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02:43:31

很多人認識南诏國,大抵是看了2005年由胡歌主演的《仙劍奇俠傳》,劇中的女主角趙靈兒是南诏國的公主。當時還是初中生的我,最開心的就是在每天放學後能看上一集《仙劍奇俠傳》,當時對“南诏國”并沒有多大印象和體會,也并知道這個劇中的虛拟稱呼,在曆史上真實存在,且就是我的家鄉雲南。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1

曆史上的南诏國始于公元738年,亡于902年,先後曆經的時代大抵與唐朝時間跨度一緻。南诏是八世紀崛起于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诏首領皮羅閣于公元738年建立,902年亡于權臣鄭買嗣。

蒙舍诏在六诏之南,稱為“南诏”,六诏分别為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其中,蒙巂诏在今雲南大理的漾濞、巍山一帶;越析诏在今雲南大理賓川一帶;浪穹诏在今大理洱源縣一帶;邆赕诏再進大理洱源、鄧川一帶;施浪诏在今雲南洱源縣三營一帶;蒙舍诏則在今巍山一帶。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2

漾濞石門關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3

巍山古城城樓“魁雄六诏”

蒙舍诏诏主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後征服西洱河地區諸部,覆滅其他五诏,統一了洱海地區,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即南诏國。

南诏國是一個融合多個民族的集合體國家,其政治活躍時間與唐朝大抵一緻。因此,無論是政治制度、經濟發展還是文化水平都有較高程度地發展。

宗教也不例外,對于南诏國的宗教,很多人避而不談,至少在頭條平台上,未見大神有相關論述。我猜一是很難說清楚;二是涉及古代宗教問題,難免會有錯漏,不敢輕易論之。因學所及,論之一二,還請方家賜教。

一、南诏早期的宗教

在南诏統一洱海區域之前,大姓作為一股政治和軍事力量影響着西南地區的發展。由于大姓即是宗教領袖即鬼主,其紛争的結果必然導緻政治上的統一和宗教上的融合。于是,到初唐時期蒙舍诏并五诏而建立南诏地方政權時,合“夷族”長期崇奉的鬼教形成了南诏前期的國教即巫鬼教。并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即鬼主制度。而南诏國的建立使得這樣的局面使得爨氏的統治力量逐漸被國家政權所取代,也是西南地區逐步發展起來的關鍵。在南诏國初期,其宗教信仰十分複雜,統一的宗教信仰并沒有形成,在南诏廣闊的疆域裡,烏蠻、白蠻是主體民族。其餘還雜居着衆多部落民族。各民族生産力發展水平不一,宗教信仰各異。唐代樊綽《蠻書》載:“第六程至生蠻磨彌殿部落,此等部落皆東爨烏也……大部落則有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鬼主。一切信使鬼巫。”《新唐書.南诏傳》載:兩爨均有鬼主,且“南路有廓清道部落鬼主三人,波監鬼主十人。”說明烏蠻、白蠻信仰鬼教,有鬼主。當然還有對自然萬物的原始崇拜,《南诏圖傳》中有“三赕白大首領将軍張樂進求并興宗王九人。共祭天于鐵柱側”的文字和圖畫,從中可以看出當時有鐵柱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亦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男根崇拜的遺俗。在總的來說,南诏初期的宗教信仰并不統一,信仰形式多種多樣,而且“三教”也已經開始傳入洱海區域。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4

《南诏中興二年畫卷》即《南诏圖傳》“南诏鐵柱”

二、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的形成

佛教何時傳入洱海地區,曆來說法不一。據學者考證早在東漢時佛教傳播以至興盛以來, 佛教的足迹就已傳入洱海地區,隻是當時洱海地區各部落還沒有接受佛教的社會基礎。巫鬼教和其他原始崇拜仍然是西南夷地區的宗教形式。而至遲在唐初, 随着南诏國的社會變革的加劇與發展的進步。洱海地區的部落民族已開始接受了道、佛二教。而南诏所崇拜的巫教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最終導緻南诏曆史上原始宗教、巫鬼教、佛、道、儒的諸教之争。《南诏圖傳》中《尋彌覺受記圖》,其中用圖畫的形式反應了阿嵯耶觀音指引細奴奴為王,以及《白古通記淺述》中記載《觀音伏羅刹》的故事,記載觀音幫助南诏诏主打敗魔鬼,進而指引細奴羅為王。從這裡以及曆史事實表明,由于政治上的統一,統治者的支持和提倡,使得佛教就此洱海地區逐步傳播開來,而且影響深遠。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5

