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渤的養老困惑

黃渤的養老困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9 19:11:30

有句俗語叫“養兒防老”,即養育兒子是為了防備年老。可是這句話放在如今的社會中,其現實意義已經所剩無幾。有多少年輕人能一直陪在父母的身邊呢?

目前社會的普遍現象是兒女在大城市拼搏,父母在老家頤養天年,隻有每年的節假日才能在一起相聚。做兒女的隻能通過日常的電話溝通、紅包禮物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孝心。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

其實,給父母送去養老院是一個更優選擇,隻是基于我國的傳統孝道思想,這種做法會被别人“說閑話”。可是即使大衆認為這種方式是“不孝”,影帝黃渤依然堅持将自家父親送去養老院。

不少記者和網民都對黃渤的做法議論紛紛,在了解黃渤這樣做的原因以後,大家才明白黃渤的決定其實是對的,他一直清醒地活着,從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2

一、将父親送去養老院

自從綜藝節目《極限挑戰》播出以來,黃渤作為第一季至第四季的固定成員收獲了不少粉絲。正當大家以為他會出現在第五季的節目中時,黃渤卻謝絕了“極挑”的邀約,轉身去參加公益節目《忘不了餐廳》。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3

這檔節目是黃渤擔任店長,在宋祖兒與王彥霖的幫助下,攜手與五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服務生共同經營一家中餐廳,以此喚起大衆對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癡呆)患者的關注。

節目播出以後,以往被大衆忽視的老年群體重新走到台前,激發了社會對認知障礙與老年群體的關注。觀衆們可以看到明星與老人之間的趣味碰撞,體會餐桌上的百态人生以及平靜生活下的澎湃力量。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4

而黃渤之所以放棄“極挑”參加“餐廳”,就是因為他的父親也是一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此前黃渤回家看望父母時,父親對自己的态度十分熱情,那種熱情就像招待客人一般。而當黃媽媽問黃爸爸說:“這是誰啊?”黃爸爸卻“自信”地回答:“這是我戰友啊,北京來的。”此話一出,黃渤才意識到父親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在《忘不了餐廳》的節目中,每一位老人的身上都有父親的影子,這令一向堅強的黃渤經常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淚。他後悔沒能早些發現父親的身體變化,後悔沒能更多地陪伴父母。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5

為了給自己的父親更全面、專業的照顧,黃渤将父親送到一家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養老院中去。該消息一出,一向沒有負面新聞的黃渤“人設崩塌”。他變成千夫所指,大家都說他“不孝”、“年入百萬卻将父親送到養老院”等難聽的話語。

盡管外界給他按上這些罵名,黃渤自始至終都沒有解釋過一句。因為在他心裡,将父親送去養老院就是自己作為兒子的不盡責,實在是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6

其實,黃渤這樣的選擇實在是無奈之舉。他事業正忙,不可能24小時照顧父親;妻子要養育兩個孩子也顧不過來;年邁的母親更不用說,自己都自顧不暇,怎麼可能再去照顧老伴兒呢?

将父親送去養老院以後,黃渤有意放慢自己的工作節奏。他不再保持“高産”的工作狀态,盡可能地少接一些作品,多一些時間去陪伴家人。如今的黃渤在經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後,已經學會沉澱自己。47歲的他開始成立自己的公司,轉戰幕後工作。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7

無論大衆怎麼去界定自己“不孝”的行為,他都不為自己争辯,隻想用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好男人、好丈夫、好兒子。而當大家對養老院的态度随着社會的發展而改變時,大家才開始意識到,黃渤才是最“清醒”的人。

二、叛逆小子的清醒

其實了解黃渤的人都知道,他一直都“清醒”地活着。客觀地說,黃渤一直都不是長得好看的人,可是他卻能在娛樂圈的俊男靓女中混得風生水起,除了他那一身精湛的演技為自己傍身以外,還有獨特的高情商為自己增加魅力。

黃渤在早年間參加金馬獎的頒獎典禮時,就被主持人調侃:“您怎麼穿着家居服就來參加典禮啦?”他馬上回答:“這裡我熟啊,我經常來,回家當然得穿得舒服一點、随意一點。”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8

簡單的一句話就巧妙地化解了主持人丢給他的難題,既能為自己解圍,還能夠活躍氣氛。由此看來,黃渤非常善于與人溝通,在多年的努力下他已經成為内地知名演員、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而在他的孩童時代,黃渤還是一個令父母頭疼的“叛逆青年”。

1974年,黃渤出生在青島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母是青島機關單位的處級幹部。按常理來說,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學習成績應該都不錯,可是黃渤從小就不是學習的“料”,幾乎次次考試成績墊底。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9

時間久了,黃渤自知沒法跟父母解釋,便動了小心思。他自以為聰明地模仿着父母的字迹在卷子上簽字,這種小把戲怎麼能瞞得過身經百戰的班主任的雙眼?

