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大師雲集的地方,而提到大師就不得不說胡适。
唐德剛先生曾這樣評價胡适,說他的治學态度原是最嚴謹的,成了大名之後,衆目所視,那就使他更加小心。
胡适的時代,正處于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粗粝摩擦面。
那個時代各種思想交鋒,探索真理的腳步擲地有聲,湧現出了陳獨秀、李大钊、周樹人等一大批優秀的學者。
他們那一代人,有一個鮮明的徽記:多年涵濡于傳統文化之海,腹笥甚豐,不把問題徹底弄清楚,就不動筆。
《新青年》、《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著作和文章,就如浩瀚星河裡的北鬥,永放光芒!
嚴謹的治學态度,執著的求是精神,使他們形成了别樣的眼光和高潔的氣質,成為一代又一代學術屆的楷模。
然而現在,作為學術研究聖地的大學,卻在慢慢丢掉這份彌足珍貴的“嚴謹”。
01近日,河南财政金融學院上了熱搜。
還讓全國人民又重新複習了一遍語文,清楚地理解了“報到”和“報道”的不同。
金秋已到,開學在即,很多大學陸續發出了錄取通知書,高考結束的準大學生們即将開啟人生的重要階段。
然而,一名學生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錄取通知書,差點懷疑是假的,是在打印店裡自己花錢買的。
該生被河南财政金融學院電子商務專業錄取,但是錄取通知書的最後一段文字寫着:
請持此通知書于9月9日到校報道,注意是“報道”,落款時間為2022年8月1日。
正是“報道”兩個字讓家長大為懷疑,怎麼也想不通大學這麼嚴謹的地方,錄取通知書這麼重要的東西,竟然會出現如此顯而易見的錯誤。
正确的應該是“報到”,指人到一個地方去。而“報道”用于新聞事件,比如某電視台報道了某事件,不可用于人。
真是贻笑大方。
錄取通知書從起草到院長簽字,中間要經過好多人過目、審核、把關,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問題。
本來我以為校方會本着嚴謹治學的态度,坦誠而積極地承認錯誤,杜絕類似的問題發生,希望獲得大家的諒解。
然而校方工作人員回應稱:“通知書系校外打印機構制作。”責任一下子就推出去了。
這件事之所以激起社會上這麼大的反應,是因為顯而易見的錯别字和人們心目中大學的治學嚴謹反差太大,對人們心目中大學的神聖造成了沖擊。
大學是嚴謹的,不應該出現這種錯誤的。
很多家長開始擔憂,這樣的大學自己孩子能去讀嗎?能學到真知識嗎?
而事實是,這類問題可能比我們擔憂的還要多。
江西某師範專科學校錄取通知書也用過“報道”。
北京某知名大學迎新标語“熱烈歡迎”變“熱列歡迎”。
廈門某知名學府“莘莘學子”變“悻悻學子”。
這些錯誤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又感到莫名的悲傷和痛心。
02大家都知道一字千金。
說的是一個字就有千金的價值,戰國時期的秦國宰相呂不韋彙聚天下英才,耗時數年編纂《呂氏春秋》。
為了讓這部經典沒有瑕疵,呂不韋把書公布在鹹陽城門,懸賞說誰要是能在書中增加一個字或者減少一個字,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王安石在寫《泊船瓜洲》的時候,初寫的時候寫的是“春風又到江南岸”,思來想去已經不夠。
“到”字無法完全而準确地表達自己的心境。
後來又改成“春風又入江南岸”,改成“春風又滿江南岸”等等......反反複複改了十幾個字。
為了這一個字苦思冥想好幾天,最後才定為“綠”字,至此王安石才算滿意,才有了流傳千古的: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古人對于“字”的計較和認真已經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為了一個字可以耗費幾天時間,為了一個字可以花費千金,因為一個字不恰當甯願毀掉之前所有付出。
其實古人對于“字”的追求,正是對學術的嚴謹态度,必須精準表達意思,必須優美地表達意境,必須無可代替......
唐代詩人杜甫更是發出了,“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呐喊。
古人對于做學問的嚴謹,用字的高要求可見一斑。
哪像現在我們對于發出的通知書連看一眼都不看?連個錯别字都發現不了呢?
且不說水平的高低,跟古人比起來我們的态度就已經輸了。
03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荀子•勸學》裡的這句話強調了環境對人的重要性,所以主張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荀子認為選擇良師益友和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可以使人遠邪近正,修身養德。
四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很多。
大學裡,孩子的人格和對待事物的态度、價值觀、人生觀都會在這裡重塑和強化,一直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嚴謹的大學能培養出思維嚴謹而負責任的學生,而疏漏的粗心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可以想象多少要粗心大意一些。
而凡成功人士必備的一點素質就是嚴謹,化學家居裡夫人如果錯過一毫克,就可能發現不了放射性元素鐳。愛因斯坦算錯一個步驟,就不可能得出相對論。貝多芬敲錯一個音符,《命運交響曲》就會成了《命運的折磨》。
所以,大學必須嚴謹,才能帶出嚴謹的學生,學生才能因為養成嚴謹的态度而受益終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