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日如何避暑?出門旅遊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市中心因為熱島效應,氣溫會比周邊的地方高,因此,想要避暑,換個地方會更好,如乾隆皇帝就喜歡到承德去避暑,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古人夏日如何避暑?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門旅遊法
用現在的話來說,市中心因為熱島效應,氣溫會比周邊的地方高,因此,想要避暑,換個地方會更好,如乾隆皇帝就喜歡到承德去避暑。
現藏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的《逃暑帖》,是米芾緻章惇(疑)的書劄,其中就講述了他因暑熱而逃暑于山的事。文中寫到:芾頓首再啟。芾逃暑□山,幸茲安适。人生幻法中,□□為虐而熱而惱。諺以貴□所同者熱耳。訝摯在清□之中,南山之陰。經暑衿□一熱惱中而獲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車茵。芾頓首再啟。
此帖共有八字剝去不能辨識,但大體尚能辨其文意。寄信對象似為與米芾交情甚厚的當朝權貴,所以字體雖是行書,但顯得非常端整。此帖鋒毫斂放有度,逆鋒明顯,有垂均縮,其掠、磔間露泰和遺意,顯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的氣概,高逸之至。
并稱“吳中四大才子”的文徵明和唐寅,也都留下出門避暑的作品。
藏于遼甯省博物館的唐寅《吳門避暑詩》中寫道:吳門避暑不愁難,綠柳蔭濃畫舫寬。看來這是泛舟湖上,享受綠水青山的清涼。
此作品分行布白,恰到好處,運筆不急不滞,圓潤秀麗,肥瘦得宜,為中國著名行書名帖之一。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學趙孟頫,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鈎挑牽絲。
文徵明的行草《城居煩暑詞翰冊》,一聽作品名,就感受到熱浪滾滾,燥得不行。那他是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的呢:野寺覓清涼。看看他詩中是怎麼描述的:
城居煩暑避無方,野寺覓清涼。通湖閣外搖新竹,南熏度如在潇湘。醉倚何須雪檻,倦眠自有雲床。晚來天氣減炎光,歸意已渾忘。山風不及湖風冷,移舟傷柳綠荷香。沙渚幾群飛鹭,煙波無、斷歸航。
晚涼斜倚赤闌橋,天遠白煙消。酒醒顧見花間影,浮雲散、月在林稍。野火青山隐隐,漁歌綠水迢迢。昔年曾此醉清宵。共倚木蘭桡。白頭重踏行春路,同遊伴、半已難招。夜靜山高月小,玉人何處吹箫。
看到這樣的風景,心情是不是也平靜下來了呢。
食物養生法
天氣轉熱,人也開始變得浮躁起來,綠豆湯、西瓜是消暑利器,但古人們可講究多了,有很多夏季養生食譜,比如荷葉鳳脯、桂圓粥等。最出名的可能要數“楊瘋子”《夏熱帖》中的酥蜜水。“夏熱體履佳宜,長□酥蜜水,即欲緻法席。若□□□乳之供,酥似不如也。”有說法認為是由酥酪和蜂蜜混合而成的飲料,帖中稱雖文字簡短且有殘損,但依然能讓人頓覺此水的清涼感和奶酪味。
此帖是楊凝式唯一的傳世草書作品,書法兼取唐顔真卿、柳公權筆法,體勢雄奇險崛,運筆爽利挺拔,《神仙起居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為楊凝式書法代表作品之一。
宅家避暑法
還有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用宅家來避暑,減少交往、活動,秉持能不動就不動的原則。
吐槽天熱最厲害的,當屬王羲之,《今日熱甚帖》、《徂暑帖》、《毒熱帖》都是說得暢快淋漓,充分展示了他的性格。《今日熱甚帖》:今日熱甚,足下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這是王羲之寫給朋友的信,大意是:天氣真的太熱了,咱們各忙各的,我渾身沒勁,恕不接待。
《徂暑帖》中:徂暑感懷深。得書,知足下故頓,乏食差不?耿耿。吾故爾耳,未果為結。力不具。這個“力不具”可真是寫出了春困秋乏夏打盹的既視感。
《毒熱帖》中:晚複毒熱,想足下所苦并已佳,猶耿耿。吾至頓劣,冀涼言散。力知問。文中用了“毒熱”,可見夏日天氣之熱。
從這三帖中,我們可以看到,王羲之充分掌握了避暑的關鍵點:不動。
顔真卿的《中夏帖》也是差不多講了夏日不幹活的故事。“真卿頓首:中夏以還,暑氣曰甚。病懶,益不喜所為。前欲書石,當須稍涼作之也。幸不以差緩過之。京人來,何消息?嘉否?”
帖中可以看到,他答應為别人書寫石碑,但盛夏天氣太熱,希望等到天氣涼快點再動筆,可見當時時值中夏,暑氣日盛。
炎熱的夏天亦有“苦夏”的說法,暴曬、高溫、濕熱給人的身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要熬過這些日子,古人的這些法子還是很有用的,還可以根據需要打出“組合拳”,讓自己身心愉快地度過漫漫夏日。(俞越)
來源: 美術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