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9 03:13:01

姜也叫做生姜,在我國的種植的面積很大,姜也有着驅寒的作用,口味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那麼我們在種植生姜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呢?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生姜的種植方法)1


生姜生物學特性

姜為淺根系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30cm深土層内。姜根系分布為纖維根和肉質根,纖維根由種姜幼芽基部所生,成為初生根,随着生長逐漸增加,并不斷發生側根,形成生姜主要吸收根系。旺盛生長期後從姜母和子姜上生出的肉質根,兼具吸收和支撐功能。

生姜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地上莖直立,為葉鞘所包被。地下莖即根莖。種姜發芽産生新根莖稱子姜,由子姜而孫姜,生生不已。每個根莖具有生長點,萌發後分生莖節和葉,成為新枝,其基部膨大形成肉質根莖。由此可知,姜分枝越多,姜塊越大,産量越高;生姜葉為披針形,在葉鞘筒内呈彈簧狀卷縮。如果遇到土壤供水不勻,葉片不易從鞘筒頂端的出葉孔抽出來,使葉片扭曲畸形不舒展,俗稱“擰辮子”,影響光合面積和光合作用。各次分枝葉片的光合産物除滿足自身生長外,主要供向該分枝地下部各根莖及根系;生姜的花為穗狀花序,由疊生苞片組成,苞片邊緣黃色。每個苞片都包被着單生的綠色或紫色小花,在栽培過程中極少開花,即使開花也不結果實。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生姜的種植方法)2


生姜生長過程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長期、根莖休眠期。

發芽期:自種姜萌芽開始至第一片姜葉展開,曆時40-50天,主要依靠種姜儲藏的養分進行生長。

幼苗期:自第一片葉展開至具有2個較大的分枝,俗稱“三馬杈”時期,曆時65-75天。莖是幼苗期的生長中心。此期生長所需的養分主要來自自身的同化作用。幼苗期管理着重提高地溫,促成發根,培育壯苗,為後期的旺盛生長奠定基礎。

莖葉及根莖旺盛生長期:從長出2個較大的分枝至收獲曆時70-75天。此時生長旺盛,也是産品器官形成的主要時期,生長量占全生育期的91%以上。生長中心由莖葉轉至根莖。此時管理重點是加強肥水,促進發棵,形成強大的同化系統,并保持較強的光合作用,防止莖葉早衰,為根莖膨大創造适宜的條件。

根莖休眠期:姜不耐低溫,遇霜枯死,根莖被迫進入休眠。根莖收獲後,儲藏期間應保持11-13℃為宜、相對濕度85%-95%的條件,減弱生理活動,減少養分消耗,防止受凍與姜塊失水幹縮。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生姜的種植方法)3


生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 溫度:姜起源于熱帶森林,喜溫不耐寒,16℃以上才發芽,幼苗生長以22-25℃為宜,葉片在20-28℃,光合速率較高,超過30℃光合速率下降。在根莖旺盛生長期需要一定的溫差,白天25℃左右、夜間17-18℃最好。15℃以下停止生長。

(2) 光照:姜萌芽及根莖形成與生長需要黑暗條件,幼苗期中等光照,旺盛生長期需較強光照。

(3) 水分:姜根系不發達,為淺根系作物,不能利用土壤深層水分,葉片保護組織差,水分蒸發快,因此不耐旱。

(4) 土壤: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有廣泛的适應性。但要獲得高産宜在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良好。便于排水、pH值5-7的土壤上栽培。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生姜的種植方法)4


栽培種植與品種類型

栽培季節與茬口安排

生姜忌連作,連續種植易感姜瘟、莖基腐病、線蟲等土傳病害。有條件最好進行2-3年輪作,以農作物為前茬較好。

姜不耐霜,地溫穩定在16℃以上才能播種,直到霜降葉枯黃時收獲。在适宜的栽培季節,以适期早播為好。華北地區适宜播期為5月初,但采用地膜覆蓋播期可提前30天左右,由于生育期延長,可增産20%左右。

生姜品種與類型

生姜品種資源的分類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按植物學特征分類,二是按産品用途進行分類。根據植物學特征可分為疏苗型姜(大姜)和密苗型姜(小姜)兩類。根據産品用途可分為食用型、藥用型、加工型和觀賞型。大多數品種為食用、藥用兼用的品種。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生姜的種植方法)5


栽培技術

(1)種姜處理

為解除姜塊休眠,播種前需要提前對姜種進行處理。

① 曬姜與困姜:播前1個月,取出儲存姜塊,沖淨泥土,擺放在草苫或幹燥地面上晾曬1-2天,夜間收進屋内以免受凍。晾曬适度,若中午光照較強,可用席子遮陽,避免失水過度。姜種由休眠狀态向發芽狀态轉變。曬姜還能減少姜塊含水量,以免在催芽過程中發生腐爛,曬姜還有利于鑒别病姜,帶病姜塊晾曬前症狀不明顯,晾曬後,病姜失水幹縮,表皮變褐等。晾曬之後,将姜種放置室内3-4天,蓋之草苫稱之“困姜”。一般曬姜和困姜交替2-3次,姜種便開始發芽。

