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莊子.秋水》
1
生命之中,有那麼三年,是必須要予以緻敬的。
先是走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在它西郊的某所學校進行學習。那時候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讀一些書了,所以,兩年過去,雜七雜八地,竟然“解決”掉了一座龐大的書亭。書亭在附近的村子裡。書亭的主人是位身材壯碩表情嚴肅的跛女,胡子很茂盛,二十三四歲。
村後還有古寺,古寺裡有比丘尼,然後每年舉行廟會。其它的元素,譬如卧佛峰,饸饹,梆子劇,11路公交車……以往寫過太多,不好再贅述。等到畢業回鄉,工作遙遙無期,内觀己身,無一是處,莫不是變成了一個妥妥的廢物?正趕上家道中落,遂被攆去種菜,兩畝大的菜園子,畫地成牢。這段經曆曾一度被定義為浮生苦難的一部分,其實哪裡算呢,一家人團團圓圓,尚未整天周旋于藥鋪與醫院之間,不過是稍稍清貧了些。
種菜,賣菜,在泥濘裡摸爬滾打,在窩棚裡通讀字典。偶爾免不了夢回古寺,念着它的泡桐樹(一直以為是梧桐),念着它天王殿外輝煌的落日。等到工作落實,恨不得插翅快快飛走,頗有些逃離的意味。誰知這一“逃”,将近三十載。
2
唯有親身種過菜的人,才會具備一些發言權。有好久好久的一段時間,報紙,電視,能夠接觸到的大部分媒體,關于綠色無公害蔬菜的調調甚嚣塵上。那種“玩意兒”,有沒有呢,一定是有的,但基本都在實驗室或者實驗田的大棚裡。要說到大規模種植,即便以目前的技術,也不過是癡人說夢,忽悠一下超市裡渾渾噩噩的市民們罷了。
道理淺顯易懂。不施肥,蔬菜就營養缺失,談不到産量。不噴藥,蟲害泛濫,田裡的作物靠愛保命麼!至于農家肥、徒手滅蟲,類似的噱頭,由他們來騙騙鬼。二分地與二畝地,與二十畝、二百畝,怎麼可能是一個概念呢。況且,水污染,空氣污染,聽說過沒有?有關你看到的蔬菜葉子的蟲洞洞,這倒可能真是手捉的。
種菜是個辛苦差事,不像别的作物,給人有些許的閑暇。菜園子裡幹不完的活兒,單單是澆水一項,三天兩頭,家常便飯。不下雨澆,下過雨還要澆,個中緣由,非得老菜農才能深谙。
想當年,記得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說是幾個大學生在京北租了塊地,建起棚子來,搞蔬菜的無土栽培,且取得了巨大成功。菜價是普通蔬菜的十幾倍,甚至大部分蔬菜,簡單清洗,便可生食。再往下,就沒有消息了,北京回來的人,也沒說起過這事兒。
3
有一個名詞,叫做“可持續性”。典型個例,發展到規模化、産業化,才算功德圓滿。人們往往會有意忽略一個事實,即人類體質的不斷進化。你用七八十年代的肚子,來吃今天的食物,誰知道天雷遇地火,擦出什麼樣的光芒。離開時代背景,以目下之尺,定古人之規,不是耍流氓,還能是什麼?
所以,裹小腳,三妻四妾,這些陋習,了解一下它們的弊端,也便是了,動辄義憤填膺,劫辄“痛改前非”,放在當初,不被衆口铄金填了枯井,已屬萬幸。更不消說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摘那些死得渣都不剩的前輩聖賢們。
同理可證,在城鎮化蓬勃發展的當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窩在村子裡“受苦受窮”。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固然其中有無奈的成分、不能的成分,可故土難離,自得其樂,也是重要因素。年輕人進了城,确實得到了發展的機會,然而,便因為這些機會,而漠視了自己的責任嗎?自私才是核心。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想來确有。在世界東方,之所以孝道被稱為美德,必不是将之關進牢籠,戴着重重的鐐铐。
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的觀念也會随之适應。西方歐美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從市中心回到鄉村定居。而近些年的“歸隐潮”、“回鄉創業潮”也方興未艾。未來的中國,豈會隻是城市繁榮,鄉村沒落。如果是那個樣子,十幾億人的飲食,将賴何而支撐?
4
最近的幾日之間,一名叫作衣戈猜想的B站UP主發布的一段11分鐘的短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可謂“血洗”國内各大輿論平台。
估計“故事”的梗概已經盡人皆知,自不必刻意重現。在多媒體業轟轟烈烈突飛猛進的今時今日,受衆的價值觀也明顯兩極分化,某些情景下,凡事不扒你個“血肉淋漓”,便不叫過瘾。受衆,抑或說網友,常常是因為彼此攻讦,而緻使主題跟着遭池魚之殃。一個人提出一個結論,不管對錯,必有另外一個,一群人,跳出來一頓“輸出”,最後,痛心疾首,不可開交。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發布僅一天,播放量已超1600萬。在衆多為之深情動容的聲音裡,開始摻雜進一些質疑:一些網友認為,在短片未發一言的二舅,其苦難已經過UP主的“濾鏡”加工,存在刻意升華。衣戈猜想的回應異常冷靜直接——又苦又難,這有什麼可升華的?他說特别讨厭把苦難升華,甚至在旁白中有意調侃,解構它。
早先有個例子,據說郭德綱火了之後,有同行提出,相聲作品要有教育意義。惹得老郭各種回怼。對嘛,設使是視頻發布者能預感作品大火,何必還要去搬磚吃土?
“二舅”真的是麻木?真的安貧樂道?對于一生未娶,真的釋懷?生活唯苦無樂?“二舅”曾是天才少年,因病緻殘,數十年默默求活,過得不算好,卻也稱不上太糟。衣戈猜想用“莊敬自強”來形容心靈手巧的“二舅”。
艱難跋涉的“二舅”,有其驕傲與惬意時刻。如其外甥UP主所言,“糙是一件很酷的事”,“尤其你現在面對一些困難,在他們看來,這算什麼,他們一下子就站出來了。”
“二舅”就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鄉村老農,身上有着億萬人的影子。他們或許貧寒,但也有着铮铮鐵骨。他們或許悲憾,但也有着豁達樂觀。
5
《增廣賢文》,有詩如下: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醉生夢死誰成器,拓馬長槍定乾坤。
揮軍千裡山河在,立名揚威傳後人。
“二舅”是無處不在的,在鄉下,在城中村,在城市低收入人群,在那些急急忙忙996工作模式下的“社畜”裡。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語非常震撼人心,“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苦難不是什麼财富,這一點拿來自嘲還行,誰又願意一世與它長伴呢。“二舅”如此,那個與他一樣跛腳且身材壯碩表情嚴肅的書亭胡須女,亦然。幾乎從開始就看到了他們一生的颠沛流離與嘔心瀝血。
緻敬生命之中的那個三年,便在于雖然當時迷茫倦憊,但之後的歲月,天風海雨,再無喘息。
反倒像是一種别樣的懷念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