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到的那些熱搜,有哪些是花錢砸出來的?
▲某網站一家名為天澤推廣的電商經營“刷榜”業務,宣稱“微博話題榜3 小時上榜”。圖源:新京報。
文 | 胡涵
近日,“紫光閣地溝油”這一“烏龍話題”登上微博實時熱搜榜,讓微博熱搜成為輿論熱詞。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中,多個平台和渠道均有從業人員宣稱,能夠提供熱搜“刷榜”業務,保底上榜時間一個小時,價格随時長、排位而變化。一名業者提出,可提供一次性付60萬元,包上熱搜一天的“套餐”。
熱搜是微博運營體系中的重要産品之一。這一産品的設計初衷,是通過收集并在首頁呈現用戶正在讨論的熱門話題和關鍵詞,從而制造一種放大鏡傳播的效果。在微博輿論場中,一個新聞事件“上了熱搜”,就意味着會立刻得到多倍用戶的關注。
刷熱搜并不是什麼新鮮的生意。自互聯網平台成為信息入口之後,類似的灰色産業鍊便如影随形,很多平台也與這條産業鍊進行暧昧和此消彼長的戰争。
在紫光閣事件後,新浪微博并未諱認該現象,并強調會對内容進行審核,還會加上“薦”字标注,這是應有的擔當。
刷熱搜隻是刷榜的一種,而刷榜幾成當今互聯網信息平台的通病。在每個存在流量的平台之上,都活躍着大量試圖以有組織地制造話題來左右操縱輿論話題的産業鍊。在應用商店之中有刷榜,微信公衆号内有刷粉絲、刷閱讀數,直播平台則搞出機器人刷觀看人數等。
本質上,這是一場在全新的渠道和輿論場中所掀起的輿論控制戰。水軍和營銷者的目的,無非是有組織地利用新的技術手段煽動輿論,以達到特殊目的。這一行為借着公衆對新的傳播規律尚不熟悉的機會,又與某些平台達成在特殊情境下彼此成就的默契,愈演愈烈。
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最終這仍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輿論和思維控制:先控制你所關注的話題,霸占你的屏幕,繼而改變你的思維。
正如有專家所說,提供刷榜類服務的公司,慣常使用挾持大量普通用戶賬号或流量等黑客手法,遊走在法律邊緣,對此理應依法打擊。
更嚴肅的命題是,在這樣一場關乎輿論控制權的戰争中,有關平台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随着互聯網平台壟斷現代人的訊息終端,過往絕對中立的托詞,已經難以再讓公衆滿意。很多平台看似隻是理論上的技術供應者,但對平台上出現的很多問題難說沒有任何責任。
像微博熱搜,既然足以影響到用戶的屏幕和視野,不妨以技術等手段來抵抗試圖左右輿論控制用戶的行為。微博平台表示,已多次對“刷榜”行為進行打擊,并曾對相關活躍賬戶進行封禁,就是這方面的努力。
有所作為的不能隻是微博。近來關于用戶隐私、知情權和用戶之間的糾紛愈演愈烈,過往“用戶不知情”的信息壟斷福利,已經消失。在此時刻,曾經被視為行業潛規則的刷榜刷單行為,必将引來更多質疑和怒火。
在此情境下,始終與用戶站在一起,不與灰色産業鍊産生任何勾連,依托技術和數據之便該打擊則打擊,是一衆平台應有的擔當。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是互聯網平台們無法回避的責任議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