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作為動詞,意為望、看,誠如《說文》所注釋,“阚,望也。從門,敢聲。望或倚門倚闾,故從門。字亦作瞰,作矙。”而作為名詞,阚一為古代地名,在今山東省汶上縣;二為姓氏。在傳統宋版百家姓裡,阚姓位列300之後,非常見姓氏。
“據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國阚姓族人約有53萬人,阚氏家族中有150家輩分,一家阚氏家族的輩分就是一部阚氏家譜,所以,全國阚氏家譜估計不低于二百種版本。”中華阚氏家族理事會的阚乾瑞介紹道。
關于姓氏由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出自姜姓,以封地名為氏;一說認為出自中國古代文獻、神話傳說中的著名部落首領——蚩尤;另一說則認為出自姞姓,以黃帝姞姓子孫的封國——阚國之國名為氏。而三種說法均與山東有關,可見阚姓與山東的情緣非常深遠。據各種曆史資料記載顯示,阚氏家族和蚩尤部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初步認定蚩尤為始祖,暫定阚止第一世祖。
阚”姓的不同字體
“阚”姓的不同字體得姓于齊國卿大夫阚止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名為“止”的卿士,因被封于阚邑,所以世稱阚止。據說阚止精通文治武功,曾是齊國三大劍手之一,其武功堪與當時的武子胥相媲美。阚止16歲從師孔子,是孔子能言善辯的第七大弟子,排名竟在子貢之前。
齊簡公即位後,任用田常和阚止分别擔任左、右相。阚止因得寵于簡公,而遭到田常的嫉妒。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田常沿用先輩的辦法,以大鬥借出糧食,小鬥收還,争取了民心。同時,田常努力加強田氏宗族内部的和睦與團結,為争取鬥争的勝利準備了必要條件。齊簡公四年春,阚止上朝途中遇田氏族人田逆殺人,遂将其拘捕囚禁,不想田逆卻被田氏營救。阚止懼怕田氏勢衆,遂一面與之結盟,以暫緩矛盾;一面則在簡公支持下,準備驅逐田氏。
而這一切都被阚止的家臣田豹偷偷告訴了田常。同年五月,田常先發制人,率族衆驅車沖入公宮,劫持了簡公。阚止于是率軍攻打公宮,卻被田氏擊敗。面臨窮追不舍的田氏軍,逃亡中的阚止慌亂不堪以至于迷路,後誤入田氏之邑豐丘,被田氏士卒俘殺。而阚止的族人随後也遭遇了一場大範圍的屠戮,阚止墓位于曲阜城東,今古城村東南250米。曆史上,阚姓在山東汶上縣南旺湖阚城遭到滅絕性殺戮這是阚姓稀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陽新阚氏家譜》是目前國内最早的阚氏家譜,記載了從公元前522年阚止到現在的世系。據其記載,西周時遠祖居于阚地,即今山東省汶上縣西南的南旺湖之濱西,時稱阚邑。在距今大約3000年到春秋時期,阚氏已發展成為齊魯一帶的名門望族。在齊國,曾與陳、高、國三姓,并稱四大家族,同為國家棟梁。
阚氏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姜太公,即輔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姜尚,姜尚也是齊國的創建人,所以阚氏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農炎帝,炎帝出生于陝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濱,就以姜為姓。對于這個問題沒有确定的依據,隻能是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