阿嵯耶觀音

當時信仰的佛教, 從流派上看, 從《南诏圖傳》的梵僧畫像可知,顯然應該是由天竺僧人或者亦有學者認為有西藏所傳,抑或有二者結合影響形成的佛教密教阿叱力教派。而巫鬼教則是不失時機地容忍并接受以鬼神崇拜、神仙方術及古代唯心主義思想相結合的道教,以及以書符念咒、攘災祈福、驅邪治鬼為特征的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的宗教思想和行為,因而使巫教獲得了新生。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6

《南诏圖傳》尋彌覺受記圖

三、佛教在南诏國興盛的原因

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可以說自從傳入洱海地區之後,其傳播力和影響力都達到空前的态勢,佛教因此成為南诏國最大的宗教信仰形式,被奉為國教。上至南诏王室,下至百姓黎民,都信仰佛教,南诏統治階級還大興廟宇建築,佛塔石窟,使得南诏國成為不折不扣的妙香佛國。佛教在洱海地區之所以如此興盛,究其原因有三。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7

阿吒力教的佛像

其一,南诏國地處南疆,南臨天竺,西鄰吐蕃,北上有毗鄰唐朝,促成佛教在南诏發展的必然,南傳佛教、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影響,必然使得佛教在洱海區域的快速傳播和發展。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使得南诏成為佛教三股源流的彙聚點,更促進了佛教的傳播。

其二,南诏王室的大力支持,興建廟宇,并奉佛教為國教。南诏别稱妙香國,這與南诏境内諸多廟宇與佛塔和佛教石窟、石刻有關,南诏政權建立後,王室一直是烏蠻蒙氏,而在貴族階層中則形成了白蠻密僧階層。這一階層的形成一方面幫助了統治階級對于政權的鞏固,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卻也增大了統治階級與貴族階級之間的利益矛盾,特别是到了後期,有貴族武裝力量直接刺殺王室的矛盾激化。因此,南诏王室為了更好的統治洱海地區,緩和與白蠻貴族階層的矛盾,改信與巫鬼教不同的佛教,以暫時擺脫政治危機,這正是南诏王室崇信佛教的原因所在。大肆興建廟宇,使得無論是僧侶還是平民都有可以進行朝佛禮佛的場所。而作于南诏末期舜化貞時期的《南诏圖傳》則更是把南诏王室信仰佛教的曆史追溯到南诏初期,此舉顯然是為了将蒙氏王室統治的合法性與觀音受記相結合。力圖擡高王室在廣大佛教信徒中的地位之意,達到“君權神授”的思想。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8

南诏王細奴羅坐像(劍川石鐘山)

其三,符合南诏統治階級的政治需求,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統治。宗教是一直以來都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同時也是調和階級矛 盾的有效手段。由于“觀音受記”思想的影響逐步的深入,以及佛教曆來的思想制約,使得王室、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微妙。佛教由南诏統治階級直接支持,向佛教徒灌輸的是一種消極避世的精神思想。很容易被社會底層的人們所接受, 這種思想在面對政治是非甚至是社會整體命運的事變時表現出一種淡泊和消極的态度,極大的削弱人們的抗争精神。有利于統治階級利用佛教的這種精神麻痹作用來 維護自己的階級利益。

南诏時期的文化發展(南诏與佛教文化)9

建于南诏國時期的崇聖寺

佛教在南诏國的發展可謂是一個從緣起到發展,再到鼎盛的過程。自佛教在南诏時期興盛以來,其影響直至今日依然長盛不衰,其原因和變化過程文中隻是簡單的分析與闡述,南诏國與佛教的關系其影響因素仍有很多值得我們進行深入考錄的地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