得蒼白無力,最後說句心裡話:願世界快點好起來。
來源:新華号 汽車族傳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