為此,老師經常“邀請”黃家父母去辦公室“喝茶”,即使他們身為機關中層幹部,也不得不被老師訓斥一番。而每次訓斥之後,黃渤更免不了一頓責罰。雖說黃渤從來不打架鬧事,但是這種叛逆和調皮也是足夠令父母頭痛的了。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0

上帝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對學習絲毫不感興趣的黃渤卻對唱歌跳舞表現出濃厚的研究興趣。他當然知道這些愛好在父母眼中是“不務正業”,所以他每天都偷偷躲在房間裡練習。

到了高中時期,已經頗有成年人樣貌的黃渤不再滿足于“自娛自樂”,他想去歌舞廳做駐唱試試,一方面能了解一下自己的真實水平、另一方面還能偷學到不少表演技巧。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1

那段時間,黃渤趁着父母熟睡以後,再爬窗翻牆出去“打工”。起初,他的薪資是表演兩首歌15元左右,後來随着他的表現逐漸出色、名聲逐漸增高,一晚上就能拿七八十塊錢。在90年代,黃渤的月收入已經比父母兩人的工資還要多一倍。

在“事業”上小有成就的黃渤認為自己已經有能力了,看着自己賺到的“紅票子”,他決定向父母坦白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二老的支持。不過,在傳統父母眼中,黃渤的歌手夢還是有些“不入流”,這與他們期望孩子考清華北大的目标大相徑庭。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2

為了說服父母對自己的支持,黃渤将自己創作的歌曲唱給他們聽,并保證自己在歌舞廳工作絕對不會出現其他“問題”,這才讓黃家父母的反對态度稍微有些松動。随着時間的流逝,二老發現兒子的确喜歡這一行,也就不再做過多幹涉了。

從此黃渤開始大刀闊斧地走向唱歌道路,還和朋友一起組建樂隊,起名叫“藍色風沙”。為了完成自己的音樂夢,他離開家鄉、走南闖北,一邊遊覽大好河山,一邊唱歌賺錢養活自己。那段時間是黃渤最輕松、最純粹的人生體驗。同期,他還與同樣愛玩樂隊的零點、沙寶亮以及女朋友“小歐”結識。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3

小歐與黃渤是經過朋友介紹認識的,她也喜歡唱歌跳舞,尤其擅長爵士舞。一路上的同甘共苦使二人的感情不斷升溫,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去。兩個年輕人共同在他鄉打拼,過着簡單又有追求的生活。

不過,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就被歌舞廳的“升級”而改變。當時,歌舞廳逐漸發展成商務人士的吃飯場所,大家的重點并不在台上演繹人員的身上,黃渤成為人形背景音樂,這令一向自視清高的他有些灰心喪氣。再加上父母經常催促,他就決定先回家。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4

家中惆怅一段日子以後,一條改變黃渤人生道路的契機來到他面前。當時,管虎正在為《上車,走吧》中的一個農村小夥的角色犯難,找了很多人試戲依然沒有合适的,别人就将黃渤介紹給管虎。

其實一開始管虎對黃渤的印象一點都不好,因為隻看到黃渤的照片,他樣貌不佳、身高也不優越、還打扮成自以為“潮流”的“藝術家”形象,整整一個小流氓的樣子。但是管虎實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選,隻能讓黃渤來試試。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5

沒想到,黃渤還真是吃“這碗飯”的人,通過他自己對人物角色的理解,在他的演繹下的形象立馬變得生動飽滿起來。而黃渤的這部電影處女作,直接讓他登上金雞獎的領獎舞台,一時間風頭無兩。演員路上的嘗試與成功,讓黃渤找到新樂趣,他覺得做個演員也不錯。于是開始報考北影,走專業科班路線。

