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葉曉舟 陳文 周文廣 蔣濤 徐莉
“最美麗的媽媽,請簽收你的母親節禮物,在這特别的一天,我想對你說,愛不止今天,每一天我都非常愛你......”
這是錢報小時健康小站、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陳靖環醫生8歲的女兒,特别錄制的母親節視頻。當陳醫生在隔離點打開視頻,面對稚氣未脫、懂事的小棉襖時,淚水不禁模糊了雙眼。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這是陳靖環第三次進入集中隔離點工作。
作為黨員的她,每次都主動請纓,擔當隔離點的主力幹将。
在5月1日進駐隔離點後,除日常的核酸采樣外,她主要承擔“尚醫生”的工作,“尚醫生”不是姓“尚”的醫生,而是上城區集中隔離點醫生的一種特殊稱号,負責關注每一位隔離人員的健康狀況。
“現在家裡都交給我媽媽了,我先生在翠苑街道城管科工作,也是常常‘以單位為家’,還好有我媽媽來幫我們照顧好小家。此刻,特别想對媽媽說,您辛苦了,女兒永遠愛你!””陳靖環說完,又坐在電腦前開始處理人員轉運的事。
這樣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隔離點“上演”,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默默付出,為防疫工作保駕護航,彰顯了使命與擔當。他們用溫情築牢了隔離酒店的“防疫堡壘”,也用實際行動讓隔離人員感受到衆志成城的溫暖和信心。
這世上最美好的母女關系,莫過于“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今天,我們走近3位與母親職業相同的女孩,傾聽她們與母親的故事……
這兩天,許多人被杭州一位70多歲媽媽的故事而感動。
這位媽媽,被叫作何阿姨(化姓),她雖然患有卵巢癌晚期,卻表現出不同于一般病人的樂觀。在何阿姨攻克一個個難關後,她說,命保住了,她感覺自己賺到了,多活一天就是多賺了一天。
後來相處久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醫生們才發現,何阿姨還有一個40多歲、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女兒,這些年來,一直是她和丈夫在照顧。
因為孩子的需要,何阿姨似乎變得無所不能、無堅不摧。因為有孩子,何阿姨默默忍受、獨自消化身上的病痛。多活的每一天,何阿姨都用力傾注在每天的生活上,在女兒點點滴滴的陪伴上。
這些年來,為幫助女兒康複訓練,何阿姨特意和女兒一起做串珠,訓練她手部行為能力。
“我們倆動作不快,所以做的東西不多。”何阿姨說,女兒現在的生活能夠基本自理了。為了感謝醫護人員的照顧,何阿姨還特意選取一些作品送給她們,比如可愛的娃娃、靈動的小魚。
△醫生翟淩雲在短視頻平台上發布的視頻
“想着阿姨一針一線陪着女兒做的這件事,我覺得好有意義,又好幸福呀。”醫生翟淩雲說。
龍遊縣寺後小學四(2)班的學生方辰宇,四個月的時候被診斷為腦癱,為了更好的照顧兒子,媽媽鄭紅燕辭去工作,全身心地陪伴照顧方辰宇,并在一年級的時候成為了方辰宇的同桌,1400多個日夜,“同桌”媽媽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見證了方辰宇的成長與蛻變。“我隻希望有一天,他能像正常人一樣,獨立求學、工作和生活。”鄭紅燕說。
做媽媽的,可能會很貪心,以前想讓淼淼開心過完每一天,現在卻想看着她長大,看着她上學,看着她嫁人……
——淼淼媽媽吳曉燕
在江山市賀村鎮通賢村新莊自然村的一棟普通農房裡,6歲的小女孩淼淼坐在床上靠在床頭,一雙眼睛顯得格外靈動。
你很難想象這個小女孩曾被診斷“活不過3歲”。在淼淼8個月大的時候,母親吳曉燕發現同齡的嬰兒會坐、會爬,淼淼依然隻能躺在床上哭鬧,小手也開始逐漸無力。吳曉燕帶着孩子前往各個醫院進行檢查,在10個月大的時候,淼淼被确診為“脊髓性肌萎縮症”。
在淼淼被确診為脊髓性肌萎縮症後,吳曉燕開始了四處找藥,杭州、上海、北京的各大醫院,隻要能抓住一絲希望,一個女兒能像正常人一樣長大的希望,她就不遠千裡地奔赴。
“幸運的是,淼淼熬過了3歲。”在吳曉燕夫妻倆的悉心照料下,淼淼慢慢長大,當她第一次開口叫“媽媽”“爸爸”的瞬間,吳曉燕夫妻倆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他們的眼中能裝滿對孩子的愛,卻裝不下這份心傷。
2019年10月,全球首個脊髓性肌萎縮症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國内上市。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吳曉燕夫妻倆立刻帶着孩子前往醫院,“但特效藥一針費用需要近70萬元,這對于我們來說簡直想都不敢想。”
吳曉燕手機裡的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群,不時有家長退群,“我要退群了,我孩子走了,這個群就不待了。”這個群就是不斷有人進來,不斷有人出去。
2021年12月3日,一條消息讓群裡沸騰了,國家醫保局正式發布,諾西那生納注射液被正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從2022年1月1日起執行。
今年1月20日,吳曉燕帶着淼淼前往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諾西那生鈉注射治療,在治療藥劑注射之後,淼淼肉眼可見地好了起來。
“做媽媽的,可能會很貪心,我還希望你有一天能夠長大成人,能夠淚眼婆娑看你出嫁……”在今年母親節到來之際,作為母親的吳曉燕偷偷許下心願。
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當面向媽媽說聲“母親節快樂”。還有些群體隻能通過書信、視頻方式向母親表達感情,他們是在外求學的學生、在異地打拼的青年,還有遠在祖國各地火熱軍營服兵役的軍人。
5月7日,長興縣太湖圖影人武部聯合婦聯、文化站,通過視頻連線,讓遠在軍營的子女向“兵媽媽”們道出思念。
随後民兵代表送上鮮花、蛋糕與節日的祝福,并一同高唱軍歌,替軍營中的子女為“兵媽媽”們獻上一份特殊的母親節禮物。
另一邊,在武警浙江總隊新兵團新兵二大隊,新兵們也早早準備母親節禮物。
他們用手中的彩筆在賀卡、信紙上寫下對母親的美好祝願,并親手折了載滿祝福的千紙鶴,還用工資津貼為媽媽在網上購買一束花或是一支口紅……其實,對于兵媽媽來說,孩子的成長進步就是節日最美的祝福,也是最好的禮物。
母親節前夕,杭州彎灣托管中心的孩子們用串珠做成花紮上“宋韻荷風”祝福卡,送給他們共同的“媽媽”徐琴和以及街道社區裡幫助過他們的志願者們。“我心裡還是挺暖的。”作為浙江省最美鄉賢、杭州彎灣托管中心創辦人徐琴收到花後表示,彎灣托管中心是專門服務于從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心智障礙青年的機構,孩子們這麼做也是表達了感恩之心。提到母親節的打算,徐琴計劃給自己的母親燒一頓飯,“陪她在小區裡走一走,聊聊天。”
(本文部分内容綜合自小時新聞、龍遊傳媒集團、浙江日報共享聯盟江山站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