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灰撲撲的繩結,到精緻的藝術品,中國的結經曆居然如此曲折?
相信你一定知道并見過中國結,它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豐富多彩的變化,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深受大衆喜愛的傳統裝飾飾物。中國結的編織在如今已是一項成熟的技藝,但繩結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的精美的中國結的呢?這還要從中國繩結的起源說起。
精緻的中國結
中國人相當久以前便學會了打繩結。最早的衣服沒有今天的鈕扣,拉鍊等配件,所以若想把衣服系牢,就隻能借助将衣帶打結這個方法,因此,自從遠古先民以獸皮縛在身上蔽體禦寒之初,就曉得如何以繩為結了。此外,在漢字誕生之前,華夏祖先以繩結記事,為了把重要的事情記錄下來,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并代代相傳。不同的繩結蘊含不同的信息,這便是當今中國結各種樣式和其對應寓意的前身了。
結繩記事
而在此後,"結"也一直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最初古人青睐于結,是因為繩結具有實用的綁縛功能。中國人自古就有佩玉的習慣,曆代的玉佩上都鑽有小圓孔,以便于穿過線繩,将這些玉佩牢牢系在衣服上。若是由好幾種不同的玉佩組合成的一串配飾,而其連結的方法當然也非靠穿繩打結不可了。而古代銅鏡背面也常有系繩之地,可見系繩以便于手持。由這些方面,我們不難看出,繩結在中國古代生活中的應用相當廣泛。
繩結玉墜
中國人的生活情趣也在此時體現出來,為了美觀,人們研究嘗試加強繩結的變化和裝飾的功能。從而不斷設計出更加精緻、巧妙而結形變化多端的結子來。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結"也被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願望。如"長壽安康"、"團圓美滿"、"幸福吉祥"、"喜慶歡樂"等祈福的内涵,以傳達對生活的期盼,或以特定的繩結表達自身情感。例如用錦帶編成同心結來表達相愛的情愫。這樣一來,繩結便漸漸擁有了象征意義。
新春懸挂的中國結
到了清代,中國繩結及其編織技藝已俨然發展為一門藝術,樣式既多,花樣也巧。在那時繩結作為裝飾的用途相當廣泛,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轎子,窗簾,帳鈎 ,扇墜,笛箫,香袋,發簪,項下方常編有美觀的裝飾結,其常帶有美好的寓意,凝聚着中華文明的智慧。形狀精緻典雅、變化萬千、而又兼備實用裝飾雙重功能的中國結繩,充分反映出中國文化的優美和深邃。
玉璧中國結
現在,我們将中國曆代流傳下來既富裝飾功能,又具實用價值的傳統繩結,廣為收集、整理。最終發展出悠久的繩結文化,從另一方面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淵博深邃,而且這種一以貫之的文化足堪代表中國繩結的精華,故總其名為"中國結"。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作者若筠,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記得點贊,以及向您的朋友們分享哦,若想要了解更多文化知識,歡迎關注我們頭條号蘇家酒窖,我們将用心為您提供潮流有趣的傳統文化内容!如果您有獨特的觀點,也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哦,小編期待着您的觀點~
編輯:擇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