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
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就快到了,
盛夏來臨,
天氣日益悶熱潮濕,
那麼盛夏又該如何養生呢?
盛夏養生,選這兩道食療!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避免多吃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吃瓜果也要适可而止,不要過量,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誘發皮膚疾患。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斂汗,多食鹹味以補心。可多食鴨、冬瓜、西瓜、苦瓜、黃瓜、綠豆、扁豆、番茄、鮮藕等蔬菜水果, 不食或少食葷腥之物,例如肉類、洋蔥、芥菜及炒豆、花生等,尤其忌食隔夜冷飯菜。可常吃解暑祛濕藥粥,如綠豆粥、荷葉粥、苦瓜粥、菊花粥等。
01
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薏米100g,冬瓜300g、排骨350g、老姜1小塊、陳皮1片。
制法:薏米提前浸泡3小時,冬瓜去瓤切塊,排骨斬塊,老姜切片,除冬瓜外所有材料放入湯煲,加水适量,大火煮開後續煮約45分鐘,加入冬瓜續煮30分鐘,加鹽調味。
功效:清熱消暑、利水祛濕。
注意事項:身體虛寒者可将冬瓜改為山藥200g,有健脾除濕的作用。
02
五花茶
材料:雞蛋花10g,木棉花10g,扁豆花10g,菊花10g,茉莉花10g。
制法:以上藥材浸沒2升水,武火煮開,文火煮10-15分鐘。代茶飲。
功效:解暑利濕。
注意事項:虛寒體質需在醫師指導下飲用。
刮痧、艾灸來幫忙!
1.刮痧
夏至暑濕盛行,人不免心煩氣躁,精神倦怠,睡眠也容易受到影響。這時候我們不妨嘗試刮痧療法,以達到清熱祛濕,解暑除煩的功效。
部位:雙手厥陰心包經(曲澤穴-大陵穴),背部雙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方向(第1、2側線)。
頻次:2周或1月1次。
注意事項:局部有皮損、皮疹、孕婦、體質衰弱者不宜,婦女經期慎用。
2.艾灸
夏至陽氣升發于外,人體内陽氣相對不足,為保持體内陰陽協調狀态,我們也可以艾灸經絡穴位,來激發經絡之氣,幫助陽氣的有序升發。
正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我們可以艾灸相關穴位來健脾祛濕,溫養體内元氣,通過脾胃的氣機升降調節,周流全身。
穴位:足三裡、陰陵泉、三陰交、脾俞、腎俞等。
頻率:隔天艾灸1至2對穴位,每次10-15分鐘,距離合适,溫熱為宜。
注意事項:陰虛表現患者則應慎用或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濕熱天氣下,艾灸也可以參考這個視頻哦:
中醫院傳統療法科
還有這些療法!
養生灸
在神阙穴采用隔鹽隔藥灸的方法,無痛、刺激小、操作方便,具有溫陽健脾、培元固本的功效。特别是針對脾胃疾病、婦科疾病、呼吸疾患如鼻炎等、亞健康狀态調理效果顯著。
精灸
采用小米粒大小的艾柱于穴位上燃燒,以此來治療全身疾病的灸類技術,因其熱力集中,透熱迅速,刺激量大,一樁可達到普通發泡灸多樁之效,取其精而效驗稱為精灸,适用于痛證、胃腸病、鼻炎、哮喘、中風、眩暈、抑郁相關疾病。
中藥沐足
暑熱的天氣,使用合适中藥沐足,可以起到清熱祛濕、舒筋活絡的作用,同時也能達到微汗排濕,舒暢氣機的功效,減少暑濕的困擾。
可用杏仁、薏苡仁、白豆蔻、法半夏、厚樸、滑石、竹葉、甘草各10g,通草5g,用水煎取藥汁約3000ml,放溫至40攝氏度左右,沐足時水量能浸沒腳踝為宜,每次時間約20-30分鐘,1周2次。
注意:對以上藥物過敏者禁用;局部有皮損、皮疹、孕婦及兒童不宜;糖尿病及神經病變患者慎用,避免燙傷。
穴位貼敷
采用藥物貼敷于人體特定穴位皮膚表面,以刺激經絡、調整髒腑陰陽,從而發揮散寒除濕、溫補陽氣作用。節氣貼敷遵循天人相應規律,能夠起到調節正氣,平衡陰陽的作用,特别是在夏季三伏天,穴位貼敷可以激發人體的正氣,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可以針對呼吸道、消化病、關節病痛及亞健康體質的調理。
日常起居注意這幾件事!
1.注意防曬,保持住所清爽幹潔。
2.晚睡早起,适當午休,适應晝長夜短的節氣特點。但也要保證至少7小時的睡眠時常,盡量不晚于23點入睡,同時也要适當午休。
3.調息靜心,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
4.外出适量活動,可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适當出汗。外出活動盡量避免10-16點天氣較為炎熱的時段。
專科簡介
醫生名片
劉媛媛 科主任 主任中醫師
擅長:
運用針、藥等多種中醫傳統特色療法防治婦兒常見病及亞健康調理,如月經不調、不孕症、多囊卵巢綜合症、卵巢早衰、郁證、痤瘡、小兒疳積、生長發育遲緩等。
出診:
珠海醫院:周一、三、四、五全天
鬥門醫院(鬥門區僑立中醫院):周二全天
黃慶儀 主任醫師
擅長:
頰針療法及中醫藥治療各種痛症、眩暈、頭痛、失眠、咳嗽、脾胃病、更年期綜合征等;亞健康狀态的中藥、膏方調養。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
出診:
頰針療法門診:周四全天。
内分泌專科門診: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傳統療法科門診: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日全天。
治未病專科門診:周二下午
蘇瑩 主治醫師
擅長:
運用針、灸、藥等中醫特色療法診療常見婦科、亞健康疾病及體質調護,如月經病、肥胖症、産後病調養、疲勞綜合征、失眠、中風偏癱等。
出診:
周一、二、三、四上午,周二夜診,周日全天
陳佳麗 住院醫師
擅長:
運用針灸、小兒推拿等療法治療小兒肌性斜頸、小兒疳積、便秘、近視、咳嗽等小兒常見病及體質調理,成人頸肩腰腿痛、肥胖、月經不調等婦科常見病及亞健康調理。
出診:
小兒推拿門診:周日至周四上午
傳統療法科門診:周日至周四下午
周楚山 住院醫師
擅長:
運用針灸、經方、臍針等治療胃腸道、呼吸道、婦科疾病及亞健康體質調護,如腹脹腹痛、咳嗽咽痛、頸肩腰腿痛、痛經、帶狀疱疹、睡眠障礙、中風後遺症等。
出診:
周二、三、五、六全天,周四下午、夜診
淩宇 住院醫師
擅長:
運用中藥、傳統針法、精灸療法整體辨證治療失眠、抑郁、焦慮、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病、過敏性鼻炎、帶狀疱疹神經痛、荨麻疹、面癱、中風後遺症等疾病及亞健康調理。
出診:
周二、四、五、六全天,周三下午、夜診
咨詢電話:0756-3325263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
執行編輯:張靓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