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書稿編輯總結

書稿編輯總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6:36:31

圖文來源:木铎書聲 2021-12-12 07:00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組織出版“新聞出版研究生系列教材”,朱象清先生接受《圖書編輯學》主編李建臣邀請,為該書撰寫“審稿與編輯加工”一章。含審稿、編輯加工兩大方面内容,計有3萬餘字。木铎書聲經授權将以上内容陸續整理分期推送。 朱象清,曾任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總編輯,編審,現已退休。

就整個編輯過程來說,編輯加工是花費時間最多、碰到問題最繁雜的一項工作。“加工”一詞最初用于工業生産,一般是指工業生産中改變原材料、毛坯或半成品的形狀、尺寸、性質或表面狀态,使之符合規定要求的各種工作的統稱。同樣,精神産品的生産過程,也需要加工。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搜集的素材,經過自己的反複推敲取舍加工,整理成文字材料,交給出版社。出版社經審稿後确認書稿具有出版價值,基本達到出版水平,便開始對書稿内容進行加工修改和技術處理,使其符合出版的要求,然後交到印刷廠排印。加工不同于審稿,審稿主要從宏觀方面考慮問題,從大處着眼,而加工的任務不是發現優點,而是改正缺點,從小處着手,把大大小小的問題找出來,一一改正。有人把編輯比作美容師,這是一種圖書的美容術。加工編輯就像理發師一樣具有這種高招,能使書稿也“蓬頭垢面來”,“白面書生去”。

書稿編輯總結(朱象清編輯加工書稿要把握哪些原則)1

任何書稿都需要加工

著作者的精力和知識是有限的,要受到自身所處環境、從事的工作、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限制。他對自己從事的專業一般都很熟悉,但寫一部書稿有時要涉及相關的其他學科,“隔行如隔山”,難免弄錯,特别是對于先進技術和名詞術語,常常出現一些常識性錯誤和外行話。如有人把迎春花寫成開紅花;把工程上的“土”習慣地寫成“土壤”等等。無論怎樣,一個人寫出的書稿不可能盡善盡美,水平再高的作者,就算是“智者千慮”,也“必有一失”。一部幾十萬字的書稿,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問題:

政治性問題、政策性問題、科技内容問題、文字表達、标點符号、計量單位、書稿格式等等許多問題,任何人都不大可能寫得十全十美。

就是名家的稿件,也不要迷信,名家也常有失誤的時候。魯迅先生曾講過:

“專門家的話多悖”,“他們的悖,未必悖在講述他們的專門,是悖在倚專家之名,來論他所專門以外的事”。

這就是說,專家在闡述“他所專門以外的事”的時候,可能會說些外行話。因此,任何書稿都要加工,隻不過有加工多少、深淺之分。我國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

“凡人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間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鑒無姑息者,讨論而削奪之,然後繁簡當否,得其中矣。”

講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編輯加工改稿的原則固然與此不盡相同,但改稿的必要性卻是相通的。

書稿編輯總結(朱象清編輯加工書稿要把握哪些原則)2

提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編輯加工崗位職責之一是“把關”,改錯為對,即謂“把關”。崗位職責之二是為提高書稿質量而修改書稿,要像把璞玉雕琢成光彩奪目的玉器一樣,把書稿加工成高質量的讀者喜愛的精品。一個成熟的編輯,往往具有一些為作者所不易具有的職業特長。編輯經過較長時間的工作實踐與職業磨煉,常常具有較高的政治和政策敏銳性,又往往兼有“雜家”的專長,掌握了較廣博的業務知識,還善于挑剔書稿中文字表達和标點符号等的毛病,比較熟悉本專業的資料和工具書,并習慣于對比和考證,易于發現書稿的缺點和不足。在書稿加工中編輯的功能便是利用自己的特長和優勢,熟悉書稿内容,了解書稿質量,找出書稿中的問題,挑出書稿中的毛病。編輯加工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根據圖書的不同類别和不同的讀者對象,從内容到形式,從觀點到規格,周密思考,反複琢磨,精雕細刻。不精心加工必然有疏漏,會出錯。插圖和照片尤其要細心對照檢查,有時作者較忙,編輯又不精心,張冠李戴之事常有發生。加工過程中對書稿一般要讀三遍。

初讀一遍,掌握書稿的全面情況,切忌在胸中無數或無全局的情況下就動起筆改起來。要通盤考慮,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工方案,明确重點。

