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類學(英語:biotaxonomy)通常直接稱分類學(英語:taxonomy;法語:taxonomie;西班牙語:taxonomía),是關于生物個體的鑒定(identification)、歸類(classification)和命名(nomenclature)的原理和方法的學科;此三要件間有相互依存的關系。生物分類學範圍包括:研究生物類群間的異同程度,闡明生物間的親緣關系、演化過程和發展規律。
要将生物分類,首先要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定義,但是我們似乎沒有辦法準确定義,以病毒來說,雖然可在其他生物體内寄生并複制,但在生物體外卻沒有一般生物的特征如制造或攝取營養,生殖等現象。又如引起瘋牛病的朊粒(prion)可以造成感染卻無DNA成分,一直以來,DNA被視為生命遺傳物質,經由與RNA的轉錄轉譯過程,形成蛋白質,再進一步形成組成細胞的各個部分,如細胞膜、胞器等,而細胞則是我們長久以來所認為組成生命體的最小單位。
生物命名規範關于如何為生物命名的原則有很多國際協議,例如《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簡稱ICBN)、《國際動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簡稱ICZN)以及《國際細菌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簡稱ICNB)。第四版的生物命名法規(BioCode)草案在2000年出版,它試圖在5個領域标準化命名,但現在還沒有被正式采納。《國際病毒命名和分類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Viru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簡稱ICVCN)是屬于生物命名法規的。
生物分界(kingdom)和域(domain)
傳統上,生物分為五界(kingdom),
Copeland提出過四界說:
也有人使用三域系統說。這種分類方法是依據細胞是否有核以及細胞膜和細胞壁的差異。
另有一些不屬于上述所有分類的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生命形式,即隻能寄生于細胞内的病毒,而它們在細胞外并不表現出活躍的生命形式。
卡爾·林奈1735 |
恩斯特·海克爾1866 |
埃德·查頓1925 |
赫伯特·科普蘭1938 |
羅伯特·惠特克1969 |
卡爾·烏斯 et al.1990 |
湯瑪斯·卡弗利爾-史密斯1998 |
2 界 |
3 界 |
2域系統 |
界 (生物) |
界 (生物) |
三域系統 |
界 (生物) |
(未論述) |
原生生物 |
原核生物 |
原核生物界 |
原核生物界 |
細菌 |
細菌 |
古菌 | ||||||
真核生物 |
原生生物 |
原生生物 |
真核生物 |
原生動物 | ||
色藻界 | ||||||
植物 |
植物 |
植物 |
植物 |
植物 | ||
真菌 |
真菌 | |||||
動物 |
動物 |
動物 |
動物 |
動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