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方言中,“造”字表達的意義比普通話中的意義和上述我們在詞曲中看到的釋義要豐富得多。作為東北方言泛義動詞的代表性詞語,可以充當多種動作的動詞,使用範圍廣,使用頻率高,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
來,老鐵們,今天咱們舉例分析一下“造”在詞語中的相關意義:
第五個方面:“造"字體現的修辭效果1、具有濃厚誇張色彩。在句子中,使用東北方言動詞“造”比使用其他普通動詞更能凸顯說話人的當下情緒,“造”字賦予整句話以誇張的色彩。試比較:
隔壁老王媳婦給他在鍋裡烀的三斤牛肉,他一頓就吃完了。
隔壁老王媳婦給他在鍋裡烀的三斤牛肉,他一頓就造完了。
“吃”,表示進食的一種動作。但“造”則顯示出一種狼吞虎咽,風卷殘雲的誇張之勢,所以在表現手法上更勝“吃”字一籌。
2、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
隔壁老王兒子二驢子還真頂殼,上半場就投進三個球。
隔壁老王兒子二驢子還真頂殼,上半場就造進三個球。
“投"隻是一個單純的手部動作,用“造”比“投”更能表現打籃球時候動作的快,準,狠,讓人更有直接的力量感,形象地描繪出二驢在球場上勇猛高方,勢不可當的氣勢。
3、具有濃烈口語色彩。
“造”的種種使用情況都說明它的口語色彩十分濃厚,在不同語境的使用與搭配上産生不同的詞彙意義和語用意義。“造"與一些詞語搭配後會産生修辭色彩,例如“胡吃海造”“能吃能造”“挺能造的”等,這些詞中往往蘊含着說話者的主觀情緒和評價。
總的來說,“造”字随語言環境的變化發生變化,表達一種不确定的語義,在語用上使用範圍相當廣泛。正如“造”字在東北方言中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可以充當多種動作動詞,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意義,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具體,更加富有情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