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的所有命運,皆為因果。
人活一世,其實是一場修行,今天種什麼因,明日就收什麼果。
與人為善,就收獲善意;與人為惡,就被以惡相待.
人這輩子,好的壞的,遇見了誰,又失去誰,皆為因果。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有兩個書生,生辰八字一樣,又在同年被授予官職,
一個出任黃州教授,另一個出任鄂州教授。
後來,黃州教授去世,鄂州教授聽說了,預感自己也将命不久矣,于是匆匆托付後事。
但幾日過去,日子一切如常,于是他決定前往黃州吊唁老友,順便找找原因。
到了黃州,他對着故友的靈位說道:
“你我生辰八字一樣,命運也可說是如出一轍,那為何你卻先我而去呢?若你泉下有知,還望入夢解惑。”
這晚,黃州教授果然入夢道:
“我出身富貴,一生奢侈,命中的福祿早已耗光,所以短壽。而你出生貧寒,平日省吃儉用,命中福祿還未用盡,所以長壽。”
鄂州教授恍然大悟,從此以後更加刻苦自勵,官至郡守。
世事有輪回,天理有循環,命運有定數。
這一生能享的榮華,其實冥冥之中就這麼多,用一厘就少一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輕時貪于享樂,晚年就會捉襟見肘。
欠下的,終究要還,誰也逃不過。
隻有一生勤勉,才能一生順遂。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家境貧困。
家裡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隻能利用白天學習。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
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
于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進去,紮住袋口把它吊起來。
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隻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
由于他勤學好問,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這就是成語“囊螢映雪”中“囊螢”的典故。
可見,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隻有走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生活就像是一場交易,努力的付出了多少,就會有同等價值的所得。
付出與收獲休戚相關,播種和得到往往成正比,更是證明世間有因果,最簡單的方式。
越是事不遂人願的時候,越要相信人生皆因果,付出就定有收獲。
越是生活艱難時,越要珍惜每分每秒,認真努力,才能不負此生。
書上說:
“你若種下善良的種子,秋天就會收到福報,你若擁有寬恕他人的力量,未來一定會收獲幸運的眷顧。”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書生, 和未婚妻約好在某日結婚。
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别人。
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 一息。
這時,路過一遊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
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位往生的女子躺在草海灘上。
路過一人, 看一眼,搖搖頭,走了.......
又路過一人,脫下外套,給女子蓋上……
再路過一人,過去挖了個坑,小心翼翼地把女子埋了………
書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釋道:
“海灘上的那個女子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隻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的人,是那個送她最後一程的人,也就是她現在的丈夫。”
書生大悟,唰地從床坐起,病愈。
佛說,世間的一切,都是一場因果循環。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人這一生,遇見什麼人,有什麼所得,償什麼債,都是自己種的因果。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
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麼去争搶,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餘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願你所有的付出皆有回報,願所有的努力皆有收獲。
願你相信因果有定數,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留不住,順其自然就好。
願你無論難過,還是歡愉,無論滄海,還是桑田,都能用心地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