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曆春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在祖國各地打響。
戰鬥英雄張大權,是《高山下的花環》主角九連連長梁三喜的原型之一,他在先後三次負傷的情況下,帶領突擊隊員發起最後沖鋒,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戰鬥英模”榮譽稱号。他也是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科護士張豔的父親。
老山主峰張大權烈士像。
當年英雄父親張大權帶領最後23名勇士誓死捍衛了共和國的尊嚴,時隔35年,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華大地時,作為英雄的女兒的張豔,堅定地選擇接過父親的鋼槍,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毅然選擇奔赴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革命軍人的忠誠。
張豔和戰友準備出征。
抵達武漢的第五天,張豔與遠在貴陽的母親通了電話。當聽到女兒在武漢抗疫一線時,電話那頭的母親沉默了幾秒,随後平靜地說:“豔子,黨叫幹啥,你就幹啥,這是當年我聽你父親說過最多的一句話。”
童年時期的張豔(右一)與母親、哥哥(左一)合影。
在一線工作的日子裡,張豔既要給病人打針吃藥、完成各種護理工作,還主動幫助科裡清理醫療垃圾。穿着厚厚的防護服工作時汗流浃背,勞動的時候還是一身汗水,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女漢子”+“女汗子”。
張豔幫忙清理垃圾。
穿脫防護服是上下班最繁瑣、最重要的環節,稍有不慎很容易被感染。張豔特别細心,對于年輕的護士,她總是熱心地幫助大家,看看合不合身、整理護目鏡、塗抹碘伏、查看密封性、寫上祝福語……她說:“我們都是一起出征的戰友,照顧好病患的同時,我們也要做好自身防護,大家都要平平安安來,安安全全回,我們一個都不能少!”戰友們都調侃地叫她“張媽”。
張豔幫戰友穿戴防護服。
2月20日,張豔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位危重感染患者,張豔在給他換液體的時候,發現老人輕微地擺了一下頭。憑着多年的經驗,她迅速做出判斷——喉管卡痰。她迅速組織人員給老人實施吸痰搶救,短短的十幾秒鐘,他們打赢了一場“遭遇戰”。
張豔精心護理患者。
還有一位患者,兒子常年在外地工作,沒有老伴,是一位獨居老人,平時很少說話,入院不久天天嚷着要回家。張豔就每天擠出時間和他聊家常、講笑話。喂飯、換尿不濕,噓寒問暖,無微不至。老大爺的情緒漸漸好轉,像孩子一般略帶羞澀地與張豔約定:等疫情結束後,邀請張豔到他家做客,他親自下廚做一大桌好吃的飯菜。
張豔精心護理患者。
回到住處,張豔也總是忙個不停。一會兒去給韓醫生送飯,一會兒又幫小堯熱湯,一會兒又鑽進夏護士的房間搞起心理輔導……同伴們問她一天到晚累不累,她總是擺擺手說:“為大家搞搞後勤保障,這樣我們才更有家的溫暖,大家吃飽睡足才能更好地投入戰鬥!”
張豔。
張豔的丈夫,也是一名現役軍人,工作繁忙,兩人長期兩地分居。這次離家執行任務,正在讀高一的女兒(小名毛毛)獨自一人在家。平時外号“小哭包”的女兒,這次一反常态特别堅強。
女兒說:“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特别想媽媽,可是我不能随便給她打電話。媽媽在一線治病救人,經常上夜班,我想讓媽媽好好休息,專心工作。”她用大人的口吻鼓勵媽媽,告訴媽媽要像外公一樣當一名頂天立地的英雄,做一名優秀的白衣天使,女兒的懂事深深地感染和激勵着前線的媽媽。
女兒含淚為媽媽送行。
2月20日是張豔的生日,她照例忙碌地穿梭在病區裡,一會兒到病房與病人聊天,一會兒到護士站分發藥品,一會兒又去給病人護理……下班後,她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住處,簡單洗漱後很快進入了夢鄉。
那一夜,她夢見了父親。
張豔和戰友。
(來源:軍報記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