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李大娘,最近總感覺疲憊乏力,而且偶爾還會有眩暈的現象。這天,她突然眼前一黑暈了過去,兒子發現倒地的李大娘之後,立即把她送到了醫院,這一檢查,發現李大娘患有營養不良,身體器官機能開始逐漸衰退。
原來,半年前李大娘和鄰居交談時,鄰居告訴她這人一胖就會導緻疾病增加,老年人就應該越瘦越好。為了讓自己健康,也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從那之後,微胖的李大娘每天都開始節食,有時候一天才吃一頓飯,就這樣把自己減出了營養不良。
我們都知道,肥胖會導緻很多基礎疾病的發生,因此大家都在為了健康而追求瘦。但是人步入老年之後,真的越瘦就越好?體重和壽命之間到底有關系嗎?中老年朋友的标準體重應該是多少呢?接下來,就跟着醫生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體重和壽命有關系?這些你該了解!體重和壽命有一定的聯系,這是因為體重特别大的和特别小的都容易造成壽命縮短的結果。而體重在适中的範圍上下浮動,對壽命所造成的影響就微乎其微,而且壽命還是與很多其他的因素有關系的。
醫學研究發現,超重和肥胖比較容易引發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同時對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帶來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胃腸功能紊亂。肥胖還會引發腦中風,因為肥胖血液中脂肪增多,導緻動脈粥樣硬變,血管彈性減弱,形成高血壓,導緻腦梗塞或腦出血的發生。
而且脂肪過多的情況下,會讓血液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導緻身體的紅血球細胞過量,使血液變得粘稠,且血液流動性變差。同時過度肥胖,還容易帶來心髒的過度疲勞和擴張、嚴重時甚至導緻充血性心髒衰竭,緻使冠心病引發猝死!
由此可見,體重超标的人,更容易患各種疾病,進而導緻壽命相對較短。減肥對肥胖患者來說尤為重要,适度節食和鍛煉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
當然也不是越瘦越好,在研究調查過程中顯示,百分之七十的人為追求完美的身材會選擇節食減肥。 針對這種現象,健康專家強烈呼籲:為了變瘦而過度減肥是錯誤的行為,應該重視由此帶來的疾病危害。
體重偏低可能會導緻脫發。對于身體過瘦的人來說,體内脂肪和蛋白質均供應不足,因此頭發頻繁脫落,發色也逐漸失去光澤。體重偏低還可能引發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吸收不良綜合征、慢性腹瀉等多種消化系統疾病,這些疾病會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除此之外,體重偏低還會導緻骨質疏松、膽結石、記憶力衰退、貧血等多種疾病。醫學界認為,太瘦的人消化、吸取營養的能力都差,進而使得身體無法更好從食物中獲得充足的營養,導緻免疫力低下。一旦遭遇疾病攻擊,很可能難以快速恢複甚至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所以,體重偏低對身體的健康和壽命也是不利的。
相較于體重偏低和偏高的人群來說,适度控制體重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進而使肌肉對血液内遊離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用率增高,使脂肪細胞縮小變瘦。
另外适度的控制體重還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統和肺呼吸功能,調整大腦皮層活躍狀态,提高心肌工作能力,心收縮力加強。體重标準的人體内積聚的毒素物質将更少,各個器官功能也更加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壽命可能更加長久。
那麼了解完體重和壽命的關系之後,我們肯定好奇對于5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什麼樣的體重标準才算是正常标準,下面這個部分我們将進行詳細介紹。
二、50歲後,這樣的體重剛剛好,你達标沒?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發表在《流行病學年鑒》雜志上的研究發現,成年後體重保持微增的人更長壽。這項研究調查了弗雷明漢心髒研究中心4576人及其3753名孩子的健康史,追蹤了兩代居民近70年。
其研究結果發現,與成年後保持正常體重的人相比,在31歲時體重在正常範圍内(這個範圍指擁有健康體重指數,BMI介于18.5~23.9)且逐漸增重,但沒有達到肥胖程度的人,這類人的壽命相對更長。而那些在成年後就已經肥胖,且還在繼續增重的人,其患病的風險更高。
日本也有研究顯示,40歲時體重稍微超标的人,相較于偏瘦的人來說能多活6-7年。另外,也有臨床數據顯示,體型微胖的老人和過于瘦弱的老人相比,不易發生流感等急性感染。
50歲以上老人的标準體重,除與自身體重相關之外,還與身高、性别相關,不同的身高、性别,其标準體重也并不相同。因此對于老人的标準體重的指标,可以通過體重指數、理想體重、腰圍進行判斷。
綜上所述,老年人體重特點常常是脂肪含量較高,但是肌肉含量較低,所以并不能單純從體重數值方面進行判斷,需要将上述幾個參數綜合起來,進行綜合判斷。那麼老年人怎樣才能健康合理的控制體重呢?
