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8歲熊孩子怎麼治最有效

8歲熊孩子怎麼治最有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0 09:15:26

8歲熊孩子怎麼治最有效(家裡有個熊孩子)1

全文共2614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

  許多人一聽到“熊孩子”這個詞就無奈地搖頭,畢竟誰沒有被熊孩子坑過呢?  大街上非要橫沖直撞、電影院突然大聲吵鬧、來做客喜歡翻箱倒櫃……說多了都是辛酸淚呐。  被坑最多的,那肯定要屬熊孩子的家長了。孩子無理取鬧起來,誰也頂不住。  做父母的也萬分委屈,“我就是正常養孩子啊,誰知道自家娃怎麼不知不覺就‘熊’起來了?”  爸爸媽媽們可知道,孩子們那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其實都蘊含了必然性與合理性。

1

孩子總是“耍賴”“自私”?

看看認知能力如何影響孩子的行為

  我們總聽到一句話“不要和小孩子計較”,很多人都以為是中國有尊老愛幼的傳統文化,才流傳起這句話。  但文化隻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小孩子的認知、思維和大人是不一樣的。所以認真你就輸了。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他的認知能力會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影響,家庭、地域、教育水平等等都會左右我們的認知水平。對于孩子來說,尤其是3-6歲的幼兒,認知水平主要受到年齡的局限。  大腦發育、社會閱曆、教育水平都讓年齡還小的孩子無法處理過于複雜的信息。那行為上自然就表現出“無理取鬧”的一面,此時“講道理”也是講不通的。  我們來看一個實驗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帶着自家娃測試一下)  老師給3~6歲的一群孩子看一個奶糖的包裝盒,然後問他們盒子裡面裝的是什麼。此時他們全都回答說“奶糖”。盒子打開,孩子們看到盒子裡裝的是一隻鉛筆。  隔了一段時間,老師問“如果有其他小朋友看到盒子,會覺得裡面是什麼呢?”  ——大部分的孩子回答了“鉛筆”。  老師接着問“剛才你們第一次看到盒子,覺得裡面是什麼呀?”  ——大部分孩子回答的還是“鉛筆”。  這就是著名的“錯誤信念”測試,通過簡單的“盒子裡放的是什麼”小實驗,我們能夠看到孩子們無法處理較複雜的信息,既然無法處理,他們就索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說、去做。

  為什麼認知能力不行,孩子就“熊”起來?  五點規律總結孩子“熊”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一、孩子很難接受多個觀點  測試中,孩子看到奶糖盒子裡裝的原來是鉛筆,那麼即使其他小朋友還沒打開看過,他也會覺得“我知道了裡面是鉛筆,别人當然也知道裡面是鉛筆。”  二、自我中心主義  測試中,孩子們并沒有站在那些不知道答案的小朋友的角度思考問題,認知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他們隻能從“自我”出發,也就難以分析、推斷其他人的想法和選擇。  三、不能理解别人的處境和自己不同  測試中,孩子們不能理解其他小朋友為什麼不知道答案。  四、孩子們不會發覺自己的觀點已經變了  測試中,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問孩子們剛剛自己說的是什麼,在他們看來,剛剛說的是什麼不重要,現在知道是“鉛筆”就行了。因為他們不會意識到“剛剛我猜的和現在我看到的不一樣。”  五、孩子們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觀點是錯的  測試中,孩子們不會分出腦子去想“剛剛我猜錯了,原來奶糖盒子裡是鉛筆啊。”他們隻能就着眼前的答案得出結論。  所以,歸根結底,孩子不是越教越“熊”,隻是認知能力受到了年齡的限制,無法分析複雜的想法,不能處理複雜的事件罷了。

2

“治服”熊孩子很困難?

2招就夠了

  經常有家長抱怨說,給孩子買了很多玩具,但是一逛商場,孩子還是看到玩具就想買,不顧家裡已經有類似的玩具了。  大人們總會覺得這是孩子“不懂事”、“任性”,那可真是“冤枉”自家孩子了。  “不懂事”是真的,但不是大人以為的那樣,而是“懂不了事”。他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媽媽不給自己買了,還委屈巴巴呢。  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家長們現在知道了嗎?

  在孩子看來,“我認為玩具應該買,你也應該這樣認為。”“買重複的玩具為什麼是錯誤的,家裡有一樣的又怎麼了?”  放過孩子吧,他們真的沒有辦法做到像父母那樣“想的多”——家裡有了/太浪費了/太貴了/買那麼多幹嘛。  “治服”方法:  ①【強制執行約定,允許孩子抗議】:  比如第一次狂商場給孩子買了心儀的小汽車,但是約好以後不再買類似的小汽車,而孩子後來狂商場又想要的話,堅決不買。  此時孩子會想要哭鬧,父母先把孩子帶到樓道或其他人少的地方,允許他哭,讓他發洩情緒。如果他打人,那父母可以輕輕抱住他,避免他傷到自己或者别人。  ②【耐心安撫,與孩子共情】:  父母絕對不要先去和孩子講道理,想想作為成年人的你,和别人生氣的時候,能聽得進道理嗎?更何況是無法懂得道理的孩子。  孩子哭鬧的時候,先用擁抱、親吻等方式耐心安撫孩子。千萬不要不耐煩,因為現在孩子的感受是“爸爸媽媽拒絕了我,我好難過”,所以孩子才會哭鬧。  當孩子情緒稍微平靜之後,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現在去看看要買的新衣服”。  如果是認知能力稍高一點的孩子,此時也可以耐心和孩子解釋不買玩具的原因。  通過這兩招,可以逐步提升孩子對環境、對事件的認知能力,别看這兩招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  它既需要父母“狠心”,堅定執行和孩子的約定,又需要父母“暖心”,通過耐心的安撫給孩子溫暖和安全感,不讓孩子因為被拒絕而惶恐。  這兩招也可以應對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熊孩子”行為。  比如媽媽正在做飯,卻非要纏着媽媽玩,這就是因為孩子理解不了媽媽當下要做的事和自己是不一樣的;  比如約好了看完一集動畫片就寫作業,但看完動畫片之後孩子又哭鬧着要接着看電視,“耍賴”、“變卦”。  嚴格來說,孩子這不全是耍賴,就是因為認知能力有限,情境變了,他們的觀點也就變了,但自己卻不能接受觀點“不可以變”。

3

孩子怎樣才不“熊”?

3個方法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

  1、引導孩子獨立思考,提升孩子分析總結能力  學習的意義在于運用知識,當孩子放學後,陪孩子多聊聊天,聽聽他對今天所學知識的看法。  2、輔助孩子“想的到、說的出、做的好”,增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  孩子們可以使用一些玩教具,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家長先引導孩子表達出天馬行空的想法,再讓孩子親手操作,來驗證想法的可行性。  3、親子共讀,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與認知力  家長可以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不自覺專注在書籍的世界。閱讀之後還可以與孩子共同談論書裡的内容,幫助孩子感知人物的情感。  家長該怎麼判斷孩子的認知水平呢?  家長們可以通過專業的幼兒測評體系,來判斷孩子的認知水平,引領右腦全國770多家校區均可以進行測評,家長就近選擇即可。通過測評,用數據呈現孩子的能力特性。

8歲熊孩子怎麼治最有效(家裡有個熊孩子)2

  家長朋友們,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你遇到過孩子表現的哪些“熊”的行為呢?  快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育娃經曆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