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22:47:04

48年前,當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乘“空軍一号”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時,極少有人能想象中美握手能給世界帶來的改變。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尼克松大概想不到)1

尼克松訪華

那時,尼克松稱訪華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48年後,現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昨天站在尼克松故居前,正式宣告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鼓動“自由世界”聯手對抗中國。

此前一天,美軍出動四個型号、共5架軍機飛入南海上空,挑釁力度再加強。

01

尼克松圖書館暨博物館位于美國加州約巴·林達,是前總統尼克松的出生地、成長地和長眠之地。1972年,正是這位資深反共的共和黨人排除重重險阻,終結了兩個大國長達25年相互隔絕的曆史。

每每回顧曆史,傳統政治家的落幕不免令人唏噓。而當一名政客站在前人的安息之處,卻高調宣揚與前人的政治智慧和理念截然相反的主張時,畫面感除了令人惆怅,更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世界與尼克松時代大不相同。”當地時間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對華政策演講的開頭如是說道。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尼克松大概想不到)2

蓬佩奧在進行對華政策演講

這個判斷沒錯。但蓬佩奧稱,尼克松當年與中國接觸的目的就是“引導中國變化”,就錯的有點離譜了。如果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聽到這句話,隻怕要笑哭。

雖然曆史沒學好,但絲毫不影響蓬佩奧的發揮。他信誓旦旦地堅稱,既往的接觸政策對中國的好處超過美國獲得的好處,而且對華接觸也沒有給中國帶來尼克松所希望的那種變化。至此,蓬佩奧斷言近半個世紀的對華接觸已經失敗。

那麼,特朗普政府将采取什麼新的對華政策呢?“不信任,并核驗(Distrust and Verify)”。

蓬佩奧在解釋時,提到了上世紀80年代裡根政府對前蘇聯的“信任但核查”政策。這一政策得名于裡根與時任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協商《中導條約》時的對話,當時裡根對戈爾巴喬夫說,他最喜歡一句俄國諺語:“信任,但要核驗(Trust, but verify)。”

從軍控的角度而言,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裡根的意思是,自己願意相信蘇聯的承諾,但必須進行有效的核查。當然,核驗是相互且對等的。正是以這種精神為基礎,美蘇最終簽署了對終結冷戰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導條約》。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尼克松大概想不到)3

但是,蓬佩奧以這件事做類比,是非常有問題的。何況,他提出的對華新政,是“不信任,并核查。”

首先, 蓬佩奧把中美關系簡單地等同于安全關系,刻意忽略中美經濟深度的融合,以及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融入與貢獻。軍控與安全幾乎是美蘇之間所能合作的全部,但中美之間不是。即便美國想要脫鈎,美國企業未必願意,歐洲和日韓也更不會完全追随。

其次, 基于這種判斷構建的對華新政,極易讓兩國關系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最後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提出“星球大戰計劃”的裡根尚且信任戈爾巴喬夫,特朗普政府卻拒絕相信中國。這要不是刻意尋求對抗,又能是什麼?

基于此,在演講的最後,蓬佩奧再次老調重彈,呼籲世界上所有“熱愛自由”的國家以“更有創意和自信果斷的方式”結為同盟,而美國“完全有能力幫助維護世界的自由”,并稱“這是我們時代的使命”。

蓬佩奧的辭藻看似華麗,實則單調,概括下就是:渲染中國威脅,表明美國對抗中國的能力和意願,呼籲其它國家都追随美國,至少是别站在中國一邊。

02

蓬佩奧的講話,說新不新。

新的地方在于:作為掌管美國外交政策的“一把手”和特朗普少有的“近臣”,蓬佩奧在一個極具曆史和政治象征意義的地點,公開宣示既往政策失敗,意為着美國對華政策的曆史性轉變。無論是誰在11月的大選中勝出,美國打壓和孤立中國的意圖不會改變,中美關系中競争性的一面必然更加凸顯。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尼克松大概想不到)4

特朗普(左)與蓬佩奧(右)

不新的地方在于——他一直不都是這麼幹的嗎?

