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魏國大将曹仁,帶着幾萬步兵騎兵,來攻打吳國的濡須口,守濡須口的朱桓本來帶的人就不多,還被曹仁忽悠走了一部分,現在朱桓手下隻有五千多人,而且鬥志都不太高,朱桓決定給大家做一次戰前動員演說。
諸位,這自古以來,凡是兩軍對陣,拼的都是将領的本事,而不是士兵的多少。你們可能都聽說過曹仁的帶兵能力,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他跟我朱桓比起來,那還是差了很遠的!
兵法上說,作為防守的一方,隻要擁有進攻方一半的兵力,就能把對方死死的抗住。這個說法,是針對于常規環境的,是說在平原地區作戰的時候,防守的一方,處在沒有城池可以倚靠的條件下。這個時候,勝負才取決于士兵是否勇猛,紀律是否鮮明。
目前對方的統帥是曹仁,這個人既沒有指揮才能,也不夠勇猛,而且他手下的士卒還十分的貪生怕死,膽小懦弱。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千裡迢迢的來到南方,正是人困馬乏,身心疲憊的這麼一種情況。
現在,我朱桓和諸位吳國的将領一道,據守在高大的城牆之後,南面臨着長江天險,北面靠着巍峨的山巒,以逸待勞,以主制客,這分明就是百戰百勝的局面,就是曹丕親自帶軍來,也讨不到半分的便宜,何況來的還是曹仁這種貨色。
朱桓這番自吹自擂,貶人擡己的言論,在咱們看起來,好像是有點過于的狂妄和不切合實際,可對于當時人心惶惶的東吳士兵來講,卻是吃了一顆定心丸,最少他們不會在戰鬥開始之前就想着逃跑了。如此說來,鼓動人心的方式,還是要不拘一格的。
當然了,光靠嘴皮子功夫,那是沒法保證打勝仗的,朱桓還要拿出點實際行動來。他下令城内放倒旗幟,戰鼓也不要敲了,給城外的曹仁造成一種假象,這座城十分的脆弱,不堪一擊,目的就是為了引誘魏軍前來攻打。
還真就跟朱桓計劃中的一樣,看到濡須城這麼奄奄一息的模樣,曹仁果然派兵進攻了,他這次派的是自己的兒子曹泰,讓他帶領一支人馬前來突襲,又派将軍常雕統領諸葛虔、王雙等人,帶着另一隊人手,乘坐着油船去襲擊中州。那中州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朱桓以及他手下将領的妻子兒女,都在中州。曹仁則自己率領一萬多人留在橐臯,作為曹泰等人的後援。
對于曹仁這種分兵的攻擊部署,他手下的蔣濟提出了反對意見。蔣濟認為,吳軍在長江的西岸布陣,把戰船擺到了長江上遊,我們如果分散兵力去攻擊位于長江下遊的州島,這不是等着讓人沖擊,自取滅亡嗎?
對于蔣濟的意見,曹仁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魏軍人多勢衆,吳軍已經聞風喪膽,最好的策略就是全方位的快速打擊,所以他根本沒有聽蔣濟的意見,堅持要分兵去進攻濡須城和中州。
看到曹仁分兵進攻,朱桓笑了,看來還真不是我瞧不起你,這曹仁确實是徒有虛名,不如我啊。于是,朱桓先是全力抵抗曹泰的進攻,又派遣将軍嚴圭帶着人手去跟常雕等人僵持。
一段時間之後,曹泰發現這濡須城怎麼跟表面看起來不一樣啊,完全不是奄奄一息待人宰割的狀态,還越打越難打了,就在這個時候,朱桓發起了主動進攻,他派人采用了火攻,把對方的營寨給燒了,而後一舉打敗了曹泰的這支隊伍。
在曹泰退兵之後,尴尬的局面出現了,已經乘油船深入吳軍後方的常雕這支隊伍,一直拿不下中州,本來還有曹泰的進攻給自己做牽制,現在曹泰一退,朱桓徹底騰出手來了,他帶着氣勢已經培養起來的吳軍惡狠狠的撲了過來,結果常雕大軍被擊潰,常雕和諸葛虔當場戰死,王雙則成為了俘虜,常雕帶出來的這五千多人啊,被斬殺和落水溺亡的有一千多,剩下的三千多人也成為吳軍的俘虜。
仗打成了這個樣子,曹仁一則沒臉,二則也沒有能力再對吳軍發動進攻了,這一支魏軍隻好全面撤退,沒過多久,曹仁就在郁悶的去世了,享年五十六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