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9 13:10:35

漢字雖然形形色色,數以萬計,但基本筆畫隻有幾種。了解了這幾種基本筆畫有利于為學習書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古人以采取了“永字八法”予以基本筆畫的概括。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2

橫畫在“永字八法”稱為“勒”,強調橫畫運筆須提按澀進,如勒馬之細繩,時放時收。“勒”為馬銜,俗稱“馬嚼子”。馬嚼子上系細繩,在馬向前奔跑時,勒住缰繩以控駕馭,所以“勒”又是個動詞。意思是說寫橫畫不可很快地平拖過去,要逆進加以斂控,使筆鋒與紙之間産生一種磨擦力,遲澀地前進。在行書中雖然點畫部分多被組合點畫符号化,但仍然具有和和楷書相近的點畫形态。

行書中的橫畫符号和楷書中的橫畫在字中一樣都起着橫梁的主要作用,既要平穩,又要堅挺渾厚,生動得勢。《筆陣圖》謂:“橫如千裡陣雲,隐隐然其實有形。“意謂像千裡陣雲那樣、從橫裡不斷覆蓋過去,形成重疊的形勢。橫畫最忌平直、呆闆,應該有微微的起伏波動、是平又不甚平的形狀,特别要注意橫畫上下俯仰、前後映帶的關系。寫時起、行、收筆要交代清楚,不能含糊、要逐步頓挫沉着有力地運行,寫得圓潤飽滿,力能抗鼎。在行書中由于點畫較楷書相對自由,因此點畫形态變化也是變幻莫測,花樣繁多。根據形态劃分有許多名目如短平橫、短仰橫、短俯橫、中細長橫、帶鈎長橫、長橫、長平橫、凹長橫、左尖橫、右尖橫、收筆下鈎和上鈎橫還有承上啟下橫等等。概括起來說,行書中的橫畫不外乎近楷書不帶牽絲萦帶的橫畫和具有起筆收筆有牽絲萦帶的橫畫,這裡以王羲之行書範字為例略做舉例解說。

一、藏鋒橫。

藏鋒橫,在行書中屬于最具有楷書線條和筆意的點畫之一。起筆收筆雖然有承上啟下的筆意或痕迹,但多是筆行至橫畫的起筆位置,用筆如楷逆鋒入紙起筆。如範字“想”字的第一筆橫的起筆和“無”中的長橫畫的起筆收筆。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3

“想”的第一筆短橫雖然短促,由于所處空間環境有餘,故采取了短且粗的處理,其用筆左上逆鋒起筆,筆意渾厚,用筆沉穩堅實。然後下按,調鋒右行亦或回鋒右行,用筆力戒過于均勻平直。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4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5

落筆輕快.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切落,輕頓後轉筆向右行筆速度較快,形态稍短,要沉穩勁挺,收筆向右頓。

二、露鋒橫。露鋒橫至少有三種形式,如收筆上(下)鈎鋒,起筆承上橫和承上啟下橫。露鋒橫一般着紙下按即順鋒向右行筆,尾部不可平出鋒回收回向上向下出鋒,即取垂尾或帶筆出筆鋒與下一筆呼應。如“菩”的長橫和“于”的左部上橫(起筆收筆皆上露鋒)。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6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7

收筆上、下出鈎露鋒橫多用在下一筆是豎或撇的情況下,取應上呼下勢。起筆順鋒切入,收筆時向右上輕頓回收,然後向左上出鋒,如“于”字。收筆下夠露鋒橫取呼左下勢,這類筆畫主要是在收筆的時候先向右下頓,再向左下出鋒以便于和下一筆畫呼應,如“菩”中的第六筆短橫。

起筆承上橫就是在起筆承上一筆畫收筆之勢,落筆由右上向左下切入,頓筆後向右行筆,收筆根據下一筆的起筆位置而定。如“乎”字中的橫畫。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8

承上啟下橫如“其”字的長橫。起筆承上,收筆啟下。此類橫畫一般多處于字的中部上下有其它點畫可供萦帶的字的中間部分,起筆要承前一筆之筆勢,收筆與下一筆起筆起筆呼應,連帶出鋒。落筆輕快,中間行筆稍緩而凝重,收筆快捷有力。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9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0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1