而且,蓬佩奧剛剛碰了一鼻子灰,地點就是被他寄予厚望的歐洲。

20-22日,蓬佩奧跨過大西洋,對英國和丹麥進行了訪問。稍微看一看他的行程和言論就不難發現,蓬佩奧此行意在施壓歐洲盟國在對華政策上追随美國,為他昨天的演講做好鋪墊。

然而,相比于他遭到的質疑和反對,此行取得的“成就”實在相形見绌。

在英國,蓬佩奧與先與保守黨内一批主張對華強硬的議員會面,并盛贊約翰遜政府在5G問題上對華為的強硬态度。

面對來賓,約翰遜卻表示自己不會“被推到一個在所有問題上都下意識反華的位置”,“英國在對華問題上将會作出有針對性的反應,可能會在一些事情強硬,但仍會與中國繼續交往”。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尼克松大概想不到)5

蓬佩奧(左)與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右)

英國數字化、文化、媒體和體育大臣奧利弗·道登的話更直白,禁用華為的決定是不假,但英國仍希望與中國保持“基于相互尊重的現代與成熟的外交關系”。

換句話說,美國若想在英美貿易協定中加入排他性條款,禁止英國與中國進行深度商業合作,那就太低估英國數百年來積澱的外交智慧了。

在丹麥,蓬佩奧繼續軟磨硬泡,要求歐洲國家“要麼跟中國一起,要麼跟美國一起”,并不點名地批評若幹北約國家在香港《國安法》問題上不追随美國。

但這種近乎霸道的姿态卻招緻大量的反感。在記者會上,有記者當面責問蓬佩奧為何跑到丹麥遊說反華,還有記者質問美國為何突然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并直言美國給出了理由蒼白無力。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尼克松大概想不到)6

蓬佩奧訪問丹麥,面對法羅群島最高外交官員再次伸手,看到對方沒有反應後,擺出了擊手肘的姿勢,但這位外交官員卻選擇隻拍了他的肩膀。在此之前,蓬佩奧伸出手與丹麥外交部長傑佩·科夫德打招呼時,對方沒有回應握手,也是拍了拍蓬佩奧的肩膀,還保持着社交距離。

實際上,美國對于歐洲有着巨大的影響力雖然不假,中美關系的緊張也必然對中歐關系有所影響,但歐洲與美國在對外政策上有一根本性的不同:美國偏好單邊主義,執着于維系世界霸權;歐洲偏好多邊主義,希望以對話協商解決全球治理中的諸多難題。

因此,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在維系國際貿易秩序問題上,在加強世衛組織、應對大型傳染病問題上,歐洲希望與一個自私、保守和霸道的美國保持距離,更不願在中美之間被迫二選一。

何況,完全倒向美國也不符合歐洲的實際利益。美東時間21日晚,美國衆議院通過“2021财年國防授權法案”,繼續擴大對俄歐“北溪-2”及“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引發德國的激烈反彈。法國總統馬克龍對北約“腦死亡”的定義還回音猶在,德國外長馬斯此前又直言即使特朗普不再掌舵,跨大西洋夥伴關系也再難回到從前。

歐洲仍可能在某些問題上對美屈從、妥協,但長期居于美蘇冷戰前沿造就的的恐懼感,注定了歐洲不可能全情投入一場被美國挑起的新冷戰。

03

北京時間23日,特朗普政府不顧國際法及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要求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閉關。蓬佩奧對此舉給出的理由,竟是保護美國的知識産權。

然而,就算抛開國際社會的種種質疑和嘲諷,美國媒體都已經看不下去了。《華盛頓郵報》編委會24日刊文直言,美國官員稱休斯敦領事館是一個“間諜巢穴”,但他們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來支撐這個說法。特朗普采取的許多其他措施,從征收高額關稅到限制留學生簽證,都在無助于美國目标的情況下損害了美國經濟,削減了就業崗位。

文章還表示,特朗普的對華政策雖日趨強硬,但實質上并沒有一個完整的對華戰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大選民調。

尼克松與中美關系(尼克松大概想不到)7

6月民調顯示,拜登以14個百分點的大比分領先特朗普。

自美國新冠确診病例增速回潮,特朗普在民調上的落後愈發明顯以來,白宮高官似乎展開了一場對中國放狠話的競賽。在蓬佩奧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司法部長、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最近三周已分别發表公開講話,從各自主管的業務領域對中國進行無端攻擊。蓬佩昨日的講話既是對這一勢頭的延續,也是對他們理念的概括。

盡管對抗中國已在華盛頓形成共識,但具體到如何對抗、怎樣設定目标,美國政界仍有分歧。事實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如此低劣與幼稚,已經引起部分政界人士的擔憂。

在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本周舉行的一次有關對華政策的聽證會上,參議員羅伯特·梅内德斯對蓬佩奧的做法深表關切。他表示,政府當前的理念是錯誤的,因為競争和對抗原本不是一回事。

據“南海戰略态勢感知計劃”平台7月23日發布的消息,包括P-3C、RC-135W和P-8A在内的5架美軍飛機當天進入南海空域,挑釁力度繼續增加。本月初,美軍連續多日派出軍機抵近廣東省沿海實施偵察,并十分罕見地在一個月内兩度在南海舉行“雙航母”軍演。

多名國内外觀察家分析,中美在南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正不斷增加。

(文中圖片GJ)

來源:新民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