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關于土地爺的文章裡,有網友評論說:城隍爺管城市,土地爺管農村。
又有網友糾正說:城隍和土地爺主要是級别不一樣。
小編覺得,城隍的權限是什麼?級别怎麼樣?值得研究一下。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
“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
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
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産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
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并管領陰間的亡魂。
曆史上關于城隍顯靈的最早記載在南北朝。
公元555年北齊慕容俨鎮守郢城,被南朝梁軍包圍。梁軍切斷了北齊軍的糧草補給,形勢十分危急。城中有城隍廟,官民經常祭祀。情急之下,北齊将領帶着士兵到廟裡祈禱,希望城隍保佑。
不一會兒,狂風驟起,江中有驚濤駭浪,北齊軍趁機打敗了梁軍。
唐朝以後,各地奉祀城隍神成為慣例,宋代納入國家祭祀。
明代朱元璋封首都城隍為福明靈王,正一品,都、府、州、縣各賜王、侯、伯之尊号。
按照《大明會典》規定,新官上任,首先要到城隍廟報到,第一晚住在廟裡,接受城隍老爺的托夢,表示主動接受城隍爺的監督。
此後每年中秋節祭祀城隍,遇到大事主動向城隍請示彙報。
在民間傳說中,城隍的上級是閻王,下級是土地爺。城隍與土地都是屬于與土有關系的神靈,但是城隍爺神職更廣,他不但護佑一方水土的安甯,而且世上官員善惡都歸他管,同時他還管理十殿閻羅王和陰司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等,比土地爺的神職更大。
民間祭拜城隍分為三次,也就是一年之中城隍要出巡三次,屆時人們要牽馬、擡轎,讓城隍老爺出巡。
城隍爺出巡時一般是騎馬,回巡時坐轎,所以在居庸關城隍廟山門殿裡有城隍老爺的馬和馬夫,轎和轎夫。
城隍出巡日子第一次是在清明節前後,叫收鬼;第二次是在七月十五,叫拷鬼;第三次是在十月初一或十月十五下元節,叫放鬼。屆時各廟要舉行隆重的法事儀式,一般以度亡法事為主。
中國文化有“功德成神”的傳統,地方上的清官或者國之功臣在傳說中都變成城隍,保護一方平安。
我家鄉南通的城隍據說是九江王英布。明代清官海瑞死後,南京百姓為他蓋城隍廟,蘇州百姓也為他蓋城隍廟。兩邊争得不可開交,後來朝廷封他為天下都城隍。
海瑞這個都城隍究竟是國家級的還是省一級的,還有待考證。
朱元璋曾經說:“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
這話說得很好。現代人無所敬畏,則言行肆無忌憚,社會秩序令人擔憂。
古人神道設教,看上去是迷信,其實也是用心良苦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