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店出路在哪裡?專家支招:發揮優勢打開高端定制市場,利用新媒體增加曝光度打造特色,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裁縫店出路在哪裡?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專家支招:發揮優勢打開高端定制市場,利用新媒體增加曝光度打造特色
南鐵布料市場是南甯最大的布料交易市場,昔日門庭若市,不少老南甯人量身定做衣服都會首選此地。年近六十的裁縫廖先生在此營生10餘年,積累了不少老客戶,但讓他苦惱的是,近年來随着網購的興起,來他店裡定做衣服的老客戶慢慢“消失”了,疫情之後情況更是不容樂觀。究竟是網購帶來的沖擊太大,還是傳統裁縫店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近日,記者走訪南鐵布料市場一探究竟。
布料市場門庭冷落 光顧者多為中老年人
9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南鐵布料市場發現,進出的人不多,在周邊鬧市的襯托下,這裡仿佛變成了一處難得的清淨地。
南鐵布料市場昔日門庭若市,不少老南甯定做衣服首選此地。記者 覃錦華 攝
掃碼測溫後進入布料市場,記者仿佛瞬間走進了一片“布海”之中。一樓左側攤位主要批發零售各種家居布料,如沙發布、桌布等,不少攤位還挂出醒目的招牌介紹自家經營特色。右側攤位則是售賣服裝面料,香雲紗、醋酸料、棉料、綢緞,品類十分齊全。布料價格因面料差異有高有低。在一家攤位,醋酸料68元/米,銅氨絲50/米,最便宜的面料售價20元/米,雖然明碼标價,但老闆表示“還可議價”。
場内顧客較少,攤主頗為清閑 。記者 覃錦華 攝
記者在場内看到,前來挑選布料的多為中老年人,鮮有年輕人光顧,攤主要麼在躺椅上閉目休息,要麼三五成群圍桌打牌,要麼刷手機消遣時間,比較清閑。“現在行情不行了,要是以前,我一天忙得連水都沒有空喝。”一名服裝面料攤主介紹,如今市場内光景大不如前,令他們十分苦惱。當記者問到周末、節假日來逛布料市場的人是否會多一些時,她表示“都差不多”。
二樓的裁縫店,三、四樓的窗簾布批發和制作店,人流情況均與一樓相差無幾,有些店已經“閉門謝客”,挂出了轉租廣告。“現在生意不是不好做,是很難做,你看這裡靜悄悄的,沒有什麼人。”二樓一名攤主歎氣道。
網購疊加需求變化 手工制衣工藝效率均顯“吃力”
記者注意到,南鐵布料市場内擁有完整的制衣産業鍊,從各色服裝面料到制作服裝的花邊、拉鍊、裝飾品等均有售賣,而将這些産業連接起來的“樞紐”便是裁縫店。裁縫店生意興衰,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着制衣産業鍊上下遊産業的行情。記者在二樓走訪多家裁縫店,發現不少商家面臨生存困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裁縫店面臨生存困境?做了30年裁縫的廖先生認為,主要原因是網購的興起,其次是受疫情影響。“以前有些老客戶每個星期都要來做衣服,自從網購興起,慢慢地他們就不來了。”他也問過一些客戶,客戶的回答是“網購又方便又便宜,買回來穿得不合适還可以退換”。
裁縫劉大姐認為,網購和疫情影響隻是一方面,現代服裝款式複雜、花樣多導緻他們難以迎合市場需求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我剛給一個客戶做完一套西服,前後都是不對稱的設計,又拼接了蕾絲,做起來很費時間和心思。”劉大姐打開手機圖片向記者展示了剛完工的衣服,邊說邊感慨“不容易做”。
雖然以上提及的幾點原因确實存在,但記者走訪發現,手工制衣的時間周期長以及人工成本較高也會影響人們買布裁衣的熱情。“款式簡單的連衣裙,一天連軸轉也就做得兩三條,如果款式複雜等上一周或十來天也是有可能的。”廖先生說,手工制衣本是慢工出細活的一門行當,但與如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似乎不相适應。
在收費方面,普通款式的衣服通常在幾十元到百來元不等,但如果追求好看、個性化,一件衣服的縫紉成本通常要兩三百元,這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并非一筆小支出。
“花幾百元的費用我都可以在網上‘淘’一件質量不錯的衣服了,而且不用等太久,何樂而不為?”辦公一族小陳說,除非有特殊場合的穿衣需求,不然不會考慮買布裁衣。
從業人員老齡化 傳統縫紉技藝面臨傳承困境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裁縫是一門受歡迎的手藝,廖先生當年學做裁縫就是奔着行業的光景去,可是,飛速發展的社會讓這門手藝在30多年後不再是昔日的“香馍馍”,徘徊在新時代的邊緣不知何去何從。
廖先生說,這幾年市場行情不景氣,周邊不少同行都已轉行,還在堅守的都是已經上了一定年紀的人,幾乎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年輕人不願意來幹這行,要被淘汰了。”他歎息道。
裁縫是一門要坐得住冷闆凳的行當,不少老裁縫都因為長年久坐和低頭縫紉而患上了職業病。廖先生說,做裁縫的累是一種“别人看不見的累”,表面上不用風吹日曬雨淋,但是需要費心思、熬時間、耐得住寂寞,“如果制作款式複雜的衣服,裁剪、繡花、包邊等每一個細節都要付出不少心血,做不好就很難赢得客人‘回頭’的機會”。
一名上了年紀的裁縫正在縫制衣服。記者 馮源 攝
像廖先生、劉大姐這樣的老裁縫,對抖音、快手、微信視頻号等網絡新媒體工具并不太熟悉,這使得他們在“流量時代”很難通過互聯網來展現自身技藝的優勢。更為困難的是,囿于這樣的“網絡鴻溝”,他們沒辦法精準把握當下年輕人的穿衣風格和喜好,從而錯失了相當一部分潛在客戶。
“可惜”“沒辦法”,這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老裁縫說得最多的詞語。盡管傳統的縫紉技藝日漸成為冷門,但在他們心裡仍是難以割舍,希望能夠将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打開高端定制市場 實現差異化競争或迎發展新機
現代服裝工業以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生産模式為主,生産及運營流程較短,服裝流行周期比較快。而且,服裝的品牌可選擇性較多。相比之下,買布裁衣反而成為人們“慢生活”以及追求品質的體現。
“傳統裁縫技藝如果消失,對服裝行業而言是一種損失。”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尹紅說,在服裝行業中一般裁縫更注重實操,他們懂得怎麼通過改變衣服的結構和完善工藝來讓成衣達到完美的效果,這方面是設計師所欠缺的,但裁縫在藝術修養和對時尚潮流色彩的悟性方面又略顯不足。“裁縫技藝通過創新,也可以很好滿足當下時代的需求。”尹紅表示。
尹紅認為,傳統的量體裁衣具有特定的優勢,一是可以迎合特定群體的消費需求,二是可以實現高端定制。“經營者可以改革經營模式,學習新媒體,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宣傳,增加市場曝光度,打造門店鮮明特色。”尹紅指出,面對成衣市場和網購沖擊,裁縫店還可以不斷優化版型設計,提升面料品質,從而與網購服裝在品質上拉開距離。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一部分追求版型和質感的年輕人已成為南鐵布料市場一些裁縫店的“粉絲”,個别面料攤主也頗費心思地引進近兩年在年輕女孩群體中流行的小香風面料,這似乎給面臨發展困境的傳統縫紉店帶來了新的希望。
(來源:南甯雲—南甯晚報 記者 覃錦華)
編輯:韋玮
值班編審:盧超
(作者:覃錦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