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陶淵明的詩及評價

陶淵明的詩及評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9:50:55

翻開古典文學史,除了古典詩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古文也同樣精彩。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散文,一直到歌賦古文,都有出彩之作。而且這些古文雖然篇幅很短,且産生時代久遠,但是卻并不妨礙它們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甚至影響後世文學創作多達千餘年。

陶淵明的詩及評價(陶淵明最著名的一篇古文)1

比如我們今天談到的這篇古文,乃是産生于魏晉時代。這篇古文全文隻有320個字,而且當時還曾經要求全文背誦。這篇320字的古文,流傳了1600年,初中時學過,今天依然心生向往。且看: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的詩及評價(陶淵明最著名的一篇古文)2

這篇古文很多人不見得能全部背誦,但是一看到開頭就會知道這篇古文的相關信息。不錯,這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當年“不為五鬥米而折腰”,其實就是為了尋找這獨立于世俗之外的世界,而這篇古文中的“桃花源”,顯然就是詩人所勾勒出來的獨特境界。

在這篇古文的一開始,陶淵明就引出一個質樸美麗的自然世界。詩人寫漁人打漁,越走越遠,已經迷路了。但是“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這美麗的自然環境,和詩人所生活的世俗世界有不小的差别,所以“漁人甚異之”,也更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所以要“複前行,欲窮其林”。

陶淵明的詩及評價(陶淵明最著名的一篇古文)3

這個漁人也确實發現了一個新世界,“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這就是世俗社會通往桃花源的入口。“小口”說明兩個世界存在聯系,但是聯系卻也是非常薄弱。接下來漁人“舍船,從口入”,極言道路之狹窄“初極狹,才通人”,而後“豁然開朗”,一個新世界展現在漁人和讀者的面前:

先寫此地美景,大家生活都很幸福,一則這裡山水之美滋養人,“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二則這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人和家禽家畜和睦相處,一片生機勃勃。最後寫經營這一片土地的人們,“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每個人臉上都帶着幸福的笑容,而且老人和孩子都“怡然自樂”,這可是最讓人感到幸福的啊!

陶淵明的詩及評價(陶淵明最著名的一篇古文)4

接下來寫漁人和此地人打交道,“設酒殺雞作食”極言此地之人民風淳樸,和世俗世界有鮮明對比;然後寫這些人的來曆,“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這個時代距離陶淵明所生活的時代,已經有五六百年的曆史。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為了躲避戰争災禍,在這裡已經生活了五六百年!聽到外面世界發生的消息,“為具言所聞,皆歎惋”,對于世俗社會的人世變幻,豈是一句“皆歎惋”所能概括的?

最後寫漁夫回去,處處留下記号,告知當地太守尋找,但是卻再也沒能找到,桃花源自此更成為一則未解之謎了。

陶淵明的詩及評價(陶淵明最著名的一篇古文)5

今天的我們都知曉,這其實是陶淵明所勾勒的詩意世界,是一個虛構的世界。陶淵明之所以這麼做,其實還是因為當時的時代戰争災禍不斷,老百姓生活民不聊生。桃花源中的世界“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豈不就是對當時情況的最直觀反映麼?

這篇古文距離今天已經有1600多年的曆史,雖然隻有區區320字,但是流傳至今,依然讓今天的人們心生向往。雖然這桃花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畫面,但是這都是仰賴于這個1600年的詩人,給我們提供了這詩意想象的基礎。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