加工一遍,要逐字逐句思考,反複推敲,同已有出版物左右比較,全稿内容還要前後對照,找出疑點和不妥之處,修飾加工。修改時稿面要勾畫塗改清晰,井井有條,一絲不苟。

然後再整理檢查一遍,全部問題和疑點都要在加工時徹底解決,不能把問題留到看清楚時再處理。

每一遍都要細心、專心,深入到書稿中去。有人說加工書稿要“十目一行”,就是說一定要肯下功夫,精雕細刻,這樣質量才會有保證。加工工作來不得半點疏忽,如果一目十行,敷衍了事,非出錯不可,許多錯誤都是由此産生的,影響之廣可想而知。

書稿編輯總結(朱象清編輯加工書稿要把握哪些原則)3

“文責自負”與編輯把關

“文責自負”,顧名思義,就是著作者要對自己的書稿從政治觀點、内容、文字表述到出版後的社會效果全面負責。從著作權來講,這是一種知識産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也是要對社會負責的。書稿一經出版,就會在社會上流傳,就會有讀者,特别是圖書作為一種精神産品,它的内容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遠比物質産品更廣更深。高質量的圖書不僅對科學研究、物質生産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精神文明建設和人才培養将産生積極的影響,會受到讀者的贊許、社會的好評。而低劣有害的圖書,則對社會産生消極的甚至破壞性的沖擊,危害極大,會受到讀者的批評、社會的譴責。由此可見,“文責自負”對作者來說不僅是保持自己聲譽的個人問題,更重要的是對人民負責的社會問題。這就要求作者不僅是具有真才實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有着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淵博的知識,還要求作者一定要有嚴謹的治學作風、嚴肅認真的寫作态度和對讀者負責的高度責任感。“文責自負”是社會對作者一項基本要求,而編輯把關實際上是出版社對書稿進行審定的一種責任編輯制度。這個制度是同我國國家出版事業的社會主義性質及其在意識形态和精神産品生産中的地位決定的,要對經手生産的圖書負起社會責任。出版社要為其社會效果負責。編輯要從組稿開始就對作者反複強調“文責自負”的原則,使作者盡職盡責,寫出高質量的書稿。而編輯要以認真負責的态度把好質量關,要念念不忘質量第一的方針。把關首先要把好政治關,要特别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問題,如改革開放方針、四項基本原則、國家機密、涉外關系和邊界、民族和宗教、封建迷信等敏感性問題,以及技術政策、技術法規等。

編輯把關的另一含義是改錯,書稿不得有錯。作者著書立說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創造性勞動,書稿的完成不可能完美無缺、“天衣無縫”,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編輯有責任把這些問題解決在出版之前。

“文責自負”與編輯把關是矛盾的統一體、不能混同,更不能對立,著作者和編輯隻是分工不同。在具體實踐中,編輯把關和“文責自負”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如何評價書稿和對待改錯上。

一般來說著作者對自己的作品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編輯總的來說是局外人,對書稿的認識常有一定的客觀性。

而著作者在寫一部書稿時一般要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對書稿的認識又具有某種客觀性,而編輯在自己分工負責的學科内,又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又不可避免某種主觀性。

在這種主、客觀交叉存在的情況下,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就可能有差異,要求大同,存小異。更應要求編輯超越自我,決不能有框框,不能拿自己的框框去套别人的内容。要以更廣闊的視野、科學的态度去認識書稿,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編輯。

書稿編輯總結(朱象清編輯加工書稿要把握哪些原則)4

保持作者的觀點和風格

一部書稿的完成,著作者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有的甚至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作為編輯應尊重他人的勞動,要慎重對待原稿的修改。重大的修改與重要的增删,要同著作者商量,虛心聽取著作者的意見,最好請著作者自己修改,不“越俎代疱”。千萬不要以粗暴的态度對書稿亂砍亂删。編輯不能從個人愛好甚至偏見出發,以自己的認識、感情和語言風格來代替作者的認識、感情和風格,把書稿改得面目全非。編輯加工時要特别注意作者的學術觀點,隻要觀點沒有違背現行的政策和法規,言之有理,就不要輕易否定。當然,對有争議的觀點和材料,編輯有責任提出意見,供著作者參考,耐心地同著作者商量;對某些非原則性問題,不能強人就己。另外,要注意在書稿内容正确的前提下,保持著作者原稿的風格,特别是一些有成就的著作者,他們在書稿的結構形式、文字表達諸方面,都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是一種客觀存在。所謂“文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編輯要分析著作者的風格,學習著作者的風格,加工時要依著作者的路子改,要盡可能利用著作者原來的結構形式、原來的那些詞彙,以保持著作者的風格。不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大筆一揮。這樣做可能省事,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好像給一部書稿補上了幾塊“疤癞”,很不協調;更可怕的是很可能一個出版社出的書就是那麼幾副面孔,就隻剩下千篇一律的幾種樣闆風格。如果編輯工作做到這個程度,應該說是莫大的失敗。

