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是英國造的嗎?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9月6日,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産儀式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歐元,是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歐元是英國造的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9月6日,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産儀式。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歐元,是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
知名跨國企業以百億歐元加碼在華業務,折射出的“中國引力”看得見、摸得着。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983.3億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3%;全國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實到外資668.5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35.0%。
中國引力,根植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投資決策并非兒戲。投不投、投什麼、投哪裡、投多少,是外資企業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的結果。選擇中國,外資有充分的理由:一方面,中國經濟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延續恢複态勢。1-6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4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目标的59%;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比1-6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前8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在華盈利可觀。多家歐洲跨國企業相繼發布的最新财報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反複、供應鍊中斷、能源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中國市場對業績的貢獻尤顯突出。拿巴斯夫集團來說,其今年上半年在大中華區實現營業額61.7億歐元,同比增長11.5%。
中國引力,得益于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以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标識。外商投資法執法檢查啟動;《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修訂擴大;中老鐵路跨境物流運能不斷提升,開通以來進出口貨物已突破百萬噸;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達成各類成果1339個,參展企業數量超過上屆……今年以來,一系列擴大開放舉措接續推進,夯實了外資的信心。
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近九成外資企業對獲取經營場所、納稅和市場準入評價“較滿意”;近九成外資企業對積極的财政政策和減稅降費政策、抗疫助企纾困政策、重大外資項目落地“綠色通道”政策滿意度較高。松下控股株式會社集團全球副總裁本間哲朗透露,企業計劃到2023年底在中國再增加10家“零碳工廠”。此類行動,在外資當中頗具代表性。
中國引力,有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發展。
作為中國重化工領域首個外商獨資項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整合的價值鍊,将連接從基礎化學品到消費品的上下遊生産裝置。它對于中德深化經貿投資合作、攜手應對疫情沖擊、維護全球石化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到2030年,該項目提供的産品和服務有望覆蓋汽車、建築、高鐵、制藥、電子電氣、食品包裝、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
國際上很多有識之士都認為,“沒有中國的全球化不叫全球化”,與中國“脫鈎”完全是空談。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說,一個完整的供應鍊是經過多年探索、磨合、投資建設而成,貿然将其中一環取代不經濟也不現實。在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看來,中國一直在做正确的事,繼續大力投資有利于發揮經濟潛力的領域,因此中長期前景仍然看好。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更是直言:“對很多公司而言,中國都極具吸引力。”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百億歐元”背後的邏輯十分清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面向未來,不論世界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會動搖。開放發展的中國,必将為世界經濟企穩複蘇提供強大動能,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機遇。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