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海澱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辦的2022年“智彙·海澱”人才主題周啟動。北京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選華在啟動儀式上發布了《北京市海澱區人才資源統計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到去年底,海澱區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99.7萬人,同比增長1.1%,占全市人才資源總量超1/4。
《報告》還披露了海澱區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情況、在各産業的人才分布情況,以及在區域的分布情況。《報告》顯示,海澱人才質量高。海澱區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76.8%,這一核心指标高于全市水平20個百分點。
9月26日,北京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選華在啟動儀式上發布了《北京市海澱區人才資源統計報告》。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高于矽谷
《報告》基于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所定義的人才概念——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其中,統計的人才涉及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六方面。
《報告》顯示,到去年底,海澱區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99.7萬人,同比增長1.1%,占全市人才資源總量超1/4。這裡面,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是主體,其中:專業技術人才有114.4萬,同比增加1.1萬人,占到全區人才總量的57.3%;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有80.1萬,同比增加0.8萬人,占比達到40.1%。
同時,王選華介紹,海澱區的人才密度達到80.8%,是全國智力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海澱區的人才規模能級,既是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又是作為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排頭兵的看家本領。
在人才質量方面,《報告》披露,海澱區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76.8%,這一核心指标高于全市20個百分點,也高于矽谷,特别是科技創新活躍的中關村海澱園,從業人員受高等教育比例接近90%。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4.5%,領先全市3.6個百分點。同時,去年11月,科睿唯安發布的“高被引科學家”榜單顯示,海澱區高被引科學家有197人,占全市84%(北京236人,265人次),比上海、深圳、江蘇的總和還多,占全球3%左右。
戰略性新興産業人才集聚效應尤為顯著
從産業分布來看,當前,海澱區第三産業占主導地位,增加值占比達到91.2%。王選華介紹,從人才與産業互動關系看,近年來,第三産業人才數量逐年上升,2021年達到182.5萬人,較上年增長0.5萬,占全區人才的91.4%。
從人才集聚度看,第三産業人才占從業人員比例達到81.6%,第二産業人才相應占比為75.0%,人才集聚與産業貢獻深度契合。從重點産業看,戰略性新興産業人才集聚效應尤為顯著,信息服務業人才總量達到56.7萬人,較上年增長3萬人,占全市的46.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人才總量達到22.2萬人,較上年增長1.4萬人,占全市的27.0%。這兩類産業人才密度分别達到99.0%和97.6%。
“可以說,戰略性新興産業人才已經成為海澱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王選華表示。
在教育人才方面,海澱區緻力于建成高水平的現代化教育強區,教育業人才持續保持穩定,基本在18萬人左右,充分發揮了人才強教的作用。
同時,金融人才較上年略有下降,有3.9萬人,人才密度高達98.4%,為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工業人才長期來看有下降趨勢,自2015年以來,人才數量由9.4萬人下降至6.5萬人,下降了30.9%,顯示出海澱區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明顯。
現場
海澱高層次人才庫開啟儀式舉行,首批入庫的人才代表獲頒證書
9月26日,“智彙·海澱”人才主題周開幕式現場還啟動了海澱區“雙鍊融合”人才支撐行動。該行動結合海澱人才特點、人才需求,從産業引才、源頭育才、事業留才等方面提出8項具體行動舉措,推動“人才鍊”和“産業鍊”深度耦合,構建“雙鍊融合”發展格局。
中關村國際人才服務功能區暨海澱區海外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簽約儀式現場。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北京海外學人中心和海澱區委人才工作委員會簽署了共建中關村國際人才服務功能區暨海澱區海外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合作框架協議。
據悉,今年起,海澱區将與北京海外學人中心深入合作,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共建中關村國際人才服務功能區暨海澱區海外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整合市區兩級優質服務資源及市場化專業服務,為海外人才回國創業就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打造一流人才服務生态體系和創新創業發展環境,加快高端人才聚集。
現場還舉行了海澱高層次人才庫開啟儀式。今年起,為進一步統籌地區高層次人才資源,加強人才聯系服務,海澱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建設了海澱區高層次人才庫,從科技、教育、文化、金融等多個領域遴選出一批高端人才,建立常态化聯系服務機制。儀式現場,市區相關領導共同為首批入庫的8位人才代表頒發了證書。
海澱高層次人才庫證書頒發儀式上,市區相關領導共同為首批入庫的8位人才代表頒發證書。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此外,開幕式現場還舉行了“青春揚帆趕海 企航點亮未來——海澱區第二批企航計劃”啟動儀式。“企航計劃”是海澱區于2021年10月啟動的定向選調培優計劃,主要以區屬國企為平台,重點面向在京“雙一流”高校優秀畢業生,定向招錄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第二批“企航計劃”将重點面向在京8所高校定向招錄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軟件信息服務、5G、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方向的優秀畢業生,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開幕式上,北京大學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和小米副總裁崔寶秋分别以“以人工智能為例談原始創新”“小米技術創新與人才發展”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分享了對于“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這一核心命題的思考。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陳靜 校對 賈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