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研究魚身體表面黏液的作用的實驗

研究魚身體表面黏液的作用的實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3:53

新華社西甯6月15日電(記者陳傑 童昊)調節梯度水溫、挑選魚卵進入不同水溫的培養系統,在長江源頭的一處科考基地内,完成實驗準備工作的李偉松了一口氣。在接下來的幾天,數百顆魚卵将經受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生存考驗。

“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已是科學界的共識,位于青藏高原的長江源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長江科學院流域水環境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偉介紹,氣候變暖促使江源流域水溫升高,同時鹽湖擴張可能導緻周圍河流鹽分提高,這可能會影響水生态系統的穩定性。

研究魚身體表面黏液的作用的實驗(氣候變暖影響魚卵發育)1

6月12日,李偉在長江南源當曲河畔采集發育成熟的小頭裸裂尻魚。(新華社記者 陳傑 攝)

為研究氣候變化對長江源魚類帶來的影響,2018年參加江源科考以來,李偉陸續在長江南源當曲發現小頭裸裂尻魚的越冬場和産卵場,并掌握了小頭裸裂尻魚受精卵孵化水溫等特點。

在長江流域中,小頭裸裂尻魚屬于源頭特有魚種和關鍵魚種,分布在海拔4400米至5200米的地區,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鯉科魚類。“研究小頭裸裂尻魚,有助于揭示江源水生生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機制。”李偉說。

科考發現,江源地區的晝夜溫差達15攝氏度以上,小頭裸裂尻魚等高原魚類在水溫接近0攝氏度時仍能适應。但在一定高溫下,魚卵是否還能健康發育?

研究魚身體表面黏液的作用的實驗(氣候變暖影響魚卵發育)2

6月13日,李偉在水利部長江委長江科學院江源基地測量一條小頭裸裂尻魚的體長。(新華社記者 童昊 攝)

今年6月,李偉和同事在當曲搜集發育成熟的親魚,通過人工繁殖技術獲取小頭裸裂尻魚受精卵,在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的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江源基地開展魚類胚胎發育實驗。

在實驗場地,水溫設置在22攝氏度至28攝氏度的4個魚卵培育系統,以2攝氏度為溫差并列擺放,一旁的氧氣泵源源不斷地将氧氣注入水中。

夏季,小頭裸裂尻魚産卵場的最高水溫約為21攝氏度。李偉介紹,因此實驗設置的最低水溫要高于21度,這樣能更直觀地體現升溫對魚卵發育的影響,并測算出魚卵成功孵化的阈值溫度。

為模拟自然中真實的水溫變化過程,每經過12小時,李偉通過換水讓培養系統恢複到初始溫度,同時觀察魚卵的發育情況。

研究魚身體表面黏液的作用的實驗(氣候變暖影響魚卵發育)3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從左往右依次為6月13日至15日顯微鏡觀察的小頭裸裂尻魚受精卵發育情況。(受訪者供圖)

經過數天的孵化,高溫條件下培育的部分魚卵破膜時身體發育異常,畸形率顯著高于其他對照組。李偉說,如果氣候持續變暖,将會對魚類生存繁殖造成沖擊,“河流鹽度升高的風險也同樣不能忽視,需要進一步開展實驗研究。”

今年,長江科學院成立長江源關鍵魚類栖息地研究創新團隊,李偉擔任這一團隊的負責人。“未來,研究團隊将重點開展長江源關鍵魚類栖息地的生态水文條件研究,為長江源保護提供科學支撐。”李偉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