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說過,寶玉的第三首詩将更加地驚心動魄,駭警警拔。不信我們來看。
第三首《怡紅快綠》,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隻是寶玉的半首詩,是寶钗作蔽幫寶玉改了一個字,把“玉”字改成了“蠟”字。這一改,可謂是改得驚心動魄,而且作者還故意讓寶钗提示了出處。改來改去,就是要警醒讀者的眼目,不能隻看其表面,而要深刻地去理解,也就是做一番的考證,就象脂硯齋告訴我們的那樣,我看此書“大有可考!”
薛寶钗說元妃不喜歡“玉”字,那麼賈元春為什麼不喜歡“玉”字呢?賈元春真的不喜歡“玉”字嗎?賈寶玉的名字不就有“玉”字嗎,為什麼就沒給改掉?當我們看到寶玉的“秀玉初成時,堪宜待鳳凰。”中的“玉”字代表着什麼,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了。而在“秀玉初成時,堪宜待鳳凰。”一句中也有個“玉”字,寶钗為什麼就沒有建議改掉,而偏偏要改這個“玉”字呢?這是因為和賈元春這一原型人物的基本性格是相一緻的,“玉”代表寶玉,是有皇權象征的那枚“太子大寶”。作為原型人物的赫舍裡氏,深知皇宮中的皇權鬥争異常地殘酷激烈,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參于到其中去,一生應“無災無難到公卿”才好。所以才在賈元春的判曲中,喊出了,“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後來皇後赫舍裡氏的預言,果然應驗了,太子被終身監禁,其叔父索額圖一家,人頭落地。而其父母一家,則遠離了皇權的政治鬥争,而得已平平安安渡過一生。這就是賈妃為什麼一看到“玉”字便不高興的背後的真正原因。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改字,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要讀懂作者寫的是什麼,起到醒目的作用。我們來看是不是這樣的。要記住這一點,每當作者改來改去遊移不定的時候,都是作者在提示我們,這裡很重要,你要仔細了!
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婵娟。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
憑欄垂绛袖,倚石護青煙。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
我們先來看首句:“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婵娟。”如果我們隻看到寂靜的庭院中,天上一輪明月,水中一盤月亮,那就太浮淺了,那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内心世界!不是作者想要告訴你的。作者用的是史筆也,“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并使其泯滅也。”因此我們必須要和曆史聯系起來,這樣我們才能讀懂《紅樓夢》,才能解開《紅樓夢》的未解之迷。
“深庭”是指深深的庭院,這裡則是指囚禁的場所,也就是“鹹安宮”,所以後面才有“長日靜”三個字來修飾前面的“深庭”二字,表現作者孤寂,煩悶的心情。當時太子二次被廢的時候,看守廢太子的人可是經過康熙精挑細選的,其陣容不但強大,而且豪華。是不準任何人接觸的,送飯的時候,隻能通過門上的一個開口。單獨的一個“鹹安宮”,沒有人到那個地方去,也沒有人敢去,因此是“長日靜”。
而“兩兩”二字,則出自王安石的《次韻王禹玉平戎慶捷》:“天子生籌是兩兩,将軍歸佩印累累。”句,是說皇帝坐在皇宮數着天上的星星,計算着時日,而天上的星星三三兩兩,稀稀落落的沒有幾顆,數量很少。但是,邊關那邊得勝回朝的将軍們,卻是佩帶着官印很多,累累地挂了一身,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多麼地威武雄壯,令人驕傲啊。在這裡作者卻道出了曆史上的一次重大曆史事件。那就是作者廢太子,曾假借為太子妃看病之機,用礬水寫密信,讓太醫賀孟頫秘密帶出去,交給普奇,讓普奇在康熙的面前舉薦自己當大将軍,後被布穆哈舉報而事發,太醫賀孟頫和公普奇都遭到了康熙帝的嚴勵懲處的這一曆史事件。是不是夠驚心動魄的?寫到這裡,肯定會有很多的人站出來,指責我,又是猜笨謎,搞牽強附會的那一套!如果說附會能附會到如此的接鉚合榫,我說這種猜笨謎式的牽強附會倒也不是不可!
來看第二句“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如何?我說的不錯吧,作者馬上就來了。這句詩寫得非常有意思。作者一會兒“綠玉”,一會兒又“綠蠟”的,反來複去,最終落在了“綠蠟”上。我說過,《紅樓夢》的作者,每當遊移不定,改來改去的時候,都是在提示我們,在這裡一定要注意,作者是有深意的。如:“蓼汀花溆”,也是改來改去。這還不算,對這次的改動,作者還讓寶钗來提示我們說,是出自錢珝的詩:“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一緘書劄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原來這“綠蠟”二字不隻是指巴蕉的葉子,而是和密信有關,而且是非常怕别人“暗拆看”的密信。可見作者用心之良苦矣。要知道,在這之前,作者為了提醒我們,已經設計了兩個作蔽案了。寶钗為寶玉改了字,更要命的是黛玉直接扔了個帶字的紙條子過去的。即便如此,作者還是怕我們看不懂,更是讓寶钗再一次地提醒我們說:“……将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曆史上,“礬水密信”案發,康熙遣内侍魏珠拿着密信詢問太子胤礽,胤礽承認系其親筆。這才是所謂的“金殿對策”!
這一節就暫且解到這裡,欲知後事如何,且看我下節分解。
【喜歡我的别忘加關注哦,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