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歲,185天,途徑12個國家去北極看熊;
5歲,146天,縱穿南美洲去南極看企鵝;
8歲,曆時7小時登上登頂青藏高原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
除此之外,幾年來,他跟随父母的腳步,足迹已走過俄羅斯、秘魯、智利、斯裡蘭卡等30多個國家。
他坐過土耳其的熱氣球;看過南極的飛碟雲;釣過亞馬遜的食人魚;吃過加拉帕戈斯群島大龍蝦;蕩過世界上最高的秋千;做過航空母艦;還亞美尼亞開過坦克……
他見過很多成年人不曾到過而地方,見過很多成年不曾見過的世界,他是中國年齡最小走得最遠的孩子。
他叫辛巴,父親叫老極。
2017年,老極就曾因為不買房子卻花百萬帶孩子旅遊而火爆全網。
如今,五年過去了,他和辛巴的生活怎麼樣了呢?
如今已經上學的辛巴,還能經常出去旅行嗎?
(老極、辛巴和小豬)
旅行路上 遇見靈魂伴侶
老極身上有很多标簽,環球旅行家、作家、紀錄片導演、皮劃艇國際教練……
單獨哪一個标簽,都是他,但又不足以定義他。
他興趣廣泛,對騎行、滑雪、騎馬等無所不玩。
老極大名徐承華,因為酷愛極限運動,被圈内人稱之為“老極”。
徐承華是一個地道的東北漢子,骨子裡透着東北人的豪爽和不羁,身材魁梧,因多年在野外活動,膚色呈健康的小麥色。
85年出生的他,老家在遼甯本溪。
他的父親是一名地理老師,從他懂事起,他就對家裡牆上那張世界地圖感興趣。
爸爸指着地圖告訴他,中國在哪裡,本溪在哪裡。
他不由得感慨,世界這麼大啊!長大後,我要走遍世界。
(辛巴和爸爸媽媽)
一轉眼,20歲的他,大學畢業了。
大學畢業的他,沒有選擇回老家,而是活躍在北京、上海。
他熱愛自然,喜歡冒險。
2005年他從格爾木徒步前往西藏,兩年時間,西藏的戶外線路與所有進藏路線他全都走遍了。
随後,他穿越西藏墨脫,自駕巴丹吉林沙漠,到新疆空中花園地區騎馬。
2006年,國慶長假期間,他還與太太獨木舟漂流劃行額爾齊斯河。
結束後,出征羅布泊地區穿越。
這些旅行說起來輕松,其實,每次完成都是一次曆險,期間所遇到的困難,每一件講出來一段動聽的故事。
當然最動聽最美的故事 ,當然是他在旅行中遇到了他一生的靈魂伴侶小豬。
2006年兩個人在一次旅行中認識。
小豬是一名個子不高很嬌小的女孩子,長得很清秀,是一名工程師。
然而,小小的身軀裡,卻蘊藏着不羁自由的靈魂。
和徐承華一樣是一個喜歡旅行且探險的人。
兩個人相逢那便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說起與妻子相遇時的情景,徐承華難掩興奮:
“我遇見她時,她是個跟我一樣的旅行者,身上有着别人沒有的獨特氣質。”
遇到一個相愛的人容易,遇見一個懂你的人很難,而遇見一個陪你做瘋狂的事是的人簡直千載難逢。
幸運的是,徐承華和小豬兩個人遇見了彼此。
他們愛好相同,三觀契合,有說不完的話題,有很多一起想做的事,很快就确定了彼此的關系。
可以說是彼此找到了一個與自己靈魂契合的人。
(辛巴和爸爸媽媽)
研究哲學的陳果教授曾經講:
“遇到了靈魂伴侶,會有這三種感覺——喜悅感,來源于,與他的遇見。溫暖感,來源于,他的懂得。歸屬感,來源于,他的陪伴。唯獨遇到靈魂伴侶,是此生最珍貴的緣。”
他們兩個就是彼此的靈魂伴侶,在别人眼裡看起來不正常的事,彼此都能理解和懂得,他們惺惺相惜,彼此支持與鼓勵。
他們兩個人都是丁克族,沒想過生孩子。
但是,老天卻給了他們一個意外的驚喜。
“爸爸,我要去看北極熊” “走 ”
戀愛五年後,小豬懷孕了。
這個意外打亂了兩個人丁克的計劃 。
不過,兩個人本身就喜歡冒險,倒也沒覺得是個問題,決定生下來。
孩子出生後,是個男孩。
徐承華給孩子小名取了獅子王的名字辛巴,希望“他能夠像獅子王一般健康而有擔當”。
有了孩子,和所有年輕父母一樣,該怎麼教育孩子培養孩子最好,徐晨華和小豬非常頭疼。
買來很多育兒書看,沒有統一的觀點,各說各地,有時候還有互相矛盾的觀點,弄得他們不知道誰的觀點對。
後來他們一琢磨,兩人是資深驢友,能給辛巴的最好教育當然是戶外的、走進自然的教育。
徐承華覺得,
“世界那麼大,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而這個多元的世界,是孩子最應該品讀的一本書。
所以,兩個月時夫妻二人背着他爬山,1歲半時帶他在新疆額爾齊斯河看天鵝過境的露營,兩歲時帶他在雲南的雪山中攀岩,讓孩子接觸到大自然。
(徐承華扮成北極熊和辛巴玩耍)
2014年8月,全家正在菲律賓旅遊。
遊玩回來,在賓館裡休息,辛巴在翻看繪本,突然他用手指着北極熊問徐承華:“爸爸,這是什麼動物?”
