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2:54

(東西問)從居住地到商業區 美國唐人街衰落了嗎?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題:從居住地到商業區 美國唐人街衰落了嗎?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從居住地到商業區)1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從居住地到商業區)2

令狐萍。本人供圖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從居住地到商業區)3

周敏。本人供圖

2020年起,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海外唐人街的發展造成了明顯沖擊。在美國,衆多店鋪歇業、業者紛紛轉型,加之越來越多住戶遷出,媒體和業者都發出疑問:美國唐人街是否正在衰落?

近日,中新社記者采訪了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曆史學教授令狐萍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社會學和亞美研究學教授周敏,對美國唐人街的發展曆史與前景進行探尋。

早期華裔移民的“庇護所”

美國華人社會的形成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美國建國初期。在此期間,美國的華裔移民社群經曆了幾個主要時期,即自由移民期(1848年—1881年)、排華時期(1882年—1943年)、移民受限制期(1944年—1965年)和平等的移民期(1965年—現在)。

早年間,多數華裔移民是窮苦勞工。他們在異國忍受着種種歧視,在社會底層艱難地生活。面對層出不窮的困難與挑戰,許多人選擇互相幫助、抱團取暖,唐人街就此誕生。

“不論走到哪裡﹐中國人就會把幾千年來文明形成的獨特文化、生活習慣帶到那裡﹐形成與所在國文化不盡相同的華人聚居地與商業活動區﹐而所在國本土文化對華人的排斥﹐也迫使華人建立唐人街‘自保自立’。”令狐萍說。

在令狐萍看來,對于第一代赴美中國移民,唐人街更像是“庇護所”。在華人聚居的唐人街,人們可以用鄉音交流,而在同鄉或同宗經營的店業做工,也吸收了一部分華工的勞動力,使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得以長久生存。周敏對此觀點有同感,但強調唐人街是美國制度性歧視下的産物。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從居住地到商業區)4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資料圖:美國紐約市民在唐人街一家老餐廳用餐。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

“愛中國,就好像一個人愛自己的雙親一樣,對他來說中國是一個群衆社會,而不是一個國家——一個由相同的信仰和相同風俗的人們所組成的群衆社會。”這是林語堂在小說《唐人街》中對主人公馮老二的描述。

随着對華僑華人關注程度的提升,有關唐人街的研究資料越來越豐富。事實上,早在近一百年前,就已有唐人街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問世。

小說《唐人街》由林語堂用英文創作于上世紀20—30年代,講述了從中國到美國謀生的老湯姆一家在紐約唐人街艱苦創業的故事。“兩腳踏東西文化”的林語堂用西方語言描述着華人生活圖景,也再現了早年間美國唐人街的曆史印迹。

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海外的中國人,和往常一樣,組織社團,勸募基金,他們毫不吝啬地将美元換成中國錢。他們在捐錢時的慷慨,令人難以想象就是平時節儉的中國人。洗衣工人、餐館主人以及侍者都按月交出他們節省下來的錢。在美國的中國華僑們所捐的錢,大部分來自洗衣工人和餐館主人。如同大家所知道的,清政府的推翻也是洗衣工人們捐錢資助,現在他們又為了拯救祖國,再度地捐出他們一點一滴省下來的錢。”

對于當時的西方社會,安居一隅的華人移民無疑是一個神秘的群體,而以《唐人街》為代表的移民文學作品也一度在西方社會引起熱烈反響。

随着華裔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眼中的“模範少數族裔”,華人社區也得以迅速向郊區發展,但唐人街仍是美國華人社區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唐人街及其代表的華人文化,也持續影響着美國社會對華人群體乃至對中國的認知,成為西方社會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從居住地到商業區)5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資料圖:農曆大年初三,美國紐約市民在唐人街放彩花筒,感受中國新年氛圍。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連接新老移民的橋梁

《排華法案》的廢除與平權運動的興起,使美國的移民政策逐漸開放。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少數族裔在選擇居住區、受教育與受雇等方面的平等機會獲得了法律上的保護,新一代的華裔移民以及子女也開始遍布美國各大主要城市,并積極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由于經濟、社會地位的改善,許多華人新移民已經不再選擇唐人街作為居所,而将目光投向了新興的華人聚居郊區。種種迹象似乎都表明了同一件事:唐人街已經不再是新一代華裔移民的首選居住地。這是否意味着唐人街的衰敗?

