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講古代的國漫

講古代的國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1 20:13:41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如果有機會成為衆生之“神”,可以叱咤天下,讓世人俯首稱臣,世間萬物将你奉若神明。你,會怎麼選擇?那倘若,成為“神”的代價,是需要幫助系統開啟人工智能主導人類的時代,你又會作出怎樣的抉擇?

講古代的國漫(一部要用易經打開的國風科幻動畫)1

《界》中的女主李未

幸運的是,你無需面對這樣的命運抉擇。但在動畫作品《界》中,身處于人工智能研發組織的實習生李未,在直面人工智能系統中樞“樞機”的生死脅迫之中,她可以選擇成為萬人之上的“神”;反之,她也可拿起手中的電磁脈沖筆,将該系統完全摧毀,可筆尖落下的瞬間,她也會成為植物人……

絕境之中,何處得以逢生?作為哔哩哔哩(以下簡稱“B站”)發起的“膠囊計劃”系列作品中,播放量最高的動畫之一,《界》用不到10分鐘的篇幅,講述了一個未來世界人工智能實驗的故事,并借此讨論科技智能與人類道德的邊界。

“其實,在國内關于科幻的影視作品中,探讨人性的題材還是相對比較少的。所以,這就成為我們去創作的一個方向。”在接受封面新聞的專訪時,導演朱曉鵬說起了作品創作背後的點滴。雖說是一個不到10分鐘的動畫短片,卻花費了他和團隊14個月的創作周期,可見其中的龐大的工作量。

《易經》、榫卯、魯班鎖等元素輪番登場

“要做就做屬于中國的科幻”

“我可以讓你成為……神”

空曠巨大的人工智能系統的中樞空間中,當實習生李未面對着系統的撲面而來的壓迫,系統的中心“樞機”如同活字印刷的字塊一般,在空中不斷變換姿态,組合成不同的字形向女主發出逼問,再配上詭異又緊迫感強的背景音樂,作品所營造産生的窒息感和緊張感,從視覺和聽覺中傳來,瘋狂刺激着觀衆的神經末梢。

講古代的國漫(一部要用易經打開的國風科幻動畫)2

《界》中出現的卦象

細看之下,會發現在畫面裡所營造的空間中,有更多獨屬于東方文化的印記。譬如,在女主李未的思緒陷入混亂之中時,不斷閃現在她腦海中的《易經》卦象;圍繞在她身邊的數台無人機“金吾”,如同監視器的眼睛一般,在扭轉變換中露出冰冷的攝像頭;女主手中可以銷毀人工智能系統的電磁脈沖筆,造型神似古代女性的發飾——簪子……諸如此類的細節,不勝枚舉。

“在最開始構想作品時,我們就打定主意要走中國風。”朱曉鵬說到,作為一部探讨人工智能的科幻題材動畫,很容易走入同質化的路徑中,陷入與前作相差無幾的重複創作。“記得讨論時,我們的主創之一陳鑽,在無意中說了一句:‘我們要做就做屬于中國的科幻’。”于是,做中國風的科幻,奠定了作品《界》的創作風格和要走的道路。

講古代的國漫(一部要用易經打開的國風科幻動畫)3

無人機“金吾”

“做中國風的科幻”,看似是一句嘹亮的口号,但是落到作品之中,倘若隻是在視覺上堆砌中國傳統元素,未免有些牽強附會。朱曉鵬也提到這一點,他與團隊不願隻是在視覺的設計上,展示一些“中國風”的成分。“我覺得要從作品的故事内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想來想去,朱曉鵬想到了《易經》。

“首先,《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其實采用的是二進制。而如今的計算機語言,也是用的二進制。”再來,朱曉鵬說到,在一部探讨了人工智能科技發展與人性道德的關系科幻作品中,中國古老的道家文化所帶來的哲思,似乎是最适合不過的了。“道家文化随順萬物,提倡順從自然。人類作為自然中的一部分,由其創造出的人工智能是否屬于‘自然’?我們也抛出了這樣一個疑問。”而在人工智能系統啟動時閃現卦象,也對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學思想。

講古代的國漫(一部要用易經打開的國風科幻動畫)4

參考了活字印刷術的文字變形過程

還有片中數次出現的無人機“金吾”,帶給了女主極強的壓迫感和被監視感,其的設計也是參考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榫卯結構。以及全片沒有一句人聲,而是用磚塊壘起來的文字傳遞人工智能的系統信息,而這些磚塊在空中不斷變形、拼裝成文字的過程,其靈感來源于活字印刷版,還借鑒采用了魯班鎖的造型。“我還特意買了一套五十幾個的魯班鎖套裝,給團隊的小夥伴研究,就是為了要做磚塊變形組合的效果。”