三是左尖和右尖橫。

左尖橫橫做均加力行筆,尾端回鋒或駐鋒即提。形态多短小,亦有長橫采取此種處理方式的,起筆略輕快,收筆有方有圓,圓勁沉穩,(如“世”、“交”)也有起筆尖起收筆取垂勢的,如“百”字首畫,尖起,由輕細漸粗重。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2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3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4

右尖橫如“拱”字、“一”、“古”字。右尖橫多頓筆起筆,重按後快速向右行筆,出鋒部分用筆略輕甚至直接提筆出鋒,主要用于與下一筆的連帶呼應。如“拱”字右旁“共”字之首橫的方起尖收。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5

“一”和“古”的橫畫,橫畫均減力右行筆,至尾端折鋒與下一筆萦帶呼應。這類筆畫切忌行筆過快,以免線條虛滑綿軟。一定要注意節奏感。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6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7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8

在王羲之的《蘭亭序》中還有仰勢橫,如“所”字的上橫,呈上仰之勢,這種橫和字中其它點畫密切配合,可以使字顯得更豐滿穩固。

王羲之行書40種筆畫(王羲之聖教序橫畫的基本形态極其變化形式和書寫技法)19

在《蘭亭序》中還有一種橫畫的起筆由下向上起筆入紙的,如“其”字的第一筆,筆由下向上,用腕力寫成有彈性的橫畫,其鋒外露,起筆用筆方向反向。

若論點畫變化,莫過于米芾的行書,點畫形态角度變幻莫測。

附:古代關于“橫畫”的論述

【勒】“永”字八法之一。指橫畫的寫法。作橫畫時,要求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具體運筆是:折起、衄落成點、提走,力行、住、挫、頓、向右下作圍、向左回鋒提收。晉衛夫人《筆陣圖》雲:“一如千裡陣雲,隐隐然其實有形。”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二・永字八法詳說・勒勢第二》:“勒不得卧其筆,中高兩頭下,以筆心壓之。口訣雲:頭傍鋒仰策,次迅收。若一出揭筆,不趯而暗收;則圓薄而疏,筆無力矣’。夫勒,筆鋒将及于紙,須微進仰策峻趯。問日:“勒不言畫而言勒,何也?論曰:勒者趯筆而行,承其虛畫,取其勁澀,則功成矣。今止言畫者,慮在不趯,一出便畫,則鋒拳而怯薄也。夫勒者借于豎趯,趯則筆勁澀,亡其流滑,徴可稱工矣。筆訣雲:“策筆須勒,仰筆覆收”,準此則形勢自彰矣。”元陳繹曾《翰林要訣·平法》“勒ー,上平、中仰、下偃,空中遠搶,以殺其力,如勒馬之用缰也。凡尾提處,觀其筆燥濕何如。燥則駐蹲捺而實搶以補之,其次蹲而不捺,其次駐而不蹲,其次提而不駐即實搶之。濕則提起作空搶可也。”又雲:“凡平畫忌如算子。終篇展玩,不見橫畫,始是書法。”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雲:“勒之祖,首尾藏鋒,用筆欲橫而勢欲欹。”清馮武《書法正傳》載《書法三昧・運用》:“畫之祖,勒法也。狀如算子,便不是書。其法初落筆鋒向左,急勒回向右,橫過至末,複駐鋒折回,其勢首尾俱低,中高拱如覆舟樣,故曰:“勒常患平。智永、虞世南上而鐘、王多用篆法為畫,歐、諸而下多用求法為畫…秘決雲:“橫畫須直入筆鋒;直畫須橫入筆鋒',此不傳之樞機也。”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述下》:“平橫為勒者,言作平橫,必其筆,逆鋒落紙,卷毫右行,緩去急回。蓋勒字之義,強抑力制,意收愈緊。又分書橫畫,多不收鋒,雲勒者,示隸畫之必收也。後人為橫畫順筆平過,失其法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