三、老年人怎樣才能合理控制體重?于中老年人而言肌肉至關重要,不僅僅影響葡萄糖代謝,而且也影響抵抗力、骨密度以及骨鈣等。若中老年人肌肉減少導緻體重減輕,難免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如骨質疏松和骨折等,而攝入蛋白質不足會加快肌肉流失。
因此,對于需要增肌的老年朋友來說應合理補充蛋白質,一般每公斤體重,需補充一克的蛋白質。具體可以從豆類、瘦肉類,奶類蛋類中獲取。
高蛋白質飲食能産生更大的脂肪消耗,尤其是内髒脂肪的消耗。同時還能優化肌肉蛋白合成,增加飽腹感,達到控制飲食的作用。但伴有腎病的患者需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可優先選擇優質動物性蛋白,利用率高且産生的代謝廢物少。
中老年人除了多做有氧運動外,也可以結合抗阻力運動,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維持正常體重,如拉彈力帶或騎行等都是不錯的運動。不過運動時不能操之過急,慢慢地增加運動量和運動時間,特别是骨關節疾病的中老年人,運動時一定要注意。
同時,老年人可以嘗試柔韌性訓練,柔韌性訓練能提高老人關節和韌帶的運動幅度、靈活性和準确性,提高骨骼抗壓和抗扭轉的性能,特别适合有摔倒風險的老人。
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來判斷身體的柔韌性:
身體站直,雙腳微微打開,彎腰并用手掌去碰地面,注意膝蓋不要彎曲。
若整個手掌能完全接觸到地面,說明柔韌性極佳;若是手指能接觸地面,說明柔韌性非常好;若是手指能接觸到自己的腳背,說明柔韌性好。否則,柔韌性較差,需要鍛煉。
具體可以進行包含牽伸、彎曲、旋轉練習的各種健身操和太極拳。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要緩慢循序漸進,被牽拉的肌肉韌帶有輕微不适感即可,不能急于求成引起疼痛,防止拉傷肌肉韌帶,損傷關節。建議每天做柔韌性練習15分鐘。
而對于需要減肥的朋友來說,減肥時可能會涉及到藥物的調整,因此建議一定要提供全面的病史和用藥信息給醫生。像抗癫痫的藥,抗精神疾病的藥,降血糖的藥等都可能會引起體重的增加,一定要及時告知醫生。
老年人肥胖呈上升趨勢,由于老年人特殊的體脂分布特點——肌少型肥胖,年輕人的減肥方法并不适用于老年人。雖然直到今天仍然缺乏對老年人群肥胖的明确的定義和治療指南,但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己所能及的範圍内安全運動,對于提高老年人整體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是不容置疑的。
四、小結總之,體重和壽命并沒有絕對的正反比關系,體重太低或是太高都會導緻壽命縮短,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内才是延長壽命的最好方法。
而且,50歲以上老人的體重标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并不存在固定體重限制,但可以根據體重指數進行計算得到自己的标準體重,做一個參考。
不管是減肥還是增肥都要依照既定合理健康的方法,若需要進行減肥,則可以進行合理補充蛋白質,使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增加飽腹高而減少攝取脂肪含量較多的食物,同時也可以通過鍛煉運動進行減肥,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同時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抗老延壽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吳振庚.吉林醫學、1982(03)
[2]衣帶漸寬終不悔記延壽 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白桂俊[J].楊雪.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05(D8)
[3]重視“正常體重代謝性肥胖”的概念[J].良介.實用糖尿病雜志. 2012(03)
[4]正常體重代謝性肥胖研究進展[J].陳青,趙家軍.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12)
[5]脂肪肝與代謝綜合征關系探讨[J].蔣葉華臧亞萍,陳永偉.交通醫學2007(0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