徐承華說:“這是北極熊,它生活在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地方。”
辛巴聽後說:“我要看北極熊,我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看北極熊。”
聽兒子這麼說,徐承華想起戀愛時,和小豬暢享未來時曾經說過,兩個人一起去北極,既然兒子想去,不如就趁這個機會去實現吧。
然而,這個決定立馬遭到雙方父母的反對,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孩子那麼小,那麼遠的路,萬一水土不服,不把孩子折騰病了才怪。
何況,孩子剛記事,能記住什麼,不如長大了再去……
反正理由很多,就是攔着不讓。
徐承華和小豬卻不那麼認為,“難道孩子在家就不生病嗎?”
現實中,大多數孩子都是通過電視和繪本認識世界,孩子對世界很好奇。
而在鋼筋水泥的城市環境中,他們是很難感受到真實的世界的。
他想讓孩子通過自己是眼睛去真的認識世界,感受世界!
他們準備三個月,專門學了兒童急救初級護理的課程,又帶了很多藥品,做好攻略,沿途醫院的電話地址全部記了下來。
2014年11月2日,辛巴兩歲半,徐承華騎着三輪摩托車帶着小豬和兒子從西雙版納出發,途徑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斯裡蘭卡、伊朗、土耳其、希臘等12個國家。
曆時185天,最終到達遙遠的北極。
一路上辛巴對“佛塔、大象、害羞草、滿天星星……都非常感興趣。
在北極,徐承華帶着辛巴體驗一次當地人的桑拿浴——洗完之後要去雪裡面打滾。
本以為辛巴怕冷不玩,沒想到他玩了一次還要再來一次。
怕他感冒 ,結果感冒的是徐承華,辛巴什麼事兒沒有。
在北極領略到了美麗的極光,體驗了鑿冰釣魚,探訪了北極“最後的薩米人”和馴鹿,每天隻吃魚讓辛巴知道了,原來有地方是吃不到蔬菜的。
唯一遺憾的事,奔波半年來到這裡卻沒有看到辛巴心心念念的北極熊,辛巴急哭了。
徐承華想到了一個辦法,一天雪地上迎面一個“北極熊”朝着辛巴走過來,他和辛巴跳舞,陪着他在雪地裡打滾,和他辛巴手拉手一起做遊戲,辛巴開心的笑聲響徹在北極上空……
辛巴不知道,那個友善的“北極熊”其實是爸爸扮演的,他圓了辛巴的一個美麗的夢。
看極光的時候徐承華對辛巴說:
“爸爸要告訴你,你一定要自由地、有尊嚴地、幹淨地、有味道地活着,活出自己的價值和追求,像極光一樣自由、獨特。”
時隔兩年,2016年11月,恰好辛巴5歲。
徐承華和小豬又帶着辛巴去了去南極看企鵝。
一路上,他們在美國紐約走入航空母艦、在亞馬遜森林釣食人魚、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當動物“鏟屎官”。
一家人曆時146天到達南極,5歲的辛巴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到達南北極的人。
(辛巴在南極)
辛巴見到了曾在繪畫上的企鵝、海豹,他還見到了在南極科考站工作了45年的動物學家。
他聽考比爺爺講人類在南極捕殺野生動物的時候,小小年紀的他心疼又氣憤。
他讓爸爸媽媽幫他寫下“野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的畫,并和企鵝拍照,他用這樣方式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
因此,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給辛巴頒發了中國最小志願者榮譽稱号。
徐承華看到兒子能有這份善心,内心驕傲又自豪,他在社交平台上發文:
“我這一路最開心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這個孩子懂得了尊重其他生命,明白了自己有責任更有能力去保護他們。”
一個人所見到的世界,都是他内心的世界。見過世界的孩子,内心也裝着世界。
北極南極的旅行,給辛巴的人生留下了一筆書本上學不到的财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的一生。
