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以後的唐朝,又迎來了開元盛世。這個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為唐詩的豐富和發展培育了精神沃土,誕生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詩人,如李白、王昌齡、張九齡、賀知章、王維等。他們将唐詩這一壺酒,釀造的芬芳肆意,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張九齡的高格、賀知章的清逸、王維的淡泊,風格雖不同,但都是為盛唐氣象譜寫出的華彩樂章。
被譽為“詩佛”的王維,他的五言詩多為田園吟詠,詞句恬淡,意境超拔,不染煙火。這多少受田園詩始祖陶淵明的影響。王維曾多次在詩中引用“五柳”“陶令”典故,表達對陶淵明的緻敬和熱愛。
例如“秋風自蕭索,五柳高且疏”,“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條桑臘月下,種杏春風前。酌醴賦歸去,共知陶令賢”等詩句,詩佛的筆下的文字如清淺小溪,叮咚作響,纏綿不絕。
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公遠離喧鬧的人群,在南山下悠然采菊,讓一顆心不再以向上攀緣的姿态,緩緩落地。夕陽晚照,餘晖默默,倦鳥歸巢,這是人生的歸途,也是身心的安頓。
王維化用陶淵明此詩之精華,在《答張五弟》詩中寫道:“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終年無客常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閑。不妨飲酒複垂釣,君但能來相往還。詩中“南山”“無心”“自閑”“垂釣”“相往還”等用詞,用的含而不露,恰當自然,也有一種遠離權貴,歸依田園,飲酒垂釣的閑适安然。
歸隐田園似乎成了,似乎成為一種時尚,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們在徹悟人生之後,尋求在田園牧歌中安放疲憊的身心。
公元737年,曾經對王維有過知遇之恩的宰相張九齡罷相,盛唐開始沒落,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又不願意和李林甫等人為伍,尤其是安史之亂後,他被俘自吞啞藥,心靈遭受重創。在這種心緒下他來到渭川田家,看到一幅晚歸圖,萌發了“歸田園居”的念頭。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怅然歌《式微》。
題解:
1. 渭川:河流名,也叫“渭水”。渭水源于甘肅鳥鼠山,經陝西,流入黃河。川,《文苑英華》作“水”。
2. 田家:種田之家,指農家。
題目點明了寫作地點是在渭水河畔的一個村落。
注釋:
1. 斜光:斜陽。光,《文苑英華》、《全唐詩》作“陽”。
2. 墟落:村落。《贈張徐州稷·範雲》:“軒蓋照墟落,傳瑞生光輝。”
3. 窮巷:陋巷。窮,《唐文粹》作“深”。
4. 牧童:一作“僮仆”。
5. 雉雊(zhìgòu):雊,雄雉鳴。《詩經·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禮記·月令》:“(季冬之月)雁北鄉,鵲始巢, 雉雊雞乳。”雉鳥鳴叫是冬天結束的信号之一。
6. 蠶眠: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像睡眠一樣。
7. 荷(hè):肩、抗。至:底本原作“立”。
8. 式微:《詩經·邶風》篇名,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是服役者思歸的怨詩。本詩中表示棄官歸隐之意。
賞析: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夕陽西下,落日餘晖映照村落,牧童趕着牛羊回到了陋巷中。
開頭兩句雖然隻有十個字,但是“斜光”“墟落”“窮巷”“牛羊”這些極富田園色彩的畫面接踵而至,為讀者展現出田園牧歌似的恬靜畫面。
每天穿梭于屋舍林立的城市,很難有機會見到日出日落,紅霞滿天,更難見到牧童晚歸,牛羊滿山。如今來到田舍,眼前豁然開朗。一眼望去,和斜陽撞個滿懷,和牛羊打個照面,心裡的驚喜溢于言表。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村裡的老人惦念牧童未歸家,拄着拐杖在家門口等候。
這一句以“念”字突顯老人對孩子的牽挂,以“候”字進一步加深老一輩對下一代的關心期待。在老人心裡,孩子們平安歸家才是天大的事。常見的景緻折射出淳樸的情感,形象生動。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雉雞鳴叫的時候,麥苗青秀,蠶兒睡眠的時候,桑樹上的葉子逐漸稀疏。
月令中說,雉鳥鳴叫,冬天結束。冬去春來,麥苗泛青,桑葉茂密,蠶寶寶吃飽桑葉睡得很香,就等着結繭抽絲。這一句遠處落筆,寫春天的田野,近處細觀,是蠶寶寶春睡圖,讀來趣味盎然。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農夫們扛着鋤頭回家,彼此見面寒暄幾句,道别的時候還有些依依不舍。
田間勞動結束,農人荷鋤而歸。這一幅尋常的晚歸圖,在詩人眼裡卻無比渴望這樣的生活。他們一路聊着年景,話着家常,就像一家人一樣,親親熱熱,依依不舍。淳樸的鄉情躍然紙上。相比于官場上的的爾虞我詐,這樸實的鄉音鄉情讓人倍感親切。
“即此羨閑逸,怅然歌《式微》”。看到如此閑适安逸的場景,徒生羨慕,不由自主怅然地吟誦着《式微》。
最後一句是全詩的靈魂,作者發表了對村中所見的感慨,那就是“羨慕”。可是王維不是閑居種田之人,隻有哼着思歸的歌曲,來舒緩一下心結。
陶淵明有過躬耕實踐,他的《歸園田居》中說:“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而王維從不曾荷鋤,他隻是有一顆歸隐田園的心,他用這顆心描繪了一幅田家暮歸圖。
作者以白描手法,把農耕文明孕育的田園生活,從自己的視角,在一個斜光晚照的大背景下,将所見之人、之景、之情,如潑墨一般,完成了一幅水墨丹青,流露出詩人在官場郁郁不得志,向往桃花源的心志。
我們本來就從田園中來,在山水中行走,斜陽,村落,牛羊,麥苗,野老,牧童,曾經與我們朝夕相伴,曾幾何時為了“學而優則仕”走出田園,懷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想,在仕途上費盡心神。如今,當“即以心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時,心裡又在呼喊“歸去來兮!”
王維晚年隐居辋川,在這裡清淨自心,離塵索居,創作了大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禅意悠然的作品,無愧于“詩佛”稱号。
本文為原創,百家号首發。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