不僅于此,片中還有許多不可忽視的細節之處,也暗藏着獨具東方文化的基因:女主的姓名為“李未”,而李姓也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姓氏,“未”則是天幹地支中的一支,其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這些都是我們創作時埋進作品中的‘小心思’,沒想到都被觀衆看到了,也解讀了出來。”

一場圍繞人工智能道德邊界的實驗

講古代的國漫(一部要用易經打開的國風科幻動畫)5

《界》海報

“更重要的是抛出這個議題”

是要成為“神”,還是阻止人工智能“統治”人類世界?千鈞一發之際,李未的内心幾度糾結,掙紮着指責系統“你無權為人類做選擇”,随後舉起手中的電磁脈沖筆,狠狠地刺向了系統中心,摧毀了這個想要淩駕于人類之上的人工智能系統……

可是,畫面一暗,李未躺在了一堆機械廢墟之中,随着鏡頭的逐漸拉遠,她殘破的面容顯露在觀衆的眼前:淩亂的機械、線路、芯片等構成她的軀體。随後,“實驗數據樣本實現自我摧毀”的字幕浮現在上空,畫面戛然而止,片尾的字幕浮起……看到此處,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驚恐感襲上心頭,網友會恍然大悟道:“原來李未是人工智能機器人。”

“其實前面的大段的内容都是在鋪墊,就為了最後的反轉。”朱曉鵬說到,在故事的最後一刻,觀衆會産生一種“驚悚”“細思極恐”的感覺,這也是他們想要觀衆感受到的情緒,是關于“刺”和“麻”的極緻情緒。

一個人工智能的機器人,選擇摧毀自己和系統,隻為了拯救人類;而人類工程師創造了人工智能,卻虛拟了一個場景,來實驗機器人是否具有人性……這部作品所抛出的議題,就如同片名《界》所展示的那樣,探讨的是科技智能與人類道德的邊界。

“女主在片中的最後才被揭露是機器人,但她應該是全片最具人性、最像人的一個角色。這樣的‘高反差’,才能組成了最後的‘大反轉’。”朱曉鵬解釋,倘若不是看到女主躺在一片機械廢墟之中,也許觀衆也很難相信女主的機器人身份。因為最初在人物設計時,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劇中的人物表現,李未無疑是最具有“人性”的角色。

在行進的列車中,看到座位上的小孩會擠眉弄眼地逗弄;會因為臉上的印記,産生羞愧的情緒;看到别人“工程師”的工牌,會下意識地遮掩自己“實習員工”的身份;在人工智能系統的生死脅迫下,選擇犧牲自己拯救人類……在一個機器人的身上,竟會擁有自卑、恐懼、崩潰等複雜情緒,甚至到最後的犧牲等人類更高階的情感表達,所以當她變成了一堆冰冷的銅鐵時,才讓人生起一股驚悚的感覺。

講古代的國漫(一部要用易經打開的國風科幻動畫)6

李未臉上的梅花印記

“最初在設計人物主角的時候,我們選用了女性的身份,我是很相信,女性更容易擁有為愛而犧牲的品質。”而在李未的臉上,團隊還特别設計了“梅花”的疤痕,這本是其作為機器人的印記。“選擇梅花也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中,梅花代表了高潔和堅強的品質。”朱曉鵬說到了人物設計時的更多細節。

那麼,人工智能的道德“邊界”,到底在何處呢?當一個機器人選擇犧牲自己“拯救”人類時,她所具有的“人性”是否讓她走向毀滅?采訪中,當記者追問起《界》這一作品,到底想要向觀衆傳遞怎樣的内核時,朱曉鵬輕輕一笑,并未給出直接的答案。

“一個作品出來,可能每個觀衆從中得到的答案都會不一樣。對創作者來說,會有創作者的角度诠釋,但更重要的是作品所抛出的議題。”朱曉鵬說到,隻要100位觀衆中有1位看懂,他就覺得是成功了,更何況在播出平台,不少網友都看到團隊暗藏于片中的細節。特别是作品中出現的關于傳統文化的呈現,觀衆在驚喜之餘更看到了東方美學在科幻動畫作品中的另類呈現。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取之不盡的智慧,也是目前我想要去創作的方向。可能用盡我的一生去挖掘,都創作不完。”朱曉鵬這樣說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