“現在不忍心磨砺孩子,往後遇到天敵就該後悔”
走過了許多國家,見過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徐承華決定帶孩子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2020年6月底,徐承華決定帶着上小學三年級的辛巴去青藏高原境内的珠穆朗瑪峰地區激探險。
他們稱之為即北極南極之後的第三極之旅。
這次隻有父子兩個上路,因為小豬又生了女兒。
辛巴有了妹妹,辛巴一直想做妹妹心中的榜樣哥哥。
徐承華開着越野車,一路走走停停,邊走邊玩,騎馬漂流、拍野生動物,在冰天雪地中一路向前。
辛巴從小到大在國内國外沒少爬山,但他一直想挑戰一座更高更大的雪山。
徐承華決定登哈巴雪山——傳說中人類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海拔高達5396米。
(辛巴和父親老極)
對于8歲的辛巴來說,登雪山,難度非常大。
雪山上天氣變換莫測,存在的困難未可知,即使經驗豐富的徐承華也是一個挑戰。
2020年7月1日,4點40分,天還沒亮,睡夢中的辛巴被爸爸叫起來去爬山。
伴着淅淅瀝瀝的冷雨,濃濃的霧,他們向着雪山走去。
地面濕滑,空氣寒冷,爬了一會雪山,辛巴不但缺氧,又困又累,體力明顯不支,眼淚直流。
他有了放棄的想法,他說:“爸爸,如果我登不上去,你會怪我嗎?”
徐承華告訴他:“爬不上去,也沒有人會怪你的。如果實在爬不上去,那就下次再來,反正山永遠在那裡。”
徐承華想讓辛巴明白,堅持雖然重要,但适當的放棄也是人生的選項。
放棄并非意味着失敗,目标就在那裡,隻要你不失去從頭再來的勇氣。
辛巴似懂非懂,最後選擇咬牙堅持。
他不知道,決定很容易,堅持下來是真的難,考驗人的毅力,耐力,還有勇氣。
(辛巴登山路上圖片)
又走了5個多小時,到達絕望坡。絕望坡聽到這三個字可以預想到它的難度了。
這裡是讓無數登山者望而卻步的地方,是登頂成功與否的分水嶺。
而此時,辛巴的體力和耐力都達到極限,癱坐在地上,起不來了。
徐承華和跟拍的的攝影師等人,各個也都精疲力盡。
辛巴不說話,除了掉眼淚。
徐承華告訴辛巴:
“很多人,在這裡放棄了。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撤退。二是再堅持一下,登頂。
但無論怎麼選,我都尊重你。”
辛巴想了想,還是想要登上山頂和媽媽、妹妹視頻。
他一狠心咬牙做了決定“登頂!”
最終,經過7小時15分鐘的連續攀登,辛巴爬到了山頂,成為了登頂哈巴雪山年齡最小的登山者。
和媽媽妹妹視頻連線,激動地又哭又笑,而一旁的徐承華比辛巴還激動。
他真的沒想到兒子能堅持到最後,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兒子超乎他想象的勇敢和堅強,足以讓他驕傲一輩子。
這一路走,他已經快速成長為一個小小男子漢了。
問辛巴靠什麼堅持下來,他說:
“你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要是突然放棄的話,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費了。
盡管隻有8歲,但他做事的态度正逐漸形成。
(辛巴登山路上)
爬完雪山,徐承華又帶着辛巴來到四川甘孜一條全長194公裡峽谷漂流沖浪。
這次漂流,徐晨華有意讓辛巴經曆一次翻船的考驗。
自小接受過劃船訓練的辛巴,獨自劃着皮劃艇在峽谷中漂流,徐承華和同伴有意将辛巴引入水流急且浪高之地,辛巴的小船被三米多高的大浪卷翻。
被救出來的辛巴,膽戰心驚,但卻對勇敢有了新的理解: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完以後,還會堅持去做。”
有人覺得徐承華這樣對辛巴是不是狠了點?
徐承華卻說:
“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更要給孩子磨練的機會。
我不想等到某一天兒子對我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嬌生慣養?’
