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
當代互聯網的網紅詞語。
01
現在互聯網上網最常用的,就是縮寫梗。
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YYDS是“永遠的神”的意思。
AWSL是“啊我死了”的意思。
ZQSG是“真情實感”的意思。
光是這種縮寫,雖然讓人迷惑。
但好歹可以明白它的邏輯:
把四個中文字按照首字母的發音,進行縮寫。
但是等我掌握這個規律的時候:
就遇到了NBCS。
按照剛才的規律,NBCS的意思應該是:你爸吃屎。
但是并不是,NBCS的意思是:
nobody cares——沒有人在意。
縮寫中文就縮寫中文,為什麼還要縮寫英文呢?
如果再這樣下去,是不是以後吃飯都會用這樣的縮寫了:
ZZ代表粽子,MMP代表馍馍片,SB代表扇貝。
02
第二個無法忍受的,就是諧音梗。
好好一句話,他們永遠不會在輸入法裡用普通話打出來。
一定要用諧音打出來,才帶勁。
我舉個例子:
“起夜急李姐”的意思是:企業級理解。
“河南拔智齒”的意思是:很難不支持。
“蚌埠住了”的意思是:繃不住了。
“油麥”的意思是:幽默。
“九敏”的意思是:救命。
每次有人用這種諧音梗和我說話的時候:
我都會在屏幕前面迷惑半天,這些詞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等答案揭曉,“九敏”是救命的意思之後。
我的腦子就會蹦出來趙麗蓉老師的一句小品台詞:
“現在是我張不開嘴兒,我跟不上溜兒。”
“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
03
除了諧音梗之外。
還有一種賣萌的句式:叫做XX子。
比如大家上網都會看到的:
絕絕子,無語子,寂寞子。
剛開始看到的時候,我以為這三個詞和孔子,老子一樣,是三個人名。
然而并不是。
絕絕子就是:我覺得這事兒絕了。
無語子就是:我無語了。
寂寞子就是:我真的寂寞了。
大家發現沒有,這是一種省略語法,主要是去掉“了”這個字。
随便舉個例子:渴了,把“了”給去掉,再加上疊詞。
就變成了渴渴子。
乍一看“絕絕子”這個詞,給人的感覺是:
和你對話的人,是年齡在1歲-3歲之間的嬰兒。
還處在咿咿呀呀,努力學習中文的過程中。
時時刻刻沖你賣萌。
但是朋友告訴我:不是的。
“絕絕子”表示強調。
形容一件事情比“絕了”,還要絕。
04
這就要說到我們現在的社交處境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語言開始通貨膨脹了。
過去聊天:
打一個“哈哈”,就能表示開心了。
現在聊天:
打一個“哈哈”,會讓人覺得你在敷衍或者表達輕微的不滿。
隻有打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能告訴别人:
我此刻被逗笑了,我真的開心了。
這種非要打上十幾個哈哈才能表現開心的現象,叫做通哈膨脹。
我們的語言,就是這麼迅速貶值的。
在當今這個時代:
如果你表述的不夠用力,就會被别人忘記。
這可能就是“絕絕子”出現的契機。
剛開始有人說絕了——後來有人覺得不夠勁兒。
就出現了“絕絕子”這樣的說法。
05
過去我們以為,随着時代的進步:
人和人的溝通會越來越容易。
溝通的成本會越來越低。
但從事實來看,不是這樣的。
現在大家說話,越來越走向極端。
一句“哈哈”力道太低了。
非得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情。
人人都要聲嘶力竭,用最情緒化的詞彙說最普通的話。
才能被别人聽見,被别人看到,被别人理解。
用我朋友的一句話說:
現在的網絡世界太嘈雜了,我隻能躲進夜店裡靜一靜。
有的時候,真的會懷念原來的世界:
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簡單直白地聊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