答案是否定的。

在周敏看來,多年來,唐人街已經紮根美國各大城市,成為都市社區的一部分。其自身曆史悠久而不斷穩固的族裔社會結構和族裔經濟,保證了唐人街的持續發展。

華人社團的發展就是維系唐人街與外界聯系、防止唐人街社會隔離的重要社區組織之一。周敏舉例說,某棟建築若屬于某個同鄉會、宗親會,長此以往就會變成同族成員包括移居郊區的中産階級成員聚集的中心。許多新移民社團也紛紛成立商會和專業協會等組織,與唐人街傳統的社區組織聯合起來,強化族裔社區的社會結構,處理共同關注的事務。

随着族裔社團的擴展和經濟、文化活動的多樣化,華裔移民的社區參與也日益多樣化。一個唐人街的居民可以同時是族裔經濟的雇員和顧客、族裔社團的會員、教會的成員以及其他組織的活躍分子。

唐人街族裔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穩固,不僅加強了新老華裔移民之間的聯系,也避免了社區的貧民化和社會隔離,讓居住其中的社會經濟背景低下的華裔移民得以通過唐人街取得向上社會流動的成功。這在其他族裔的都市社區中相對少見。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從居住地到商業區)6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資料圖:由美國加州奧克蘭唐人街商戶和居民自發組成的義工安全巡邏隊在唐人街巡邏。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族裔社區功能發生轉變

傳統華裔社團随時代變遷調整步伐,新型華裔移民組織開始在唐人街内外崛起。不少華社組織融合美國與華人文化于一身,成為保護唐人街免受資本侵蝕的重要力量。

“許多唐人街位于城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常受到房地産發展的威脅。”周敏表示,在這一方面,社區的民權組織會對房地産資本的投入起到一定制約作用。再加之當地相關立法的支持,都對保護唐人街有所助益。

對于美國華人而言,唐人街已經逐漸失去作為“聚集地”的功能,但在文化上仍保持其族裔特性。今天的唐人街既是美國的主要華人社區模式之一,也是美國多元化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今天的華裔移民,唐人街的功能已經轉變。經濟上,唐人街從過去的華人傳統聚居區轉為觀光區、商業區;文化上,唐人街的功用多表現為高度集中代表中華文化的活動區域;政治上,為争取華裔選民的支持,美國各級政府官位競選人會到唐人街訪問拉票。”令狐萍說。

唐人街的社會結構支持着族裔經濟,而活躍的族裔經濟活動也反過來支撐着唐人街經濟的持續發展。周敏指出,許多代表中華文化的活動如傳統節慶、舞龍舞獅、文化街市等,如今仍多在唐人街舉辦,展現了華人組織為提升華人文化形象作出的努力。

令狐萍則認為,旅遊業的發展也增大了美國社會對大型口岸城市中唐人街的需求。如今,唐人街成為了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的“前哨站”。“唐人街滿足了美國各族裔對中餐的需求,以及對亞洲文化感興趣者的好奇心态。”

美國唐人街繁榮嗎(從居住地到商業區)7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選舉日,華人選民在紐約曼哈頓唐人街的一處投票站投票。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長久發展具有穩固基礎

從單一的和相對封閉的居住區到觀光區、商業區,轉型讓唐人街找到新發展路徑,但也讓其在疫情中遭受重創。

旅遊業的停滞帶走了國際遊客,小企業紛紛關門歇業,許多商戶隻能靠政府補貼維持生活。加之唐人街住戶日益減少,許多人困惑于未來美國唐人街是否還有存活之路。

對于唐人街的未來發展,周敏表示樂觀。

“盡管疫情嚴峻,仍有很多華裔商家不坐以待斃,他們另辟蹊徑。如中餐館轉做外賣,部分商店的業務也在向線上業務方面轉型,看起來效果還不錯。”

周敏認為,整個美國社會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唐人街已經形成了穩固的社會、經濟結構基礎,而且有長久逆境前行、夾縫求生的豐富經驗。在疫情好轉、經濟恢複之後,恢複正常指日可待。(完)(劉立琨、高楚頤參與本文采寫)

令狐萍,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前任客座研究員,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前任系主任、亞洲研究學位委員會創辦人與前任主席,現任該校曆史系教授,美國羅特格斯大學出版社《當今亞美研究》叢書創建與首任編輯。長期從事華僑華人、美國亞裔與華裔社會以及美國亞裔與華裔婦女研究,首創移民“文化社區理論”,累計出版30餘部學術專著。

周敏,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亞裔研究學系首任系主任、現任該校亞太中心主任、社會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移民社會學、少數族裔經濟、移民第二代及海外華僑華人,創立“分層同化論”。累計出版19本學術專著,發表200餘篇中英文學術論文。榮獲2017年美國社會學學會國際移民分會“傑出職業成就獎”和2020年美國社會學學會亞洲與亞裔研究分會“傑出學術貢獻獎”。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