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菜,對于西南地區的人民來說,是難以割舍的家鄉味兒。它長相奇特,味道卻是分外鮮美。每年過年吃多了大魚大肉,就想吃幾個水煮兒菜來解膩。前兩年一進入冬天,我就開始去菜市場瘋狂搜索兒菜,然而每次都空手而歸。這兩年我學聰明了,買不到的菜統統網購,總算吃到了心心念念多年的兒菜。
兒菜是什麼菜?
兒菜的學名叫“抱子芥”,你要是見過它的樣子,就會覺得這名字實在太形象了。兒菜是芥菜的新變種,一顆完整的兒菜,是由中間的一根主幹和四周側芽堆疊着生長而成,如同一位慈祥的母親環抱着多個孩子一樣,一家人抱得緊緊的,相親相愛。在我老家,我們都叫它南充菜,有的人也叫娃兒菜,母子菜,娃娃菜等等,總之,叫法不管怎麼變,對兒菜的喜愛程度是不變的。
兒菜清香鮮美,脆嫩多汁,并且營養豐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記得小時候每年冬天,奶奶去地裡采兒菜,每次都是采一背簍,最外面最鮮嫩的兒子,就拿來清水煮,另外配一碗辣椒蘸水,一口一個下肚,身體頓時就溫暖起來。最裡面的主幹,把外皮剝掉就扔進泡菜壇子裡,過兩天拿出來吃,就是一碗喝粥好菜。一下子吃不完的兒菜,就會把它切成片,鹽漬,然後曬幹,就成了兒菜鹹菜,這是我最喜歡的鹹菜,它的脆嫩口感是其他任何鹹菜都比不了的。
兒菜的主要産地是在西南地區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一帶,現在随着種植技術的發展,也開始在其他地區試種。然而,在除了西南地區以外的地方,不管是菜市場還是超市,似乎還是很少見到它的身影,我來江蘇8年有餘,竟然一次都沒有見過,真是遺憾。
兒菜和青菜頭,傻傻分不清?最容易和兒菜弄混淆的,想必就是青菜頭了。青菜頭是一種莖用芥菜,屬于莖瘤芥,其顯著特點是莖部生長着若幹瘤狀疙瘩,所以又有的地方叫“青菜頭疙瘩”。青菜頭和兒菜乍一看長得還挺像,但是仔細看看,區别還是很明顯的。青菜頭和兒菜一樣也有令人愉悅的清香味,但是苦澀味比兒菜還要重一些,所以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拿來做榨菜或者泡菜,我們熟知的涪陵榨菜,就是用它做的。
兒菜有哪些經典做法?
最經典也最能吃出兒菜本味的,那就是“水煮兒菜”了。燒一鍋清水,水沸以後放入處理好的兒菜,放上1小勺鹽和幾滴油,煮至筷子可以戳穿,即可撈出食用。配上一碗自制油辣子蘸水,什麼山珍海味,什麼大魚大肉統統走開,這一口的清香,豈是你們這些油膩凡俗之味可以媲美的!
除了水煮兒菜,當然還有清炒兒菜或者說炝炒兒菜。兒菜切成片,幾瓣蒜,幾個幹辣椒就是所有的配料,熱鍋冷油,放入大蒜和幹辣椒炒香,随後放入兒菜片,轉大火爆炒至兒菜段生變軟,中途加入少許清水防止粘鍋和加快成熟,最後放适量鹽和雞精調味即可。你看,這麼一盤鮮美清香的兒菜,光是聞起來就流口水了,你還等什麼?
如果說水煮兒菜和清炒兒菜是吃兒菜的本味,那麼做成鹹菜,就是凝聚了前人智慧的一種很好的儲存和處理兒菜的方式。兒菜好種,存活率很高,且個頭很大,兒子長得也多,所以一般當季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兒菜,我們就會把它切片,撒上鹽巴腌制一下,然後曬幹收入壇中,接下來的日子裡就不愁沒有鹹菜吃了。
鹹菜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青椒炒鹹菜,鹹菜先在清水中泡十幾分鐘,然後擰幹水分,青椒切絲,鍋裡倒入适量油,豬油最好,放入青椒炒出辣味,然後放入鹹菜翻炒幾下即可出鍋,一碗白粥就這一筷子鹹菜,啊~脆脆的鹹菜在嘴裡被咀嚼出奇妙的旋律,越嚼越起勁,一不小心,一盤鹹菜就吃光了。
除此之外,鹹菜炒五花肉也是一道經典下飯菜。
鹹菜炒五花肉也是一道經典下飯菜。 五花肉切片,放入鍋中煸炒出油,再下入鹹菜翻炒幾下,起鍋前撒入一把新鮮的蒜苗,這味道,絕了!比起青椒炒鹹菜,有了五花肉煸炒出來的油脂香和蒜苗香,哪裡還顧得上減肥,請給我滿上兩大碗白米飯!
結語:
天氣越寒冷,思鄉之情越是強烈,因為每一年的春節大團圓是在冬季,也因為這個季節有很多隻有家鄉才有的獨特味道。回不了家鄉,那就把這感情寄托在一蔬一菜之間。今天給大家介紹兒菜你見過嗎?吃過嗎?每個人都有自己懷念的家鄉味,你的是什麼呢?歡迎您的分享交流。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了,願大家好胃口好心情!關于我的菜譜有任何疑問或者做法的讨論,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另外,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也請您關注,點贊,收藏,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