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看多了,滿人帶入的八旗概念會讓很多人熟知,說熟知,其實隻是名字熟而已,但裡面的大量詞兒都是傻傻分不清的,比如什麼上三旗、下五旗、漢軍旗、包衣,太多了,而且很多清宮戲裡這些詞的含義好像還都不一樣。今天,我就跟大家來厘清一下八旗人群的不同分類。
八旗是滿人在關外創建的一種兵民一體的組織方式,分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每個旗下有若幹人口,這些人就稱為旗人。而八旗制度不斷細分,這些旗人又有着不同的身份,那麼上三旗、漢軍旗、包衣等等的概念就清楚了。
首先,從大體上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這是順治初年基本圈定的。最早努爾哈赤建立的是四旗,即黃、白、紅、藍,随着隊伍的壯大,擴充為八旗。後來地盤越來越大,歸附的部隊和人口也越來越多,漸漸地又劃分出以蒙古人為主的蒙古八旗,和以漢人為主的漢軍八旗,在順治初最終确立了這滿洲、蒙古、漢軍這三八二十四旗。按皇帝對他們的信任程度來說,以滿洲、蒙古至漢軍而遞減。所以,當年北京城的八旗駐防以滿洲為最内,蒙古居中,而漢軍最外。
第二,上三旗和下五旗。八旗中的上三旗是指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歸為皇帝個人統領,其它五旗則歸諸王貝勒所有,所以這三個旗被稱為“上三旗”,其它五旗被稱為“下五旗”。八旗制度其實是一種領主制度,那麼上三旗為皇帝統領,他們的主人就是皇帝,而下五旗的主人分散在各個王爺貝勒等貴族手中,以主人論,自然上三旗的身份要高一些,待遇也會好一些,但差别并不大。而且上三旗中,以鑲黃旗最高,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是正黃旗最尊貴。
第三,正身旗人和包衣旗人,這要先說明包衣是怎麼回事。包衣即所謂的“奴”,他們大多來自于當年在關外戰争時期的俘虜,或是擄掠來的人口,曹雪芹家即正白旗的包衣籍,他們家就是明末時期東北地區的漢人,後來被擄掠編入正白旗的包衣佐領之下。但包衣既在法律上屬于有單獨戶口的良人,不是戶口挂在主人家裡的奴籍,而且滿語“booi”是“家的”的意思,一般是管理主人家事務的奴,而正身旗人一般是管理外在事務的人。包衣的身份雖低,不過這個“奴”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低賤。每個旗都有很多包衣人群,他們根據自己所在的佐領,即八旗中的基本單位,劃歸給王爺、貝勒等貴族,以及皇帝,當然隻有愛新覺羅才能擁有包衣旗人。所以,又根據這個劃分,上三旗的包衣基本都歸屬于内務府,主管皇家一系列的生活事務,他們又稱為内務府旗人,而下五旗的包衣,被劃撥給王府、貝勒府,他們沒有一個像内務府這樣統一的機構,所以他們隻被稱為包衣旗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