不過黃渤的長相成為進入北影表演班的最大障礙,有時候老師帶學生們外出試戲,黃渤經常被認為是“經紀人”。在這種環境下,黃渤慢慢學會了“自嘲”,他知道自己長相欠佳,所以經常在别人開口之前就進行自我嘲諷,這成為黃渤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6

北影畢業後的黃渤并未因此前那部電影而受到格外關照,他和大多數“北漂”一樣,每天都在為生計發愁,有時候還會去做駐唱賺錢。而女朋友小歐一直對他不離不棄,她相信黃渤是有才華的,相信他能被大衆看見。

2006年是黃渤事業真正開始的時候,他遇到《瘋狂的石頭》這部電影,這部小成本電影在當年成為票房黑馬,投資商賺得盆滿缽滿,而黃渤更是一炮而紅,戲約不斷。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7

一年後,《鬥牛》為他拿下金馬獎。後來還有《殺生》等電影穩居票房首位,此時的黃渤已經成為票房保障,妥妥的“實力派”代表人物。黃渤爆火之後,他将陪伴自己多年的女友娶回家,這份真情令圈内不少好友贊歎。

同時,黃渤憑借事無巨細的性格還收獲業界所有人的認可,就連林志玲、陳喬恩等這些大美女都被黃渤的“魅力”傾倒,她們多次表示“渤哥的才華能彌補一切。”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8

已經飛黃騰達的黃渤依然在兢兢業業打造着自己的事業,即使他身邊美女環繞,也從來沒有和任何人發生绯聞。他始終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麼,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

三、現代養老問題

“養老”原為古代的一種禮制,它是擇取年老且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并加以禮緻。現代意義的“養老”是年老以後在家休養的意思。目前,我國在養老方面也出台了相關保險制度,積極實現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19

不過,這種普遍的社會問題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解決的事情。換句話說,除了國家為老年群體提供的養老保障以外,大衆對養老的認知還停留在“養兒防老”的層面上。殊不知,這種想法已經越來越不現實了。

随着觀念及生活習慣的變化,那些收入不錯的老年群體已經開始選擇适合養老的地方定居。“落葉歸根”已經不再是老年人追求的唯一結局,他們在退休以後更傾向于選擇氣候好、環境美的地方生活。從這方面來說,老年人是主動選擇自己更喜歡的生活方式。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20

而且,很多子女在大學畢業以後都會留在大學所在城市或者其他一線城市發展,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多的職業前景與選擇機會。如果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父母身邊,的确能陪伴父母,可是自己的事業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這也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結果。

還有一些子女在國外留學、生活,他們更加不可能陪在父母身邊。尤其是現在的疫情階段,“異地見面”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這種現象是很多家庭此時此刻正在面臨的一種現狀。那麼,這些“空巢老人”的出路在哪裡呢?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21

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多元化的養老方式,比如不同檔次的養老服務機構、集約化的養老模式社區、日間老年服務照料中心等等,都是大家可以選擇的養老方式之一,并不一定要依靠子女。更何況,即使子女在身邊也有另一種問題,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他們每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中,根本做不到養老機構那般細心與專業。

當這種“養兒不防老”的現象已經很普遍時,大家更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老有所依”?首先,保證父母有一份養老金的收入。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了穩定收入才能保障後續的生活。無論是選擇在家獨自生活,還是養老院那種群居方式,老年人都可以進行自主選擇。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22

去年,我國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還推出“三胎政策”。為了貫徹落實這一政策的大力實施,國家從教育、住房、繳稅等發面都做出相應調整。同時,為了免除“适孕”夫婦的後顧之憂,國家從基礎投入、人才培養、建章立制等方面來不斷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實現老年群體“安心養老”的目标。

在這些政策的加持之下,将父母送去養老院不再是從前那種“說不出口”的事情,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選擇這種方式來孝順父母。因為在那裡,父母們不僅能消除寂寞,還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救助。

黃渤的養老困惑(年入百萬卻送父親到養老院)23

同時還能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畢竟兩代人在一起的生活充滿很多不确定性,适當的分開會讓彼此更加牽挂。隻要子女經常去養老院看看父母,同樣會讓他們感到溫暖。

“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雖然還沒被所有群體認可,但是随着社會的發展與思想的進步,大家就能發現:在養老院生活,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祝願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病有所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