就連南極企鵝的父母都會想方設法引着不會遊泳的小企鵝盡早地下水,因為生存讓它們知道:現在不忍心磨砺孩子,往後遇到天敵就該後悔。”
如今父母把孩子管的很舒服,孩子隻要學習好,其他啥都不用管。
一旦生活中遇到點挫折,就會承受不住。
其實,恰當地讓孩子經曆點挫折,更有利于讓孩子成長。
讓孩子在順境中吸取能量,在逆境中學會接受挑戰,這樣孩子才能從容應對人生遇到而種種問題。
“美好的經曆和冒險才是生活的必需品”
這些經曆他剪輯成了紀錄片《辛巴奇遇記》,于2020年底在視頻平台播出,反響非常大,很多人都打出五星好評。
有人說,這個爸爸真了不起!孩子有這樣的父親,真是幸運!
有人說,我要是和我爸說,我要去北極熊我爸會說,你看我像北極熊嗎?
也有人說,比不了,這是有錢人家才能做的事。
還有人說孩子整天到處跑,哪有時間學習啊!孩子不學習,開了眼界有什麼用呢?
徐承華和妻子不是富二代,也沒有錢,就是普通人。妻子小豬曾是上海的一名工程師。
去南北極一共花了90萬,是夫妻兩個以前積攢幾年的收入。其實隻是北上廣的一個衛生間而已。
兩個人曾經營過一家客棧,徐承華偶爾寫書、拍紀錄片,這是主要收入。
(辛巴旅行圖片)
他們的生活欲望很低,生活基本能夠滿足。
但夫妻兩個有個共識,即便是有了孩子,父母也要應該堅持原有的生活夢想,活的獨立、漂亮,這樣的狀态也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徐承華直言:
我們隻是把買大房子的錢用在了旅行上,對于我們一家來說,世俗意義上的房子、車子絕不是生活必需品,美好的經曆和冒險才是。
旅行的經曆讓辛巴收獲的比坐在教室裡學習要多很多。
旅行中辛巴學會了英語、西班牙兩門外語 ,他還認識了世界各地各種動植物,他不但認識還見過真的。
辛巴上幼兒園時,直說幼兒園學的簡單他在路上都學過了。
而且,旅行能讓孩子産生直觀的夢想,回來後他知道學習,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比如,在美國時,辛巴走上了航空母艦,他就想當航空母艦駕駛員,要指揮飛機。
在亞美尼亞,一個軍人教他怎麼開坦克,他一出來就說:“我長大要開坦克,去打壞人。”
一路上辛巴有了20多個夢想,徐承華最看好的是辛巴做攝影師的夢想。
他沒有給孩子報培訓班,他把孩子興趣的選擇權交給孩子,在旅行中孩子慢慢找到自己最喜歡做的事。
最重要的是,旅行中經曆的挫折,遇到的各種事,教會他懂得了愛、堅強、獨立、勇敢, 懂得了作為一個男子漢有責任去保護他的朋友們。
他深信,
一個心靈富足、視野開闊、樂觀堅強的孩子,在以後的漫漫人生路上,一定會更加茁壯地成長。
不過,在教育上他始終堅持“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
現在的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給培訓班,交給學校,徐承華覺得這才是教育中最大的問題。
而父母陪孩子的時間太少。
有人曾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父母天天憋在家裡面不出去也不運動,孩子肯定也這樣。
父母家裡天天刷手機,你卻抱怨孩子玩手機玩得多。
徐承華說:
你健康,你自信,你對别人有禮貌,你的孩子自然而然去學。你勇敢堅強,你願意去嘗試,你孩子也這樣。
從南北極旅行回來,他們一家曾經在杭州千島湖住過一段時間,那裡有山有水,環境好。
每天日常很簡單,送辛巴上學,然後讀書、寫書、剪輯、劃船,把見到的一切,沉澱一下。
後來又搬到了大理。他覺得孩子應該在自然環境特别好的地方成長。
辛巴在大理上的是創新學校,周一到周四和普通學校一樣,是正常地上課,周五是學校的戶外日、自然日。
周末兩天他選擇根據自己的愛好玩。
如今,10歲的辛巴有2個旅行夢想,一個是明年想去可可西裡拍攝藏羚羊繁衍和遷徙的畫面,一個是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
相信不久,就能看到辛巴新的旅行故事。
老極把8年的旅行、成長的經曆,拍成了一部電影叫作 《陪你在全世界長大》,他希望通過影片傳遞一種教育一定有更多種可能。
“也許我們是個可以借鑒一點的樣本,你看看無妨。”
曾經老極的座右銘是“一息尚存,從吾所好”,現在他說:“有夢就去追,沒死就别停。”
你認可他對孩子的這種教育方法嗎?你能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嗎?
歡迎點贊,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作者:朱小鹿&三燕公子
關注我@朱小鹿,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朱小鹿。或者點贊、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讨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