書稿編輯總結(朱象清編輯加工書稿要把握哪些原則)5

要錦上添花,不要畫蛇添足

編輯加工的任務是把關、改錯、修飾、潤色,把書稿的内容、結構、形式、表達等等修改得更加準确、合理、簡明、易懂,使書稿規範化,這些都是圍繞着提高書稿質量這個中心。但不是說一部書稿加工修改得越多越好,這才算是盡責。編輯加工是在著作者的原稿基礎上進行的,一要貫徹“文責自負”的原則,二要保持作者的風格,這就要注意加工修改的質量。下筆之前要反複研究、比較、推敲。修改要有根據,要有說服力,對那些可改可不改之處,就不要改,改得要恰到好處,做到“錦上添花”,才會給書稿增色。譬如章節标題,很有講究,應該是突出重點,高度概括,簡練醒目,根據不同内容和不同的讀者對象要虛實結合,不落入俗套。有的書稿章節題目,或過于冗長、煩瑣,或過于虛幻,把握不住内容,往往要靠編輯“畫龍點睛”的手法加以修飾和提煉。所以編輯加工一定要深入研究,深思熟慮,弄懂弄通。凡是不熟悉的,或有疑問的地方,加工時不要怕麻煩,不要存僥幸心理,應該查證一下,決不憑自己不十分可靠的記憶随意修改,否則有時就可能要鬧出“畫蛇添足”的笑話。有些編輯拿到稿件後總以為不改似乎自己沒有做什麼,似乎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像改得越多說明自己的水平越高。這種想法顯然不妥。濫改的結果,極容易出現“誤傷”和“醫療事故”。作為一名成熟的編輯,他的“看家”本領,既要知道哪裡應該改、怎麼改,改得“錦上添花”,還要知道哪裡不應該改,沒必要改,決不“畫蛇添足”。

書稿編輯總結(朱象清編輯加工書稿要把握哪些原則)6

加工是編輯工作的基礎

編輯加工由于編輯的修養和知識水平的不同,往往會有較大的差異。加工工作雖有一些規律可循,但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因此說編輯加工有較大的彈性,要應付過去不是太難的事,但要做好,也非易事。編輯加工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不僅要求編輯具有較高的政治和政策水平、淵博的知識,還要有較好的文字修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高素質編輯的培養決不是三年五載就能達到,而是要通過長期的編輯加工實踐,不斷體驗、磨煉、總結,逐步成長的。一般都是從加工工作開始,加工是最基礎的編輯工作,要利用這個邊加工邊學習的極好機會,熟悉各種不同内容的知識,學習各種不同風格的手法,掌握各種不同規格的形式與寫作技巧。這就要求編輯要善于深入書稿之中,刻苦鑽研,神遊于書稿天地之間,全面了解書稿的内容和寫作背景、特點、技巧。膚淺而不深入學不到知識,掌握不住重點、疑點,就改不到“點子”上。“能入”還要“能出”,如果僅僅囿于書稿之中,不能從書稿中“跳出來”,從更高、更廣、更新的角度來綜合評價書稿的内容,就掌握不住編輯要領,同樣也改不到“要害”處。隻有通過加工實踐,有意識地在加工中反複比較、總結、鍛煉,方能提高編輯的分析、綜合、組織、表達能力。熟能生巧,編輯業務知識和能力就是從這些基礎做起而逐步提高的。一個編輯還要善于向著作者學習,向書本學習。在加工過程中要接觸著作者,同他們商讨書稿中的問題;同時要查閱許多參考文獻,這就提供了許多學習的機會和條件。編輯要做一個有心人,不僅要學習著譯者熟悉的知識、觀點和文字修養,還要注意了解他們觀察、分析、綜合問題的方法,為做好編輯工作積累經驗。從書本中學習,就更為實際、有效了。隻有這樣,點點滴滴,日積月累,通過具體的編輯加工,慢慢掌握規律性,把握關鍵性,逐步掌握基本功,磨煉和強化編輯意識,才能為選題組稿、審稿等全面編輯工作打下基礎,成為一個成熟的編輯。

書稿編輯總結(朱象清編輯加工書稿要把握哪些原則)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