② 選種:結合曬姜和困姜,進行嚴格選種。選擇姜塊肥大、有光澤、肉質鮮黃、未受凍、無病蟲害的健壯姜塊作種。剔除瘦弱、幹癟、黴爛變褐的姜塊。

③ 催芽:用筐盛姜周圍以麥稭或棉被保溫,保持相對濕度80%-85%,溫度22-28℃。為使姜芽健壯而兼顧催芽時間,生姜催芽以17-24℃為宜。姜芽大小及健壯程度對姜芽産量影響相當明顯。大芽前期生長較快,中後期易早衰;小芽前期生長緩慢,中後期生育旺盛,易獲得高産。壯芽的标準:長0.5-1.5cm,粗0.7-1.0cm,頂端鈍圓,芽基部僅見根的突起,俗稱“短壯芽“。

(2)整地施肥

秋深耕,春淺耕。姜生長期長,要求土壤保水、保肥。通常前茬作物收獲後,進行秋耕,深翻25-30cm,冬季經雨雪風化,凍融交替,可改善土壤性狀。第二年解凍,細耙、平整。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整地前每畝撒施腐熟土雜肥4000Kg-5000Kg、15-15-15硝硫基複合肥50-100Kg、酸性土壤調理劑75-100Kg/畝、微生物菌劑160-200Kg/畝、移栽快活菌劑2-5g/畝條溝施、防線菌劑2-5g/畝條溝施。

(3)播種

姜塊重80g左右,每畝備姜種300-400Kg。種植密度因品種、種塊大小、土壤肥力等因素變化。濰坊地區種植密度4200株/畝-5000株/畝,行距70cm-75cm,株距20cm-25cm。不同品種類型也可按照:片姜7000-8000株,株距18-20cm,行距50cm;大姜5500-6000株,株距20cm,行距60-65cm;每個姜塊保留1個短壯芽,少數可保留2個,播前澆透水,将姜塊朝南或東南方向擺放溝内,播後覆土4-5cm.

(4)遮陰

苗期的強光、高溫和幹旱會使幼苗水分代謝失調,抑制幼苗生長。适合遮陰的材料有谷草、玉米稭、柞樹枝、打孔黑膜、遮陽網等,高度60-80cm。遮陰時間在立夏-立秋之間,遮陰60%為宜。

(5)除草與澆水

姜播後,趁土壤濕潤可噴施除草醚等除草劑。出苗70%澆第一水,此時可結合促根肥料随水施用,幼苗期根據天氣狀況3-5天早晚小水勤澆為宜。幹旱季節适時澆水防止姜苗“擰辮子“,出苗展葉期預防薊馬的危害。遇雨及時排澇旺長期保持土壤濕度70-80%,4-6天澆1水。收獲期前4-5天澆水1次,便于收獲。

(6)追肥與培土

姜生長要求黑暗和土壤濕潤,在生育期過程中進行多次培土.一般在7月下旬-8月初立秋前後結合拔姜草和大追肥進行追肥,變溝為壟;8月中下旬進行第二次培土;9月上中旬進行第三次培土.

(7)收獲

可分為收種姜、嫩姜、鮮姜。鮮姜:10月下旬,初霜前2-3天,莖葉未霜枯适時收獲;嫩姜:9月中旬-10月中旬姜塊鮮嫩時采收,用于腌漬、加工和姜芽制作;老姜:7月下旬-8月初,幼苗生長後期,提前取出姜母出售,以及便于施肥俗稱“扒老姜“,但病害嚴重地塊不宜進行,防治病害從傷口侵入。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生姜的種植方法)6

土壤連作障礙

生姜連作障礙研究目前多集中在連作導緻的土傳病害問題上,土傳病害是以土壤為媒介進行傳播的植物病害的統稱。生姜種植中常見的病害有莖基腐病、姜瘟病、斑點病、根結線蟲病等。植物土傳病害病原菌通常首先侵染植物根部,然後引起作物根部乃至全株發病,這些土傳病害每年給農業生産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0%-70%,嚴重地塊甚至絕産,土傳病害病原菌種類可分為真菌型和細菌型兩類。藥劑防治技術,用72%農用鍊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倍液浸種,普力克、阿米西達、咪鮮胺、吡唑醚菌酯、精甲霜靈等藥劑噴施。

生姜種植的方法和步驟(生姜的種植方法)7


上面這一些就是種植生姜的技巧,想要種植姜的這一些要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