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法學畢業論文預答辯

法學畢業論文預答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8:06:45

法學論文寫作要有四方面的意識

來源:全文轉載自公衆号“民主與法制時報”。

核心提示:法學論文寫作中要有四個方面的意識:選題意識、論證意識、讀者意識、風格意識。

法學畢業論文預答辯(方法侯學賓)1

作者簡介:侯學賓,河北省邢台人,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制與社會發展》雜志副主編,兼任吉林省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原标題:論文寫作“四要”

作者|侯學賓

責編|薛應軍

正文共2672個字,預計閱讀需8分鐘▼

許多人希望,論文寫作有“終南捷徑”。有沒有捷徑?從寫作方法上看,更多靠觀念或意識。就具體規則而言,可能隻是一個入門指引。但這并不意味着不能談方法,隻是這種方法有很多限定性因素。比如,對不同群體有所區别,給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講的方法就有所不同;對不同學科而言,寫作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更多是一種觀念,是一種帶有啟發性意義的“方法”。

基于自己的研究和工作領域,筆者主要對博士研究生或科研新人談談法學論文寫作中四個方面的意識,即要有選題意識、論證意識、讀者意識、風格意識。

選題意識

學術研究,提出一個好問題就成功了一半。對論文寫作而言,選題十分重要。許多人感慨自己的論文“屢投不中”,這有很大可能是出在選題上。因為并不是對所有問題的研究都能在有限的期刊資源中“登台露面”。好的選題依賴于個人的基礎知識、日常思考,甚至理論直覺。這直覺上的“靈光乍現”常會因為打破了“按圖索骥”的套路,可能被期刊編輯選中,從而“登台露面”。确定選題方向,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學科研究中的重點問題和熱點問題。每個學科都有重點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屬于老問題,但是該學科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熱點問題,因受時下追捧,更容易發表。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時候重點問題和熱點問題是重合的,但有時不是。如何協調個人研究中重點問題與熱點問題之間的矛盾,對初學者來說是一個考驗。

區分事實問題和理論問題。許多人在寫作中很難分清兩者。事實問題強調客觀性,如許多人結婚時舉行儀式;理論問題是從事實問題中提煉出來的,如結婚儀式的公示功能。一般情況下,理論問題具有争議性,如結婚儀式一定具有公示功能,難道就沒有别的功能?一個毫無争議的問題肯定不是一個好問題,也沒有太大寫作價值。

如何找到好的問題、好的選題?一方面,要關注本學科的理論發展與實踐挑戰,不斷思考理論對實踐的解釋力、解決力,通常情況下,理論不足之處是好問題的萌生之地。另一方面,要關注學術期刊欄目變化和選題偏好,這不僅有利于論文發表,更重要的是因為期刊對重點問題和熱點問題的直覺更敏銳。因此,初學者要将關注期刊發表的最新前沿的論文作為日常積累的必要課程。

論證意識

有的人寫出來的文章不像“論文”。這句話有兩個方面含義:一是,寫論文不是寫說明文,不能隻羅列文字,像展覽一樣擺問題給人看;二是,論文寫作不能信馬由缰,像散文那樣自由奔放,論證要有邏輯,行文概念要嚴謹。如何讓一篇文章成為真正的“論文”。三個方面的論證意識,值得特别注意。

論證的視角要有新意。無論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論文都必須有新意,因為任何一個問題都不可能隻有一個人在研究。同時,一個問題有衆多研究成果,那麼論述更有新意,就成為必不可少的要件。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篇論文發表後,可能會讓很多人的論文再無機會發表,這就是文章追求新意的結果。從論證角度看,新意可能來自于運用新的理論視角或模型,這種理論視角可以來自于該學科内部的不同理論,也可能來自學科外部各種理論的反思。

論證體系要有邏輯。文章論證的邏輯性可以被濃縮為一棵“思維樹”,每個“枝丫”之間都應該有清晰的層次,不能跑題,不能使“枝丫”亂竄,要最終彙總于整個樹幹。有的文章從三個方面論述一個問題,但這三個方面沒在一個層面,甚至有兩個方面是互相包含的關系,這是典型的論述沒有邏輯。再具體一些,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都應當有邏輯關系,都承載着作者内在的邏輯思路,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部分,也不是可以随意置換的内容。

論證行文要嚴謹。寫論文不同于平時聊天,要有嚴格的專業規範。立法要求語言嚴謹,不能有歧義,研究法律的法學論文同樣如此。一方面,行文用詞要符合本學科的專業性,不要制造沒必要的生詞,不是本學科的專業詞彙一定要進行解釋,更不要生造各種無意義的“大詞”。另一方面,行文用詞要符合基本的中文語法習慣,基本句子成分要完整,不能讀起來語句不通順,更不能出現歧義。這些小問題經常被忽略,但事實上非常重要。

讀者意識

寫論文不是為了自我欣賞,更多是為了交流。因此,不管是否發表,論文本身就意味着讀者的潛在閱讀。從發表角度看,期刊編輯是論文第一位重要“讀者”,能不能讓“讀者”理解和接受論文的觀點、主旨,是一件必須直面的事情。因此,論文寫作過程中必須要有讀者意識。

論文主要是寫給同行看的,受衆的不同會影響論文寫作本身。對于作為專業人士的同行而言,在專業體系内論述問題十分重要,這主要體現在對文獻綜述的重視上。文獻綜述是否充分體現作者對該問題研究成果的掌握程度,是後續進行争論和論證的基礎。盡管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要求文獻綜述,但作者自己要做好這個基本功,否則很容易被人認為寫作“不專業”,無法被學術共同體認可和接受。

讀者意識也體現在論文形式規範上。一個好的選題和論證,如果“蓬頭垢面”地出現在别人面前,很容易被人忽略實質的“内在美”。在競争者衆多的情況下,論文的外在“顔值”非常重要。标題、摘要和導言構成論文“顔值”的主要門面:其一,标題包括論文題目和一二級标題。标題要精練,不要字數過多;用詞要準确,不能引起歧義;修辭要誘人,能引起讀者閱讀的欲望。其二,摘要體現論文的核心内容,要準确地表達出整個文章的精華,不要言不及義,表述混亂。其三,導言旨在建構問題。問題的建構要具有說服力,且具有較好的引導性,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

風格意識

盡管法學論文具有基本的格式,但也有強烈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體現在問題建構、論證邏輯、行文風格和理論特色等方面。成熟的論文作者都會有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展現作者自身獨特的理論風格和寫作特色。

對初學者而言,一般可以從模仿他人風格到找到自己的風格,這個過程是一個學術訓練和寫作提升的過程。個人風格的形成,需要多認識自己學科的風格,多認識不同期刊的風格。整體上而言,不同學科論文之間的差異性或獨特性不容忽視,很多在本學科論文寫作中被接受的風格,在别的學科中可能難以被認可。

這種論文學科風格來自一代代學人形成的基本共識。初學寫作的人要意識到這種差異,但也要注意,學科風格也會慢慢變化,并不是絕對不可以被突破。

期刊風格對個人寫作和發表論文也很重要。每個期刊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從論文發表角度看,有的文章之所以被拒稿,也可能與個人風格和期刊風格不匹配有關。因此,對初學者而言,了解期刊風格,不僅有利于論文發表,還能通過閱讀不同風格的文章塑造自己的寫作風格。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