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發酵,即利用微生物氧化代謝過程将有機固廢礦質化、腐殖化和無害化,是一種曆史悠久且高效環保的廢棄物資源化途徑。但是,通過傳統堆肥工藝獲得的有機肥料産品質量往往參差不齊。為提升農業生産者使用堆肥産品的意願,現代堆肥工藝通過調整原料配比、完善翻堆流程等方法促進腐熟過程并提升堆肥産品的穩定性,但是由于有機肥中營養元素含量無法與無機化肥相比,其促生效果不佳的問題難以根本解決。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團隊以在堆肥産品中富集的植物生長素吲哚-3-乙酸(IAA)為主要切入點,針對性地在堆肥二次發酵過程中運用生物強化手段來提高堆肥産品的促生效果。為提升生物強化菌株的存活率,研究人員選擇以豬糞-玉米稭稈堆肥産品為來源進行産IAA細菌的分離,得到兩株高産IAA細菌,Bacillus safensis33C和Rhodococcus rhodochrousYZ,并将其和先前分離的産IAA菌株Corynebacterium stationis29B組合,成功制備了多種産IAA生物強化菌劑。為了避免堆肥高溫期對這些中溫細菌的抑制,強化以IAA為代表的次生代謝物的産生分泌,他們選擇在堆肥二次發酵階段進行功能菌劑的接種。通過監測堆肥過程中理化特征可知,接種由33C和29B制備的生物強化菌劑(單一和複合菌劑)可提升堆肥的腐殖化程度、降低堆肥産物電導率、提升種子發芽率并使堆肥産品中IAA含量提高2.9~5.2倍。盆栽實驗結果表明,高IAA含量的堆肥産物有利于植物的發芽和早期營養生長,促生效果明顯。該研究證明在堆肥二次發酵過程中接種适宜的産IAA菌進行生物強化,是一條可強化堆肥工藝效率、拓展堆肥産品功能的技術路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相關研究成果以Compost-derived indole-3-acetic-acid-producing bacteria and their effects on enhancing the secondary fermentation of a swine manure-corn stalk composting為題發表在Chemosphere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堆肥二次發酵過程中應用吲哚乙酸産生菌進行生物強化
來源: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