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血壓的重點和注意事項?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是有很多人在飲食方面并沒有注意同時生活習慣也不健康,所以血壓不斷升高,當血壓值不斷升高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因此在平時應該關注自己血壓的變化經常測血壓可以有效的了解自己的血壓情況,不過應該下面注意幾個問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測血壓的重點和注意事項?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是有很多人在飲食方面并沒有注意同時生活習慣也不健康,所以血壓不斷升高,當血壓值不斷升高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因此在平時應該關注自己血壓的變化。經常測血壓可以有效的了解自己的血壓情況,不過應該下面注意幾個問題。
1,血壓的形成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動時,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産生的側壓。由于血管分動、靜脈和毛細血管,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壓。我們通常說的血壓指動脈血壓。
2,量血壓,該選左臂還是右臂?
測量血壓是有正常差異的,左手上臂和右手上臂可能就不一樣。那麼測量血壓時到底該選擇哪邊?
有的時候大家會遵循“男左女右”的說法,但對于血壓來說,一般我們選右臂,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右側上臂的血壓都高于左側。但也有少數人左側上臂血壓高于右側,這多是由心髒、血管變異或病變所緻。
所以量血壓時,最好左右臂都量一下,以高的一側為準,單側測量時要多測量幾次,盡量減少誤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臂間血壓差值持續大于 20 mmHg ,就有血管病變的可能。此時應該及時就診,請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确原因。
3,量血壓的正确打開方式
1、選對位置
許多因素如身體位置、手臂位置、手臂間的差異、袖口大小、袖口位置、測量人員等均可以影響血壓測量的準确性。
2、靜坐
測量者量血壓時應坐位安靜休息5分鐘後測量為宜,30分鐘内禁止吸煙或飲咖啡,排空膀胱。
3、測量姿勢
血壓測量最常采用的體位是坐位或仰卧位,不管采用什麼體位,測量血壓時氣囊位置應該與右心房水平同高。
坐位時右心房水平位于胸骨中部,與第四肋水平;卧位時要用小枕支托以使上臂與腋中線同高。測量血壓時,肘關節要伸直,整個前臂要放松。
測量時袖帶應套在肘關節上兩指的位置,脈搏感應器應盡量貼近被測者肘部動脈搏動位置,袖帶松緊以能塞進2個指頭為宜。
初次測量血壓以及調整用藥後,應注意立位血壓的測量,站立位血壓測量應在卧位改為站立3分鐘後進行。
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建議測量多種體位血壓。
4、測量時間
臨床數據表明,70%以上的人有兩個血壓的高峰和低谷:
清晨6~8點,是高血壓的“魔鬼時間”為第一個血壓高峰;
中午12~13點為第一個低谷;
下午4~6點為第二個高峰;
淩晨1~2點為全天最低點,也就是第二個低谷。
因此每天血壓的測量最好選在血壓較高的時候進行,一般是晨起休息一下進行測量。如果是剛開始服用降壓藥或剛調整過降壓藥的人群,每天起床後在早飯之前,以及睡覺之前測量一次。
4,測量血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問題1:隔着衣服,測血壓準确嗎?
一般而言,為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确性,最好将上臂衣物脫掉,裸露上臂測量血壓。但在醫院檢查時,完全脫掉上臂衣物有很多不便,可以讓患者保留一層薄衣物(如薄襯衣或薄秋衣),有研究顯示,隻要衣服厚度不超過0.5公分,不會對測量結果造成明顯影響。
問題2:捋袖子測血壓是錯誤姿勢!
為了準确測量血壓,撸袖子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這是由于把袖子撸起來後,會将上臂裹得太緊,壓迫近心端血管,從而使測得的血壓比實際要低。
問題3:多久測一次血壓合适?
一般人群:對于一個健康且沒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來說,每半年需要測量一次血壓。
首次診斷高血壓:應測量三天以上的血壓,并排除其它疾病的影響。測量血壓應每天早、晚各測一次。
治療後血壓穩定的高血壓患者:建議每周測量一次血壓,每月一次規範地連續測量3天以上。
血壓未達标或達标後出現波動的高血壓患者:應堅持測量血壓直到血壓控制穩定達标。
問題4:量血壓,能四舍五入嗎?
很多人在自己測量血壓時,數值都是整數,如130/80毫米汞柱,量血壓千萬不能四舍五入!否則,不僅不能反映真實的血壓情況,而且還會誤判。如一個138/86毫米汞柱的血壓,如果被記錄成140/90毫米汞柱,那就成了高血壓,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問題5:電子血壓計還是水銀血壓計?
目前主要有台式水銀血壓計和醫用自動電子血壓計兩大類,對于患者在家中測量血壓,現在推薦的是電子血壓計。
首先,電子血壓計可以自動提供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和測量時間,操作簡單,有助于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測量誤差。
其次,電子血壓計能夠儲存數據,方便以後分析使用。
在日常生活當中,您是否關注自己的血壓呢?是否經常量血壓呢?如果經常量血壓的話,我們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的,整天在家為您介紹了,如何更準确的測量自己的血壓。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關注自身的健康,這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關注自己的健康,從自我做起吧。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